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威海市市委、市政府和市海洋发展局的正确领导下,监测减灾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中心能力建设、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生态预警监测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推进海洋生态预警基础监测,摸清海洋生态风险。根据《2022年威海市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对62个监测站位开展水文气象、水环境、沉积物环境和海洋生物监测,累计开展外业作业28航次,航行1100余海里,采集各类样品4300余个,获取监测数据2万余组。对全面掌握我市管辖海域海洋生态基础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摸清海洋生态安全底数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水母灾害早期预警监测,做好海洋管理技术支撑。结合全市海域生态预警监测任务,5~8月重点时段,对海水浴场、增养殖区、电厂取排水口等敏感区域开展水母灾害早期预警监测,2022年我市水母数量均低于灾害阈值,未发生水母大规模爆发。
开展水色异常应急监测,为赤潮灾害的处置和防灾减灾等提供支撑。持续关注我市近岸海域水色异常情况,针对市区北部局部海域夜光藻赤潮灾害,及时启动赤潮应急监测程序,通过海上巡视及无人机监测等方式,结合海洋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出动外业调查人员10余人次,累计开展3个航次外业监测工作,航行100多海里,采集各类样品100余个,编写水色异常通报5期,全面掌握我市近岸海域水色异常情况分布范围及变化趋势。
开展海水入侵及土壤盐渍化监测,服务生态修复工作。全市布设3个断面、12个站位,采集海水、土壤样品54份。根据监测和评价结果,编制《2022年威海市海水入侵监测评价报告》和《2022年威海市土壤盐渍化监测评价报告》。通过监测,为掌握我市目前海水入侵状况,防止土壤盐渍化灾害,做好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注重人才培养 质效双促全面提升
强化数据分析,编制多元化评价产品。实行海洋生态预警测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对全市海洋生态状况进行“一事一评”,按照动态化、定量化、诊断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加强监测数据的总结、归纳、分析和提炼,全年发布监测专报42期,形成了年报、季报、专报等形式多样的评价产品,丰富信息服务的领域和内容,增强评价产品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注重人才培养,质效双促全面提升。广泛开展培训活动,专业人员能力得到稳步提升。2022年,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复查换证暨扩项评审和国家级能力验证考核工作。目前,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已涵盖海洋水文等六大类130个检测项目195个检测方法,检验检测能力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2023年,我们将继续弘扬“是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优良传统,努力提升海洋监测减灾能力和水平,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增光添彩。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