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威海市润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冷冻带鱼沿着生产线进出,经过各道工序变成带鱼制品,随即被打包入箱,运往哈萨克斯坦客户手中。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有2.1万吨水产品成功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同比增长28.1%,威海水产品掘金“一带一路”的势头愈发强劲。
近几年,威海的牡蛎、扇贝、带鱼等水产品,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倍受欢迎,企业收到的国外订单也越来越多。“我们的带鱼、牡蛎、扇贝、海螺等,前不久端上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餐桌。”润德食品总经理孙光说,搭乘我市外贸发展的“快车”,企业正不断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出口业务。
据悉,进出口冰鲜水产品,因其保管的特殊性,对口岸通关效率要求颇高,检验检疫时效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对此,我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持续优化通关服务流程,加快口岸通关模式转变,设立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对冰鲜、冷冻水产品实行随报随检、预约查验、货到放行等便捷举措,有力推动了特色水产品出口。
当再次接到来自俄罗斯的牡蛎订单时,威海市宇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经理于飞没有了首次出口时的紧张不安。“在海关指导下,我们了解了国外通关的技术要求和生产标准,出口的底气更足了。”于飞说。
“顺利出口的前提是产品要满足进口国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威海海关查检二科科长于文钢表示,威海海关结合出口产品实际,安排关员到牡蛎养殖场、加工厂指导企业规范加工生产,全程为企业讲解国外法规标准及进口要求,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判,确保产品符合对方国家的进口要求。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