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南海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学习海洋知识,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联合南海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中国太平洋学会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分会、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和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化身宣讲员,面向小学生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蓝碳知识的宣讲普及。同学们边记边提问,感受海洋的魅力与神奇,引发对海洋保护的思考。“今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回去之后,我会把我学习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和同学,让大家一起保护好海洋。”南海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吴孟阳说。同学们还来到蓝碳盐生植物实验基地,近距离接触翅碱蓬等盐生植物。在科研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从书本上看到的知识变成手上可以触摸到的“知识”。“看到了摸到了这些植物,感觉印象很深刻,这是在课堂上体验不到的过程,我觉得很有意义。”王鑫杰说。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我们要守好蓝色家园,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希望通过举办这种宣传宣讲活动,引导孩子从小树立保护海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营造知海、爱海、亲海、护海的良好氛围。”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赵明波说。南海新区以保护海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特色教育等持续开展,实验中学把海洋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开发海洋课程,每月开展海洋主题活动,传递海洋生态保护理念,提升青少年爱护海洋的意识。第一实验小学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向学生普及海洋日设立背景、海洋丰富馈赠、海洋生态威胁、保护海洋举措等方面的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爱海护海集体宣誓,强化学生海洋保护意识。社区也通过开展“净滩”志愿活动、知识讲座等,引导广大居民从身边做起,保护海洋,守护家园。
绵延85公里的海岸线,是镶嵌在南海新区城市边缘的一道亮丽金边。南海新区从开发建设之初,就加大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推进沙滩平整、海岸线修复、湿地生态修复等工程,保护性开发海洋资源,打造沙滩体育文化品牌,常年举办沙雕文化艺术节、沙滩体育赛事等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在海洋生物的增殖方面,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利用种质繁育基地的研究成果,恢复盐地碱蓬湿地1000余亩,建成300余亩盐生植物种质繁育产学研基地,开展种质繁育开发,引种了石竹、柽柳、碱蓬、滨梅等10多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盐生植物进行繁育。此外,连续多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各类鱼苗近2亿尾,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群体,增加海洋生物量。同时,还与院士合作,深入开展海洋碳汇技术研发,将海洋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经济资源优势。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