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威海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威海发布   发布时间:2024-10-15 16:33:58 

 10月15日下午2:3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宗浩,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于习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龙荣科,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赵建波,威海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顺介绍我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对相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潜力,需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近年来,威海市认真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1




在构建高水平市场体系中深化改革

全面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立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一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引导经营主体使用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在40个部门50个领域中推广应用。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创新规范交易主体行为“三张清单”制度,建立交易与监管“全口径”制度体系,实施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时限压缩10个工作日,办事效率提升20%,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02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深化改革

实施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行动,持续做大做强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争取2个集群入选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新获批2个省特色产业集群,1—8月份,七个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达到1082.1亿元;开展“百亿企业”、冲击新目标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新增2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省“头雁”企业、12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服务业补短提质,建立服务业运行推进机制,抓紧抓实47个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8名省服务业专业人才、17家省总部企业、14家省“两业”融合试点和7个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载体建设,不断打造新增长点。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紧盯开工率、投资完成率,靠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截至8月底,896个重点项目开工853个,完成投资739.1亿元,投资完成率69.9%。深入落实“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聚焦政策性资金支持领域,加大项目储备和资金争取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到位各类资金131.5亿元。

03




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中深化改革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精准发力新能源产业培育,加快推进33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预计年内投运,荣成京能储能电站成功并网,截至8月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23.9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规模的63.1%,高于全省16.8个百分点。举办2024年全国绿色投资大会、全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国和一号”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启动仪式等重大活动,威海市全域纳入全省首批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全链条保障核电项目重大 突破”经验做法被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通报表扬。

04




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中深化改革

依托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3个国家级试点,统筹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入选国家实践案例,推动青年友好城市从试点建设向常态建设升级,建立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库,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新增长点。大力推广实施以工代赈,实现项目数量稳定、质量提升,充分保障以工代赈项目用工和群众就近务工。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736元,位居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410元,位居全省第2位。统筹粮食和能源保供,不断提升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和煤炭储备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大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巩固提升已有改革成果,抓好既定改革任务落实,加强后续改革筹划,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做优做强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核能未来产业集群,突出低空经济、虚拟现实等领域,抢占发展新赛道。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转变,发展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力提速企业梯次培育,完善促进数字化政策体系,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探索“数实融合”发展新模式。
促进投资消费良性循环。统筹抓好“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和关键窗口,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管理和资金争取力度,争取更多事关长远大局的项目进入国家、省盘子。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聚焦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充分释放有效需求,扩大消费潜能。坚持项目建设“督导服务、要素保障”两手抓,依托“1+6”项目推进体系,加快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全年完成投资突破1100亿元,加快推进昆嵛山机场、长会口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设“核风光储”新能源体系,加快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乳山半岛南海上风电、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争取今年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00万千瓦。加快荣成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实施碳达峰“八大工程”“四大行动”,深化23个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创建,开展零碳城市、园区、社区试点,加快发展蓝碳经济。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创建,持续优化各领域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拓展信用惠民应用场景,全力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争取年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开展产城融合、城镇能级提升、城乡融合等行动,发挥文登区省级城乡融合试点、乳山市省级城镇化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我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做好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监测,保障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市下一步在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新的部署,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持续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重点介绍三个方面:
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深入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壁垒化解机制,定期开展排查清理,确保“全国一张清单”模式全面落地。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引导市场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激发守信意愿,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健全依法保护产权工作机制,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更新“威海市惠企政策集成卡”,重点标识“免申即享”政策,编制政策“辅导书”,打造“政策发布+政策宣讲+问题反馈”一体化平台,打通政策惠企痛点堵点。健全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做到惠企政策尽知尽享、助企纾困有难必应、援企服务精益求精。

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协调机制和问题核查整改常态化机制,定期纠正和清理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关问题,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改革,落实完善土地、能耗等要素资源省级统筹机制,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循环。



我市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上,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哪些推进举措?



