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威海处在非常核心的位置,中国的话语权就是威海的话语权!
实施中国科学院焦念志院士倡导的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
威海有何作为?
将在全球发出怎样的声音?
海洋频道记者专访——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教授 刘纪化
“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是焦念志院士在“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原创理论基础上发起的倡议,旨在联合国际优势科研力量,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方案。计划已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支持,纳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成为联合国十年倡议计划框架下的大科学计划。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教授 刘纪化:
“在整个大科学计划当中,威海处在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因为大科学计划的任务之一就是建设一个示范区。从海洋碳汇和负排放的示范区角度,威海是整个北方负排放和碳汇的最佳的典型。我们有两点(优势),第一,我们拥有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第二,威海有整个山东最大的贝类和藻类养殖的基地。
从示范基地的角度:
第一借助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做一些示范,特别是从能源和碳汇两个角度结合。第二依托典型的环境,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在全球影响非常大的养殖环境,可以把我们的碳汇在这样一个示范区做出来,最后做成全球的标准往外推广,突出我们中国的话语权。这个中国的话语权,就是我们威海的话语权,也就体现了我们威海的力量。”
国际大科学计划将有力促进国际交流、推动联合研究海洋负排放相应的理论机制和技术手段、推出海洋负排放国际标准体系,为全球“碳中和”目标、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支撑。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教授 刘纪化:
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两点:
一是涉及到碳汇,特别是从大型藻类的示范基地过程机制的研发这个方面开展一些负排放的示范研究。
第二就是开展我们称之为有机碳和无机碳联合增汇的前期的研发,这个也是在我们威海的南海新区也正在开展当中。
近年来,焦念志院士推动全国首个以海洋负排放为研究领域的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海洋负排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在威海南海新区运行,助力威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洋碳汇发展之路。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工作站也将继续肩负试验基地的重要作用。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教授 刘纪化:
包含了微生物碳汇、国际大科学计划,未来希望能够从海洋碳汇的交易方面能为威海做出贡献,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从海洋装备的角度,我们山东大学有很多海洋能的专家。在液压方面,包括风浪、波浪、温差、盐差多能互补,可以贡献于我们威海的碳中和,也为威海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能源支撑。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