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人清楚地知道,集装箱国际中转是厦门港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

来源:厦门港   发布时间:2015-05-21 02:49:04 
11月4日,随着陈云林和江丙坤代表海协、海基两会签署四项协议,厦门港也美梦成真,成为海峡两岸“大三通”后大陆直航开放港口之一。
作为业内人士,厦门港务集团和平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培植对两岸“三通”一直十分关注。在他看来,全面“三通”意味着厦门的中转地位将更加重要了,“三通”将给厦门港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厦门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可以开辟直航台湾的客轮、邮轮航线。国内旅客可以先乘飞机到厦门,再从厦门转乘轮船去台湾,还可以通过“小三通”取道金门去台湾。这样,旅客安排行程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厦门港中转,有价格上的优势,而且厦门本身也是一座旅游城市,通过旅游中转将给厦门带来更多的客源。在货运方面,祖国大陆的主要海港这次基本上都开放了,厦门港对台物流货运桥头堡的作用将受到一定的制约,但厦门还有地缘上的优势,距离台湾最近,并且能通过海铁联运辐射内陆,带来充足的货源。
做大内支线中转 提升集装箱干线港功能
1999年,随着福建省外贸中心国际储运公司的“华捷”轮和“日丰”轮将中远集运美西线到福州和福清两地的集装箱转运至厦门海沧港区,厦门港内支线中转业务正式启动,当年,即完成内支线中转集装箱量337标箱。
2002年4月10日,厦门港开通首条省际间集装箱内支线中转航线。厦门外代公司率先开辟经营,投入“天马”轮提供一周双班服务,往来于厦门和汕头两港之间,而这条线至今仍是汕头当地唯一一条国内中转的内支线。汕头—厦门内支线的开通,为潮汕地区的进出口货物增加了除深圳、香港中转以外的第三条通道,使厦门港的中转业务得以覆盖广东潮汕地区,为厦门港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国际枢纽港做好了前期的铺垫。
厦门港“内外”兼修,对内,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通关环境、出台优惠政策等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鼓励干线船公司将厦门港作为周边港口集装箱中转港,通过内支线转运周边港口货物;对外,将服务延伸到支线港,在支线港当地设立办公机构,为客户提供从当地至厦门中转上船的一条龙服务和动态跟踪服务,方便客户随时掌握货物情况。
如今,厦门港内支线的集装箱年中转量已经从最初的337标箱,增长到25万标箱以上,成为拉动厦门港集装箱中转量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点。今年上半年,厦门谱克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内支线中转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9月份,内支线业务完成23.93万标箱,同比涨幅达到28.9%,内支线集装箱航线达到19条。
做大国际中转 巩固海西主枢纽港地位
厦门港雄踞台湾海峡西岸,水域宽阔,不冻少淤,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是连接东北亚和西南太平洋航线的重要节点。随着厦门港远洋班轮航线的增加,国际中转业务开始萌芽。
厦门港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始于2001年底,从无到有、逐年增加,2006年达到3.16万标箱。然而,2007年,受航商航线调整影响,厦门港国际中转业务步入低谷,当年仅完成2.99万标箱,同比下降5.4%。
挫折,没有熄灭厦门港的“国际梦。”厦门港人清楚地知道,集装箱国际中转是厦门港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做大做强厦门港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国际中转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船公司航线布局和中转路径的选择,与港口的国际航线数量、航班密度、通关环境、中转成本、货源情况等息息相关。为有效促进厦门港国际中转箱量的增长,厦门港口管理局出资20万元与厦门海关联手合作,移植引进最新的国际中转3.0版软件系统;加强与航运巨头的合作,携手中远集团共建海沧港区4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携手法国达飞、香港新创建集团共建海沧港区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协调马士基集团将嵩屿码头作为空箱集散地;鼓励著名航商在厦设立区域性营运中心;大力拓展友好港口,使国际友好港口达到15个。
辛勤耕耘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上半年,厦门港的国际中转业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共完成进出口箱量4.11万标箱,同比增长289.6%,超过2007年全年的中转量。但拓荒者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过。7月30日,厦门港正式启用国际转运3.0版系统,标志着厦门港国际中转进入“零滞留”时代。该系统将原来“两次申报”变成“提前一次申报,自动放行,事后核销”,实现了转运货物即到即转、即卸即装,已放行货物不受二程舱位限制等。高效、便捷的通关大大提高了干线船公司的积极性,吸引地中海航运、法国达飞、马土基等世界级航商纷纷将部分航线国际中转衔接点转移至厦门港。8月份,厦门港集装箱国际中转完成17772标箱,同比增长1109.80%,创下单月生产量历史新高。截止9月底止,厦门港集装箱国际中转累计完成80944标箱,同比增长368.24%。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的开工建设,又为厦门港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是目前中国大陆开放度最高的特殊监管区域之一,总投贷预计约50亿元人民币,有望于今年底封关运作。在海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港退税”的监管原则下,在进口货物入港保税、出口货物入港退税的优势吸引下,厦门港的国际中转业务将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预计2008年全年将达到9万标箱。
