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辽宁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充分发挥国家级示范县——盘山县的龙头示范作用,突出优势、创新模式,为实现渔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实践转换,促进渔业增产、增效,渔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科技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不仅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种养模式,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广大渔民在生产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意义,增强了现代渔业意识。实现了新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100%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增收致富,正在变成全省渔民的新理念和实践方向。
二是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促进了全省渔业增产、增效,渔民增收。2008年盘山县稻田成蟹养殖科技示范户实现河蟹平均亩产29.7公斤,平均亩效益588元,比前三年亩增产27.5%,增效56.8%;水稻平均亩产665公斤,平均亩效益达到723元,比前三年增效24.7%。水稻+河蟹亩综合经济效益实现1311元,比前三年效益提高34%。辐射带动户实现河蟹平均亩产27.8公斤,平均亩效益506元,比前三年增产26.4%、增效44.6%;水稻平均亩产643公斤,平均亩效益达到675元,比前三年增产7.2%、增效16.4%,水稻+河蟹亩综合经济效益实现1181元,比前三年效益提高20.5%。河蟹总产值8.9亿元,比2004年增加9000万元,增长11.25%。仅河蟹一项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1038元,比2004年增收366元,增收54.5%。
三是成功地打造了“盘山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探索总结,集成和完善了“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田种养新技术。2007年10月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各级领导和专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盘山模式”从单一的种稻到稻蟹综合种养,实现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的有机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型产业。对于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
四是“盘山模式”得到有效推广。“盘山模式”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创新成果,其推广应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2008年,全省已有10个县区推广稻田种养新技术,辐射带动面积130多万亩。稻田种养新技术也同样得到外省的认同,河南省平顶山市、兰考县,吉林省梅河口市、安图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多个省市和地区先后数千人来考察学习。随着“盘山模式”在我国水稻主产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将使更多的农民实现致富增收。
五是河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为产业化的引擎,在盘锦建立了北方蟹种供应基地,解决了北方地区对大规格蟹种的需求。通过订单农业,统一品牌,形成供、养、销一条龙服务;组建联合了3个经济合作组织,提高了产业化组织力;扩建河蟹销售市场,完善了水产品销售协会;组建水产品经纪人协会,培育销售市场。东港市“鳅地”牌泥鳅,盘锦“胡家”、“旭海”、“孟亮” 牌河蟹,“利是”、“柏氏”、“圣”牌大米名誉国内市场。通过系统推进,延伸产业链,增强了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