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两家企业实现海产养殖新突破!

来源:数智海洋   发布时间:2024-05-22 15:39:15 

 海洋种业不仅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更是海洋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国家“蓝色粮仓”的关键。2023年,威海获评“中国海洋种业之都”,优质苗种产能达到600亿单位,海洋种业产值达到30亿元,产值规模居全省首位,今年将力争突破700亿单位。目前,全国近70%的大菱鲆种苗、90%的鲆蝶鱼卵、70%的膨腹海马苗种以及全省85.7%的海带苗、50%的鲍鱼苗等优质苗种均育自威海。


  近年来,威海高水平研发海洋种业新品种,与高校院所共建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处海洋种业高端创新平台,先后培育13个国审名优新品种,白海参、海马、绿鳍马面鲀等种苗繁育也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今年,威海将推动重点种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水产良种繁育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刺参、牡蛎等优势品种的培育推广,深化白海参、黑鳕鱼等新品种新品系的引进选育。

十年攻坚,把名贵海马请“上岸“






  海马作为一种近陆浅海里生存的小型鱼类,曾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处沿海。但由于海洋生存环境变化及过度捕捞,全球海马野生资源锐减,国际上已将海马列为濒危物种,我国也将海马列入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而海马又是特色中药品种,有补肾壮阳、调经活血、减轻疲劳、抗衰老等功效,且富含蛋白质、22种氨基酸、脂肪酸、甾体和无机元素,有着“北方人参,南方海马”的美誉。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海马的市场售价水涨船高。

微信图片_20240522153724.jpg

  “以我们养殖的膨腹海马为例,在今年一季度,单只5克以上的干品每公斤18300元。”在位于文登区泽库镇的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泽生物”),经理慈小静拿起一只约15厘米长的干海马,“这一只约有12克重,也就是价值200多元。”去年,银泽生物在海马干品销售的营收就有2380万元。


  在自然界,海马的繁殖率很高,但成活率极低,就是因为娇贵的海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银泽生物用了足足10年的时间,攻克了数道难关,才最终实现对海马的规模化养殖。


  银泽生物原本养殖河豚鱼,因为需把鱼苗运至海中暂养,养殖池每年都要空闲数月之久。为了能高效利用养殖池,2014年,公司以600元一对的价格买来100对种海马,放在养河豚的池子里试养。经过两年的摸索,小海马才终于繁殖出来,公司也成为北方首个成功突破海马人工孵化技术的企业。但还没来得及高兴,新生的30万尾小海马就开始大批死亡,存活下来的仅有10%左右。“我们最终发现是饵料的问题。小海马的嘴只有针尖大,没有适口的饵料,根本无法正常进食。”慈小静说,公司不断对饵料进行改进,引入卤虫等浮游生物,让小海马吃到合适饵料,小海马的成活率才逐渐提高,“现在我们喂蜢子虾,成活率已经达到90%。”


  水质、水温更是海马“上岸”的关键因素。


微信图片_20240522153727.jpg

  走进银泽生物的养殖车间,是一个个并列的养殖池。一个养殖池里,水中漂浮着密密麻麻的“头发丝”,上方的标牌上写着“4月14日产,50000尾,下次倒池5月13日”。“这个池子里都是4月14日刚出生的小海马,共5万尾。”慈小静指着标牌解释,“倒池就是要对池子进行清洁、杀菌、消毒。”


  见记者诧异于每个养殖池的水都清澈见底,慈小静说:“海水经过过滤、杂质分离、杀菌消毒三道程序后才能注入养殖池,而且要定期更换。”除了水质,水温也是海马向养殖企业提出的另一个严苛要求。“海马更适宜在南方海域生长,所以在北方养殖海马就必须把水温常年控制在18℃到20℃之间。”慈小静说。


  解决了海马的吃和住,还需解决繁殖的难题。


微信图片_20240522153730.jpg


  在种海马养殖车间的养殖池里,是一只只体型健硕的成年海马。“5个月大的海马就性成熟,我们精心挑选个头大且健康的海马作为种海马,公母按照1:1.2的比例搭配进行繁殖。”慈小静边解释边随手捞起一只海马,在它的肚子上稍微一挤,几只细如发丝的小海马便钻了出来,“海马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比如这只公海马,它的育儿袋里就有100到300只小海马,每月就能产一窝。”


  但海马强大的繁殖能力也伴有种质退化的风险。近年来,银泽生物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鲁东大学、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成立了“山东省海马良种繁育及利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海马基因测序、种质选育、病害防治,以及加工利用等全周期全过程观测研究,解决种质退化问题。


  由于突破了海马人工大规模养殖技术,攻克幼海马开口、海马疾病防控等技术难题,银泽生物建起了海马生命周期繁育养殖技术体系,实现了海马的稳定高效繁育养殖。目前,银泽生物拥有700万尾海马、10万对种海马的存量,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海马繁育养殖基地,其养殖储量更是约占全国的70%,公司也因此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


