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洋要食物 | 山东实现名贵鱼种“黄带拟鲹”人工繁育

来源:数智海洋   发布时间:2023-05-17 17:33:38 

山东践行大食物观,加快渔业良种开发,为深远海养殖提供大规格优质苗种,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微信图片_20230517172753.jpg


  这种鱼叫“黄带拟鲹”,它的价值堪比“金枪鱼”,在国外,是餐桌上的“刺身之王”,全世界的产量仅有几千吨。就在最近,山东水产企业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人工繁育和规模化苗种培育,今年夏天,22万多尾黄带拟鲹将安家中国深远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说:“结果非常令人振奋,这个本土人工繁殖的成功,就预示着我们国家的深远海养殖,将会有一个新的养殖对象出现,就基本上可以解决黄带拟鲹靠进口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517172804.jpg


  黄带拟鲹,又叫“皇帝鲹”,是一种深远海名贵鱼种,适宜深远海大型装备养殖,我国目前野生种群只在东海和南海等海域有少量分布。为了缓解深蓝渔业优质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山东科研院所、企业将目光瞄向了它。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升说:“非常有价值的鱼,非常有潜力的鱼,因为它生长速度快,但是同时它口感、肉质非常好。”


微信图片_20230517172807.jpg


  尽管这条鱼的前景被看好,但是它性成熟却需要7年时间,且产卵量少。面对黄带拟鲹难以掌控的生长环境,以及未知的收益,不少国内外水产企业都望而却步,目前仅有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这条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冒着巨大的风险,2018年,明波水产联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引进了170尾大规格种鱼。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肖志忠说:“170条亲鱼现在剩了166条,大部分我们检测都是雄的,一共五十几条雌的。”


微信图片_20230517172810.jpg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2021年,到了第一批亲鱼的产卵时间,鱼池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肖志忠说:“没自然产卵,当时我也很困惑,为什么成熟了没,没产卵呢?通过我们的仔细比较,这个鱼我们还要(对)环境微调。”


  为了营造适合黄带拟鲹生长的环境,肖志忠开始查资料,并模拟繁殖季节的黄带拟鲹在东海、南海等海域的温度、溶氧等水环境,对黄带拟鲹进行驯化,诱导亲鱼达到性成熟。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庞尊方说:“这条鱼的繁育技术非常难,再加上国内首次繁育,肖老师和我们研发团队,白天、夜间都要坚守观察亲鱼的发育情况,就这样我们一直坚守了几个月的时间。”


微信图片_20230517172814.jpg


  通过精准控制营养配比、光照、温度和盐度,今年1月份,黄带拟鲹开始大规模产卵,初次性成熟鱼的受精卵孵化率达到70%,目前苗种养殖成活率达90%。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庞尊方说:“这条鱼和其他的海水鱼类有很大的不同,游动速度特别快,摄食特别凶猛,耗氧量要高很多。我们增设了溶氧锥,增加了微滤机,保证了溶氧量、水质清澈,保证鱼的健康成长。”


微信图片_20230517172818.jpg


  明年,这22万多尾黄带拟鲹苗种将陆续进入养成阶段,预计实现产量超400吨。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洪军说:“希望我们这个鱼很快地在市场推开,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


来源 | 山东新闻联播

排版 | 数智海洋公众号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qtzWMg3sRiN8gxWjlC3tfg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