做大海铁联运 破解厦门港腹地瓶颈
为有效开发和扩大内地货源市场,2004年8月,厦门市政府积极主动作为,分别与南昌市政府、赣州市政府签署了水铁联运的合作意向书。当年10月,南昌第一个集装箱经海铁联运从厦门港装船启运,实现了集装箱海铁联运零的突破。以此为标志,厦门与江西的海铁联运、共创双赢合作持续推进。
2005年4月,厦门与南昌海关签署两地海关转关货物监管合作联系办法,海铁联运集装箱形成“内地报关、口岸报关”、“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通关模式,奠定了海铁联运的良好基础;5月起,南昌—厦门、赣外—厦门海铁联运逐步实现成组运输、转关运作;至2007年6月份,直达班列正式开通。
2008年,厦门港的海铁联运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8月1日,83个集装箱从锦州由水路运抵厦门港后,在东渡港站顺利装上火车发往江西赣州,标志着“东北—厦门—赣州”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正式打通,也意味着以外贸为主的海铁联运开始向内外贸同步发展迈进。9月1日,厦门一鹰潭海铁联运推介会在鹰潭成功召开,发展鹰潭海铁联运,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港口物流功能向内陆地区的延伸,形成内陆“无水港”,实现鹰潭与厦门港无缝对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9月,厦门港的海铁联运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808标箱,同比增长77.7%。今年,厦门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吞吐量有望破万箱。
未来几年内,龙厦铁路、厦深铁路、福厦铁路及厦门集美前场铁路特大型货场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厦门港的铁路集疏运条件,实现由铁路运输终端站转变为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站,厦门港海铁联运也将实现百尺竽头的新跨越。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6月,厦门港开始试运行港内驳运业务,全年完成港内驳运1978标箱。今年7月30日,厦门港正式启用“海上驳运系统”,结束了海上驳运监管依靠纸质单证:邮件传递监管信息的状况。不仅使海关对海上驳运业务的监管实现了信息化,而且使企业通关手续得到进一步简化,相关单证实现电子传输,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将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参与海上驳运业务。未来,海上驳运业务不仅是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一个新亮点,更是中转业务的助推器。李薇 王学来厦门港开拓中转箱闯出一片新天地
11月4日,随着陈云林和江丙坤代表海协、海基两会签署四项协议,厦门港也美梦成真,成为海峡两岸“大三通”后大陆直航开放港口之一。
作为业内人士,厦门港务集团和平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培植对两岸“三通”一直十分关注。在他看来,全面“三通”意味着厦门的中转地位将更加重要了,“三通”将给厦门港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厦门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可以开辟直航台湾的客轮、邮轮航线。国内旅客可以先乘飞机到厦门,再从厦门转乘轮船去台湾,还可以通过“小三通”取道金门去台湾。这样,旅客安排行程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厦门港中转,有价格上的优势,而且厦门本身也是一座旅游城市,通过旅游中转将给厦门带来更多的客源。在货运方面,祖国大陆的主要海港这次基本上都开放了,厦门港对台物流货运桥头堡的作用将受到一定的制约,但厦门还有地缘上的优势,距离台湾最近,并且能通过海铁联运辐射内陆,带来充足的货源。
做大内支线中转 提升集装箱干线港功能
1999年,随着福建省外贸中心国际储运公司的“华捷”轮和“日丰”轮将中远集运美西线到福州和福清两地的集装箱转运至厦门海沧港区,厦门港内支线中转业务正式启动,当年,即完成内支线中转集装箱量337标箱。
2002年4月10日,厦门港开通首条省际间集装箱内支线中转航线。厦门外代公司率先开辟经营,投入“天马”轮提供一周双班服务,往来于厦门和汕头两港之间,而这条线至今仍是汕头当地唯一一条国内中转的内支线。汕头—厦门内支线的开通,为潮汕地区的进出口货物增加了除深圳、香港中转以外的第三条通道,使厦门港的中转业务得以覆盖广东潮汕地区,为厦门港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国际枢纽港做好了前期的铺垫。
厦门港“内外”兼修,对内,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通关环境、出台优惠政策等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鼓励干线船公司将厦门港作为周边港口集装箱中转港,通过内支线转运周边港口货物;对外,将服务延伸到支线港,在支线港当地设立办公机构,为客户提供从当地至厦门中转上船的一条龙服务和动态跟踪服务,方便客户随时掌握货物情况。
