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荣成市的桑沟湾,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2023年,这里曾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和谐的生态环境,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地处旅游城市威海,桑沟湾也是众多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近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记录中国”团队来到桑沟湾的东楮岛海洋牧场,在这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观察荣成的旅游产业发展。一边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一边是旅游开发,“生态+”旅游如何迸发新的生机?
渔业旅游“新名片”
7月30日上午,满载游客的小船在海风中驶向东楮岛海洋牧场的“东楮岛号”游艇。这是山东省威海荣成市首座半潜式的多功能海上平台,这座平台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集水上和水下检测、海上观光、休闲垂钓、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多功能于一体。 在游船里,游客们一边欣赏海景,一边围坐在桌前享用现蒸的新鲜牡蛎;观景平台上,不少小孩围在垂钓区、海洋生物观赏区,津津有味地听着导游的讲解…… 东楮岛海洋牧场的工作人员毕明艳介绍,当前海洋牧场以接待亲子团、老年团为主,每天有十个左右的旅游团前来游玩。 这片海洋牧场集合了观光、研学等多种业态,成为水产养殖业与文旅产业的交汇点。荣成市文旅局副局长赛利英认为,将一、三产业有机结合的东楮岛海洋牧场,是桑沟湾乃至荣成市文旅产业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荣成市大力建设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推进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融合发展,打造渔业旅游“新名片”。 海湾生态环境整治为旅游发展腾出空间 桑沟湾,海湾面积259.3平方公里,有全长82.6公里的海岸线,近400种生物在此栖息繁衍。今天,这里兼有发达的水产养殖业和洁净的生态环境——水产品年产值36亿元,生态养殖面积13.5万亩,拥有3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0万亩海上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全国第一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连续数年保持100%…… 毕明艳骄傲地说:“东楮岛海洋牧场的海水特别干净,能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很少有水产养殖海域的水质能达到。” 然而,十多年前的桑沟湾也曾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当时,海湾沿岸遍布小养殖场、小冷藏厂、小加工厂,城镇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海水中,污染严重。 这座“靠海吃海”的城市,不甘让自然资源在人们无序、无节制的开发中走向枯竭。近年来,荣成市开展桑沟湾整治修复项目,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重之道。相关措施包括全部清退近岸2000米的海上养殖、建设鳗草床33公顷、实施岸线及沿湾湿地修复项目20个、修复海岸带26公里、铺设雨污分流管网67.5公里等,有效地改善了水质、减少了海洋污染。2023年,桑沟湾以“美丽海湾建设的精致模式”为主题,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名单。 精致一词,呼应了威海建设“精致城市”的目标,也是荣成市对旅游产业的追求。“我们想把最美的海岸线留给市民和游客。”赛利英告诉“记录中国”团队,生态修复的一大意义,在于为旅游产业升级拓宽空间。 在最大程度保持自然岸线生态的同时,桑沟湾凭借资源优势开发了丰富的旅游项目,“像是滨海公园的东拓、南拓,都是在原先被养殖占用的区域腾出来之后建设的。”赛利英介绍,桑沟湾岸边的滨海公园原先主要是市民的休闲区域。从去年开始,随着布鲁威斯号沉船等“打卡地”在互联网平台收获大量“流量”,荣成市成为更多人的旅游目的地,滨海公园也更加致力于将自然风光与旅游消费结合。 “一开始游客只能看看大海,其他的休闲活动都没有。现在,我们配套了更多满足游客需求的东西,比如露营体验、小火车观光等等。”赛利英说。 “今年,在整个旅游市场消费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荣成的旅游首先要保持大众市场这个‘基本盘’。在此之上,我们要抓住核心的客群,扩大消费。”谈及荣成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赛利英认为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文旅“热度不均”,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将北部密集的游客向中部城区引”,聚焦青年群体、亲子家庭和康养人群三大主力客群,针对细分市场开发更具体验感和公共性的旅游项目,最大化地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把更多游客“留下来”。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记录中国”团队 田浩 袁如意 王小淳 董彦如 丁超逸 冯子纯 汪骞 王雨 张楚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