2023年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 | 吴仕鹏:40年深耕藻业,实现海藻利用“三级跳”

来源:蓝色青岛   发布时间:2025-01-10 17:41:01 

“1984年,毕业后的我怀揣一个‘海洋梦’回到家乡青岛,先在国有企业摸爬滚打16年,后来白手起家创立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聚大洋”),40年来,一直坚守海藻产业,不断提高海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向深加工升级,向高端升级。”回顾深耕藻业历程,聚大洋董事长吴仕鹏如是说。

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具有重要的工业、食用和药用价值。多年来,吴仕鹏聚焦海藻综合加工利用,带领企业持续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实现海藻利用从工业级到食品级再到医药级的“三级跳”,形成世界同行业首家同时生产褐藻胶、卡拉胶、琼胶的全产业链工业园,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海洋生物医药跨国集团。

qyfw_10174023968071.jpg

从租赁厂房,到建成海藻综合加工园区

“我是青岛胶南人,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毕业之后回到家乡,来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从事海藻加工工作。”吴仕鹏说,他从一线操作工开始,一直走上高管岗位,16年的国企工作经验,不仅学到了诸多海藻知识,而且丰富了企业管理经验。这为他2001年创立聚大洋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创业伊始,可谓举步维艰,资金、土地都面临困难。几多筹措,吴仕鹏组织了30人的团队,5个股东凑了86万元启动资金,租赁青岛胶南王台镇埠上村闲置多年的厂房,创建了聚大洋第一个阵地。

“当时国内生产的海藻工业胶还不够成熟,达不到国际统一标准。”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吴仕鹏带领团队对标国际一流,突破了海藻工业胶领域的技术短板,成功研制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海藻工业胶,产品远销海内外。初战告捷,他顺利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海藻工业胶主要代替陆地植物用于纺织印染等。“实话说,海藻作为珍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价值非常大,仅仅生产工业胶有点可惜,属于‘大材小用’。”凭借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吴仕鹏再一次选择转型国内方兴未艾的海藻食品领域,提高海藻产品科技含量,推动海藻利用从工业级到食用级转变。

2005年,吴仕鹏租赁了青岛胶南的一家工厂,开辟了第二个创业阵地。“海藻食品胶提取技术的难点在于液相转化工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改进。”吴仕鹏回忆说,经过几年研发和技改投入,最终解决了该技术难点,生产的食品级褐藻胶凭借出色的质量深受国内外客户认可,实现了海藻从低档工业级产品向食品级产品的跨越。

基于以上两个创业阵地的积累,伴随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聚大洋在2009年终于有了“立身之所”,盘活60亩闲置土地资源,投资建成聚大洋蓝色经济园,为产业的后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在此基础上,2019年,又新建成海藻综合加工园区,该园区形成世界同行业三大胶(褐藻胶、卡拉胶、琼胶)主产品同时在一个工厂生产的加工能力,并实现深度开发,园区被中国藻业协会认定为“首家海藻综合加工园区”。

全产业链布局,实现海藻利用“三级跳”

海藻工业级、食品级产品让聚大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但企业对于海藻资源高值化利用的进程并没有结束。吴仕鹏深知,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拓宽海藻产品应用领域,开发延伸深精加工产品,聚大洋的下一个目标,是打造海藻医药级产品。

“近年来,我们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展开产学研合作,提高了技术创新与研发水平。”吴仕鹏说。2016年,公司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着手实施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生产项目建设。“该胶囊的原料取自海藻,作为药物硬壳随药物制剂一起进入人体并被吸收,具有安全性高、重金属含量低等优点。”目前,已实现年产海藻多糖空心胶囊80亿粒。该海洋药用辅料的研发、生产,标志着企业海藻利用由工业级到食品级再到医药级的高端转型升级。眼下,他们还在不断扩大产能,预计2030年将实现年产海藻多糖空心胶囊800亿粒。

聚大洋打造海藻医药级产品,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生产项目只是其中之一。2020年底,青岛国际海洋寡糖制备中心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式启动,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管华诗院士团队研发的海藻寡糖科技成果,在聚大洋正式拉开产业化的序幕。

“海藻寡糖具有高流动性、高渗透性、高吸附性等特性,可以利用该特性,将海藻寡糖与不同型号药品配对融合,把药物输送到病灶部位,市场需求巨大。”吴仕鹏说,目前青岛国际海洋寡糖制备中心已实现年产寡糖50吨,预计2030年将实现年产海藻寡糖2000吨。

随着聚大洋海藻利用从工业级到食品级再到医药级“三级跳”,其产品价值也实现跃升。“一般而言,海藻工业级产品一吨5万元左右,食品级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而医药级则突破百万,效益实现几何式上升。”吴仕鹏表示。

对海藻企业来说,海藻资源是支撑。在加快海藻产业升级的同时,聚大洋也不断强化全球布局,构建国内外“海上粮仓”。在国内,聚大洋重点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21000亩海域养殖项目,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在国外,通过并购、采购、合作等方式,重点发展澳大利亚海藻公司原料基地、智利褐藻基地、印尼红藻原料基地,持续开发新西兰、南太平洋岛国、南非、爱尔兰等国家的原料基地建设,为公司原料提供有力保障。

依托两个园区以及国内外海藻资源保障基地,聚大洋正进一步加快海洋科技突破,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争创专业性强、国际化强、时代感强的世界一流海洋生物医药跨国集团,为青岛引领型海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吴仕鹏展望说。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