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顺已担任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曾任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司长、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

来源:海洋知圈   发布时间:2024-09-20 15:58:4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9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振,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上述内容显示,何广顺已担任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
何广顺,男,汉族,1965年生,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历任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司长等职务。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qyfw_20155756200191.png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徐想 摄)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答“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问: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增加,请问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发生发展形势有何变化?今后如何应对?谢谢。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 何广顺: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降雨这种现象已经呈现常态化的趋势,我国面临着地质灾害风险加剧、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增高。面对这种形势,自然资源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防范应对。

在地质灾害防范方面,加强“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不断提升基层的防灾减灾能力。围绕人防体系建设,我们指导地方组织基层相关责任人、26万余名群测群防员和专业队伍加强培训演练,对隐患点和风险区实施动态排查巡查,发现险情立即通过敲锣、吹哨、预警喇叭等方式,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比如,今年7月16日,在四川九寨沟县一泥石流避险处置中,提前发现险情并及时转移400多名群众,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伤亡。围绕着技防体系建设,我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预警体系,在6.6万余处重要隐患点安装了北斗位移监测等自动化装备。比如,今年7月19日,在云南芒市西山乡滑坡灾害避险过程中,监测系统提前1小时就发出了预警,及时转移出30多人,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伤亡。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50多起,及时组织6700多人提前转移避险。与上一个十年相比,近十年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下降了74%。

在海洋灾害防御方面,针对海洋动力灾害,我们组织开展了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平面上升等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划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我国自主研发的“妈祖”系列海洋预报模式先后投入使用,在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和13号台风“贝碧嘉”应对过程中,我们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都有了较大提升。针对海洋生态灾害,我们采取源头防控、前置打捞等措施,开展了黄海跨区域的浒苔绿潮灾害的联防联控,今年浒苔灾害对山东沿岸的影响为近年来最轻。与上一个十年相比,近十年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数分别下降了62%和85%。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灾害监测手段,提高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和时效性,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持续排查整治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不断提升防范应对地质灾害和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近年来,在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 何广顺:

谢谢南方日报记者的提问。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特色。加强用海要素保障,推动养殖、风电等产业由近海走向深远海,推动用海模式由平面向立体和复合利用转变,2023年全国新增审批用海项目的数量和面积分别比2022年增加47%和26.6%。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是9.9万亿,今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9万亿,同比增长5.6%。

二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进展。我们组织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海岸带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等系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工程项目。

三是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推动成立了崂山国家实验室,按照“浅海+深远海”布局建设4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推动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多点突破,“梦想号”钻采船顺利完成首次试航。“蛟龙号”深潜器同多个国家实施联合科考、共享成果。

四是海洋合作与治理拓展新领域。成立了“联合国海洋科学十年”中国委员会。举办了全球滨海论坛等系列海洋领域的重大国际合作活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我们持续组织开展南北极考察,今年建成使用的秦岭站是我国第五个、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的南极考察站。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章的磋商进程。还签署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协定,也就是BBNJ协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优化海洋空间布局,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海洋预警监测,提升深海极地保护利用水平,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