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工程: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国海洋工程行业迎来了显著的增长与突破。据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海洋工程年报》显示,全国新增海洋工程数量、用海面积及投资额均实现大幅增长,整体呈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3年,全国新增海洋工程数量达到1038项,比上年增加345项,同比增长49.78%。其中,海洋渔业设施工程新增数量最多,达到274项,占比26.40%。
新增海洋工程用海面积共计64357公顷,同比增长32.71%。其中,新增海洋渔业设施工程用海面积31153公顷,占新增用海总面积的48.41%;新增可再生海洋能源开发工程用海面积8788公顷,占新增用海总面积的13.66%;新增海港工程和航道锚地工程用海面积分别为5362公顷和5259公顷,分别占新增用海总面积的8.33%和8.17%。
新增海洋工程投资额达到9885亿元,同比增长16.13%,海港工程新增投资额最大,为1962亿元,占新增总投资额的19.85%。
2023年,全国新增重大海洋工程28项,虽然数量上略有减少,但在质量和影响力上依然亮眼。其中,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占比最高,达到50%。此外,海港工程和可再生海洋能源开发工程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下水试航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深海钻探技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年报特别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主线贯通。这一工程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 G2518跨珠江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约6.8公里的海底隧道,包括约5公里的沉管段,成为世界上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标志着中国在跨海集群工程建设领域迈入了新的里程。
中央财政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共支持16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总额达到84.93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重点河口、海湾、滩涂湿地海域,重要海岛,重点岸线,以及海岸带等区域,旨在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
在清洁能源领域,海上风电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国海上风电新增用海项目27个,新增用海面积6173公顷,同比基本持平。截至2023年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并网容量已达到37吉瓦。全国新增投运海上风电场21个,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达到6.3吉瓦。海洋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稳步推进,为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相比之下,滨海核电新增工程数量和用海面积则大幅减少,反映出能源结构转型的趋势。
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工程发展的重要引擎。年报中提到的海洋智感在线业务化环境监测与组网应用,以及海上搜救与溢油应急信息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项目,展示了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新突破,提升了海洋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的能力。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海海域新增海洋工程数量最多,达到430项,占比41.43%;浙江省、福建省和山东省成为新增海洋工程数量的领头羊,分别新增242项、174项和136项。在海洋工程用海面积方面,辽宁省、山东省和福建省位居前列,显示出这些地区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的强劲势头。
展望未来,中国海洋工程将继续秉承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将进一步强化海洋科技创新,提升海洋工程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