  日前,银泽生物新建的海马苗种繁育车间、水处理车间和仓库通过项目验收。“育苗能力将增产150万尾,增加产值1200余万元。”慈小静说,下一步,公司将扩大海马品类,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推进海马养殖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对于提升海马的附加值,银泽生物也有了新方向。近期,银泽生物正为海马申请成为“三新食品”原料而忙碌。“目前,海马只能作为中药材或初级农产品销售,市场面窄。如果成为‘三新食品’原料,就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市场面从药店扩大到商超、酒店,产品附加值必然会大幅提升。”慈小静说。


  蓝海出“白玉”


  文登一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选育刺参新品种


  在威海市水产批发市场,记者向几位售卖海参的摊主询问“有白海参吗?”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有,极少,没人舍得卖,一般人也买不起。”“渔民发现白海参,不是自己留着,就是放生了。”“好多年才能遇见一次,渔民都管它叫神参。”


  白海参又名白玉参,是刺参的一种遗传变异,平均20万只海参中才有一只。研究表明,白玉参的出皮率、多糖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硒元素含量,均优于普通刺参。


  白海参到底多珍贵?网上查阅到的一些新闻报道显示,“在2011年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海参文化节上,一斤白海参曾拍卖出16.5万元的天价。”“烟台东方海洋公司曾将4只白海参拿到国际海参文化节参展,两只活海参当场拍出57000元的高价。”


  而在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的威海洋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白海参近20万只。“成年白海参有两万多只,还有十几万只是幼体,卵大概有10亿尾。”公司总经理林均治介绍,这些白海参是历经二十多年繁育五代后的成果。


微信图片_20240522153732.jpg


  在养殖车间的各个养殖池内,均可看到数百只白海参在池底蠕动。林均治随手捞起一只白海参,它通体洁白如玉,个头也较普通海参大出许多,“两三岁的海参就成年了,我为了实验,一直养着它们,最大的已经有十几岁了。”


  与其说养殖场是白海参的集体宿舍,倒不如说这是它们的宾馆。“白海参之所以少,是因为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林均治说,该公司养殖池内的海水是经过三次过滤后才注入的,水温和室温也一直控制在10℃到15℃之间,饲料更是达到了人的食用标准。公司有为白海参配饲料的专属“厨房”,“大厨”则是钻研水产动物饲料营养多年的崔亮博士,“混合饲料中,除了海参必须要吃的海泥,还掺杂了富含微量元素的螺旋藻粉、海藻植物蛋白、益生菌等。如果要喂排精产卵期的海参,还会添加鸡蛋黄等。”


  白海参的繁殖同样不易。在公司的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的王扬帆教授近期正对白海参的繁殖进行选种选配,令他欣慰的是“通过显微镜观看样本,99%的受精卵是正常的。”林均治介绍,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五六个科研团队长期驻企业开展基因、育苗、生长、营养等方面的相关实验,“尤其是中国海洋大学的包振民院士团队,在白海参的遗传与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


  林均治从事水产育种、养殖30多年,接触白海参也有24年的时间。在2000年左右,林均治偶然间在自家养参池内发现了一只白海参,他深知白海参的稀有,便把白海参捞出来单独饲养,“起初只是出于兴趣,就像养宠物一样养着。”后来的几年间,他多次收集,才凑齐了10只白海参,便萌生了培育白海参的念头,“非常难。因为海参是体外受精,经常因为公海参的排精期和母海参的排卵期不一致,一年时间就白耽误了……”24年的摸索和科研团队的助力,林均治的白海参终于繁殖到了第五代,“目前来看,白海参的基因已经稳定延续下来。”


微信图片_20240522153734.jpg


  20万只,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庞大,但相较于普通海参也无非是二三十亩养殖区的产量。“目前主要还是用于实验,开展以快速生长、耐高温、耐低盐为选育目标的刺参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林均治说,他已经通过向高档酒店出售少量白海参对市场投石问路,“论只卖,只卖3两以上的,一只800元。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谈合作。”


  目前,海鲜市场上的普通海参每斤仅售六七十元。据此相比较,白海参的身价堪称昂贵。但林均治认为,随着育种、养殖等技术的不断攻克,白海参也很快就会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价格也将亲民化。


  记者从威海市海洋发展局获悉,作为全国渔业大市的威海于去年获评“中国海洋种业之都”,威海海洋种业产值在去年达到30亿元,产值规模居全省首位。近年来,威海高水平研发海洋种业新品种,与高校院所共建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处海洋种业高端创新平台,先后培育13个国审名优新品种,白海参、海马、绿鳍马面鲀等种苗繁育也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今年,威海将推动重点种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水产良种繁育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刺参、牡蛎等优势品种的培育推广,深化白海参、黑鳕鱼等新品种新品系的引进选育。




来源 | 大众日报

排版 | 数智海洋公众号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