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9月5日凌晨3时许,位于荣成市寻山街道的蜊江水产有限公司养殖码头上,传来阵阵马达声。循着声音望去,列队进发的小舢板正闪着光亮,往返于2海里外的养殖区。
“夹好的龙须菜苗抓紧拢起来,返程船马上要靠岸了!”抬头看了眼海面上的光影,在码头边忙活着夹苗作业的宫保体,一边加快手头速度,一边提醒着身边队友做好装船准备。
作为蜊江水产有限公司的生产队长,宫保体从事海带、龙须菜养殖已有33个年头。算起今年的“丰收账”,他格外“带劲儿”,“今年有区域块状经济发展规划作参考,俺们这儿近600亩的养殖区内,光海带就收了6500吨,算是入行以来少有的好年头。”
宫保体提到的“区域块状经济发展规划”,指的是荣成市依托所辖22个镇(街)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基础,围绕海带、苹果、房车、文旅康养等十类特色产业,梳理编制出推动传统镇域经济向区域块状经济提升的“工具书”。 宫保体所在的蜊江水产养殖区,就在荣成市寻山街道的区域块状经济发展规划范畴之内。该规划主要聚焦海带、龙须菜养殖,推出育苗种质、养殖模式、品牌塑造等配套发展举措,帮助养殖户持续提高单位效能、亩均收益,实现规模化、抱团式发展。“规划中提到了包含养殖所涉及的所有环节、流程。针对不同养殖阶段,还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就算是头回接触养殖,跟着规划也能实现稳定发展。”他说。
依赖于海洋气候韧性的原生态耕海牧渔,讲求“天时地利人和”。
“在海带、龙须菜养殖过程中,除夹苗密度、生长管理可以靠人工干预外,剩下80%主要依赖气候、水温、水质、苗质等天时、地利因素。”宫保体说,即便是他这样经验傍身的“老把式”,每年依然会因出现的各类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特别是种苗稳定性上,不到最后收获那一刻,宫保体咋都不敢把心放肚子里。
种苗是水产业的“芯片”。为保持种苗稳定性,宫保体想尽了办法,但收效甚微。“光靠肉眼和基础理论,很难判断稳定性的好坏。”他说。
为加快培育区域块状经济,寻山街道为包括蜊江水产在内的养殖户搭建了一处“家门口”育苗厂。“这里‘育’出的海带苗,无论是品种还是稳定性,都经过了科学测验,品质让人安心。”寻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的收成便是最好的证明。蜊江水产今年选种的是“大板菜”品种,主打叶宽、片厚、带体长。“今年种出的海带平均保持70厘米宽度,厚度上也增了不少,单个藻体就有1.5—2千克重。”宫保体说,过去海带的成熟宽幅最多也就50厘米。
别看只是多了20厘米,可蜊江水产主要以售卖鲜海带为主,以量取胜,在养殖区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海带越宽、越厚、越长,重量就越大,价值自然也就提了上去。
眼下,耕海方式在变,养殖理念也在变。不仅种苗选择上有了“兜底”,按照规划,像宫保体这样的“老把式”还被纳进“土专家”团队,不定期开展养殖培训、探讨养殖经验,帮助不少新入行养殖户规避风险,间接带动辖区生态养殖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Hi威海客户端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