近年来,我市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力重点,启动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连续2年获评省级“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市”督查激励,为全省唯一地级市,数实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提升。累计建成5G基站8083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到100%,上线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和解析业务量超过1.1亿条,成功创建国家“千兆城市”。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深入推动“智改数转”,累计认定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14个,涵盖十条优势产业链;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19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产业园区和链主企业,先后打造海洋食品、碳纤维等4个省级“产业大脑”。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聚焦计算机外联设备、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等优势领域,通过创新平台搭建、重大项目招引、产业园区聚势等举措,不断提升产业能级。2024年1—8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实现营收444亿元。
下步,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的决策部署,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数实融合,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坚持更高标准完善数字设施。聚焦建设国内领先的“双千兆”城市,保障核心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实现5G信号优质覆盖,促进5G在各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完善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综合服务能力,深挖特色应用场景,扩大标识服务范围。
坚持更快速度推进数实融合。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契机,纵深推进“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升级。深化工业互联网建设,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建设模式,持续打造应用示范标杆,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部署。

坚持更实成效做强数字产业。精准定位数字经济关键领域,谋划实施数字终端“扩量”工程、高端软件“铸魂”工程等九大工程,打造综合竞争力强、产业优势突出的打印机和智能终端基地、半导体封测基地,创建一批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培育一批高端软件产品。



市场监管部门怎样贯彻落实全会部署,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决定》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奋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市场监管局深刻认识到,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因此,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扎实推进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组织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督查抽查。积极推动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考核评价内容,增强监督规范的有效性。大力加强公平竞争宣传倡导和文化建设,切实提升全社会公平竞争意识,推动公平竞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纵深推进整治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突出问题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加大规范和纠治力度,坚决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反垄断执法。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重大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有序竞争。积极强化竞争执法,破除各种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各类经营主体敢干、敢闯、敢投。



威海海关如何落实全会部署,更好助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威海海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会提出的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有关部署,以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为总抓手,重点在三个方面攻坚突破。
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上攻坚突破,开展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一方面,持续优化海关业务流程,实施顺势监管,最大限度便利人员与货物跨境流动。比如,推进“智慧旅检”建设,试点“智慧电讯检疫”,出入境旅客和交通工具通关更便捷;打造中韩整车运输智慧监管场景链,实现中韩整车运输“无感通关”;巩固“青威一港通”模式,复制推广云港通“智慧查验”,助力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通关速度居青岛关区口岸前列。另一方面,积极承接各项业务改革试点,助力企业减负增效。在全国海关率先开展“海关行政相对人统一管理子系统(3.0版)”与“H2018通关电子审单系统”功能对接试点,为全系统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在青岛关区率先开展“内支线内河运费整船扣减”试点,年可节省企业税负近百万元。
在激发外贸市场活力上攻坚突破,助推构建更加高效、更加公平的新型海关监管机制。创新威海口岸“海陆空铁邮”跨境运输全模式监管机制,打造对韩最佳物流通道,助力开通首票TIR国际公路运输业务。聚焦威海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主动联合发改、商务、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从15个维度绘制《重点企业画像库》,支持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发展。例如,创新开展以“产业集群”为单元的监管模式,选取打印机龙头企业开展“保税+ERP”改革试点,助力全球打印机基地建设。培育招商局金陵船舶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助力造船产业发展。围绕开拓中非贸易,到华坦供应链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活动,助推威海—坦桑尼亚新航线顺利首航。同时,紧盯“滞、瞒、逃、骗、害”五大风险,开展“国门利剑2024”联合行动、“金钥2024”稽查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走私违法行为,做到既“放得快”,又“管得住”。 

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攻坚突破,助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指导我市日月新半导体等7家企业成为海关总署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备案企业,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在进出口环节遇到的困难。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开展“跨境电商渠道税款担保电子化”改革试点,支持企业提交电子化保函,已担保金额1400万元。开展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改革,实现税款缴纳、税单打印线上办理,缴税时长缩短2个工作日。主动服务“新三样”产品出口,支持综保区内企业应用委托加工、保税研发等“保税+”模式对接“新三样”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新三样”产品出口2亿元,增长256%。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