如今,厦门港内支线的集装箱年中转量已经从最初的337标箱,增长到25万标箱以上,成为拉动厦门港集装箱中转量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点。今年上半年,厦门谱克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内支线中转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9月份,内支线业务完成23.93万标箱,同比涨幅达到28.9%,内支线集装箱航线达到19条。
做大国际中转 巩固海西主枢纽港地位
厦门港雄踞台湾海峡西岸,水域宽阔,不冻少淤,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是连接东北亚和西南太平洋航线的重要节点。随着厦门港远洋班轮航线的增加,国际中转业务开始萌芽。
厦门港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始于2001年底,从无到有、逐年增加,2006年达到3.16万标箱。然而,2007年,受航商航线调整影响,厦门港国际中转业务步入低谷,当年仅完成2.99万标箱,同比下降5.4%。
挫折,没有熄灭厦门港的“国际梦。”厦门港人清楚地知道,集装箱国际中转是厦门港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做大做强厦门港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国际中转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船公司航线布局和中转路径的选择,与港口的国际航线数量、航班密度、通关环境、中转成本、货源情况等息息相关。为有效促进厦门港国际中转箱量的增长,厦门港口管理局出资20万元与厦门海关联手合作,移植引进最新的国际中转3.0版软件系统;加强与航运巨头的合作,携手中远集团共建海沧港区4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携手法国达飞、香港新创建集团共建海沧港区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协调马士基集团将嵩屿码头作为空箱集散地;鼓励著名航商在厦设立区域性营运中心;大力拓展友好港口,使国际友好港口达到15个。
辛勤耕耘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上半年,厦门港的国际中转业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共完成进出口箱量4.11万标箱,同比增长289.6%,超过2007年全年的中转量。但拓荒者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过。7月30日,厦门港正式启用国际转运3.0版系统,标志着厦门港国际中转进入“零滞留”时代。该系统将原来“两次申报”变成“提前一次申报,自动放行,事后核销”,实现了转运货物即到即转、即卸即装,已放行货物不受二程舱位限制等。高效、便捷的通关大大提高了干线船公司的积极性,吸引地中海航运、法国达飞、马土基等世界级航商纷纷将部分航线国际中转衔接点转移至厦门港。8月份,厦门港集装箱国际中转完成17772标箱,同比增长1109.80%,创下单月生产量历史新高。截止9月底止,厦门港集装箱国际中转累计完成80944标箱,同比增长368.24%。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的开工建设,又为厦门港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是目前中国大陆开放度最高的特殊监管区域之一,总投贷预计约50亿元人民币,有望于今年底封关运作。在海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港退税”的监管原则下,在进口货物入港保税、出口货物入港退税的优势吸引下,厦门港的国际中转业务将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预计2008年全年将达到9万标箱。
做大海铁联运 破解厦门港腹地瓶颈
为有效开发和扩大内地货源市场,2004年8月,厦门市政府积极主动作为,分别与南昌市政府、赣州市政府签署了水铁联运的合作意向书。当年10月,南昌第一个集装箱经海铁联运从厦门港装船启运,实现了集装箱海铁联运零的突破。以此为标志,厦门与江西的海铁联运、共创双赢合作持续推进。
2005年4月,厦门与南昌海关签署两地海关转关货物监管合作联系办法,海铁联运集装箱形成“内地报关、口岸报关”、“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通关模式,奠定了海铁联运的良好基础;5月起,南昌—厦门、赣外—厦门海铁联运逐步实现成组运输、转关运作;至2007年6月份,直达班列正式开通。
2008年,厦门港的海铁联运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8月1日,83个集装箱从锦州由水路运抵厦门港后,在东渡港站顺利装上火车发往江西赣州,标志着“东北—厦门—赣州”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正式打通,也意味着以外贸为主的海铁联运开始向内外贸同步发展迈进。9月1日,厦门一鹰潭海铁联运推介会在鹰潭成功召开,发展鹰潭海铁联运,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港口物流功能向内陆地区的延伸,形成内陆“无水港”,实现鹰潭与厦门港无缝对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9月,厦门港的海铁联运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808标箱,同比增长77.7%。今年,厦门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吞吐量有望破万箱。
未来几年内,龙厦铁路、厦深铁路、福厦铁路及厦门集美前场铁路特大型货场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厦门港的铁路集疏运条件,实现由铁路运输终端站转变为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站,厦门港海铁联运也将实现百尺竽头的新跨越。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