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按要求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参加评估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公布!

来源:海洋知圈   发布时间:2022-10-11 16:28:15 



2022年10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重点实验室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建实、建优、建强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根据《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49号),现组织开展实验室评估工作,公布参加评估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此外,该通知透露,自然资源部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按要求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不参加此次评估。


qyfw_11162801387780.png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重点实验室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有关派出机构,有关单位:
  为建实、建优、建强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根据《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49号,以下简称《办法》),现组织开展实验室评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范围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3号)批准纳入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序列的76个实验室(名单见附件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按要求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不参加此次评估。
  二、评估工作安排
  (一)自评估。请实验室主管单位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自评估工作,编写自评估报告(格式见附件2)并录制12分钟汇报视频。本次评估各项数据采集时间为2019年6月1日-2022年9月31日,评估材料中列举的所有成果必须在此期间内取得。
  (二)会议评估。召开评估工作会议,评估专家组审阅实验室自评估报告等评估材料,观看实验室汇报视频,与实验室主任进行交流。
  (三)现场核查。根据会议评估情况,对部分实验室的成果产出、实际运行和管理情况等进行现场核查。
  (四)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未通过评估三类,原则上评估结果优秀的比例不超过30%,未通过评估的不低于10%。
  三、工作要求
  请主管单位、依托单位高度重视,做好实验室建设指导和评估准备工作,认真总结实验室在承担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科学贡献、人才培养和创新效能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系统梳理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开放交流情况,以及在强化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培养、提升研究水平与影响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等。在总结自评基础上,对照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见附件3),认真编写自评估报告并录制汇报视频。
  依托单位应发挥实验室建设主体责任,相关代表性成果、科研任务、人才团队等应以依托单位为主体。涉及实验室研究方向、共建单位调整,学委会换届等变更事项,应按照《办法》要求,将报部调整备案材料作为附件。
  此次评估具体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平台办)承担。请于2022年10月15日后登录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信息管理系统(https://pstims.cags.ac.cn/),按要求填报自评估报告,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提交,请关注系统首页相关说明。纸质评估材料一式1份(包括自评估报告、汇报视频光盘及其他相关材料),由主管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后统一以公文形式报送。系统截止提交日期为2022年11月15日,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22年11月20日(以寄出时间为准)。涉密材料按要求进行审查,并提交保密审查证明,按照保密方式报送。
  四、汇报视频格式要求
  视频文件为wmv自动播放格式(建议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 2010以上版本进行格式转换),文件大小不超过300MB,播放时长不超过12分钟。视频播放环境为Windows 10操作系统,播放软件为暴风影音5,投影分辨率1024*768,长宽比4:3。视频配音由实验室主任录制,不得采用专业配音。视频介绍的内容应客观、真实、准确,不得涉密或包含涉密标识。视频文件请务必提前自行测试,确保视频能够连续播放至终点。
  五、咨询与联系
  (一)评估咨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于  涛、李丽霞  010-68999451/9130
  部科技发展司    孟国强、周  楠  010-66557275
  (二)材料报送
  寄送: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  于涛收
  电子邮件:yutao.geo@foxmail.com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2年10月8日


参加评估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共建单位)

主管单位

1

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

2

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5

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6

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7

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8

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9

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10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1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2

多金属矿综合利用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13

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14

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15

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16

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长安大学

17

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18

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19

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20

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环境调查勘察中心

自然资源部东海局

21

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22

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归口管理

23

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4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5

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26

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自然资源部法律事务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7

测绘科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8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南京大学、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29

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30

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31

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32

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33

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34

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35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36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37

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38

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39

航空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

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40

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1

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2

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43

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

北京建筑大学,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44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45

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

46

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47

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48

应用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49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50

现代工程测量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上海市测绘院

51

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长安大学、南京大学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52

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南京大学

53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54

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湖北省航测遥感院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55

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56

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57

海洋测绘重点实验室

山东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海南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58

贵金属分析与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郑州大学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59

矿山时空信息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地理信息院

60

时空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61

稀土稀有稀散矿产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湖北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62

资源定量评价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63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

64

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讯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5

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湖北省基础地理中心

66

极地测绘科学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劳动服务管理中心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67

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68

城市国土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大学

69

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广州市华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70

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71

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72

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73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74

三江成矿作用及资源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心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昆明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云南大学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75

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

76

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长安大学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it60-ODPrkgTncwMvoO5pQ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