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黄河大合唱” | 山东牵头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联盟有多大,有何影响,将如何运作?
“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
从青藏高原三江源到黄河入海口,从海拔落差看4000多米,从黄河长度看5400多公里,从中华文明史看5000多年。辽阔时空,都在2021年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考察时的这句话里。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习近平总书记几年来多次考察黄河。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在总书记心中,交响着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对这项国家战略的“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提出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三场攻坚战”,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个变革”。
“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
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沿木栈道察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他强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光增色。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身在黄河入海口,习近平总书记心里装着大河上下亿万人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9省区约1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亿。
黄河上中游省区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源头的青海玉树州与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差超过10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受地理条件等制约,沿黄各省区经济联系度历来不高,区域分工协作意识不强,高效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完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成为缩小南北方发展差距的战略行动。
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凭栏远眺。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黄河万里,奔流激荡。从巴颜喀拉山开始,涓涓细流汇成滚滚波涛,一路冲破万山阻隔,奔腾激荡,峰回路转,百折不挠。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
黄河入海,黄蓝交汇,无比壮丽。黄色大河、蓝色大海、绿色发展,这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
2022年8月22—24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启动暨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济南举办。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九省区将“抱团”。大会期间,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也将正式启动。联盟成员有哪些?对“抱团”的九省来说,联盟将起到哪些作用?启动后将如何运作?
联盟有多大?
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成员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陕西4省自贸试验区12个片区,以及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5省(自治区)15个经济功能区。涉及济南、青岛、烟台、郑州、开封、洛阳、成都、泸州、西安、咸阳、太原、晋中、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兰州、金昌、西宁、格尔木、银川、石嘴山等市。
记者注意到,各联盟成员在发展中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亮点。以山东省自贸试验区为例,2019年8月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实施范围119.9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济南片区37.9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产业;青岛片区5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烟台片区29.9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
再比如,内蒙古巴彦淖尔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外贸转型升级,推动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目前,巴彦淖尔市农产品出口主要包括籽仁、番茄、脱水蔬菜、枸杞、羊绒、羊肉6大类46个品种,出口目的地涉及五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再比如,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探索示范。2019年11月获批以来,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聚焦“农、高、科”,加快推进科技资源集聚、产业示范推广、联农机制构建,先后承接了18个国字号试点。
联盟将有何影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智库中心主任贾永飞认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以自贸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产业联动为主线,以政策互惠为保障,以人才交流和文化融通为纽带,将进一步优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互联互通,逐步打造规模化、特色化的跨区域产业集群,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增强黄河流域发展的内生动力,缩小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山东财经大学新兴经济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白洁认为,对黄河流域来说,联盟对打造对外开放先行区、产业集聚合作区,促进区内商品、要素流动,资源整合意义重大。此外,制度协同创新的空间也会加大,有利于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政府治理样板区,为国内制度型开放做出“黄河贡献”。
对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四个已有自贸试验区的省份来说,加入联盟可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加强协作创新,强化系统集成,形成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形成区域增长极。
“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成立和大会的召开,是黄河流域开放发展的一件大事。”在8月22日的采访中,河南省商务厅自贸区制度创新处处长张峰告诉记者,作为联盟中唯一的中部地区自贸试验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将发挥交通物流、跨境电商、商品期货等方面优势,与沿黄各自贸试验区、功能区开展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探索、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助力黄河流域开放发展。
对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5省(区)经济功能区来说,加入联盟可优先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发展中遇到的制度性障碍可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创新试验,创新成果互惠共享。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承担着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既有老工业基地的科技资源优势,又有新材料、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展的新动能。”在8月22日的采访中,甘肃省商务厅国际经贸关系处处长吴志英告诉记者,甘肃将充分利用联盟信息资源共享和大平台建设的优势,与沿黄省区加强交流合作,向自贸试验区学习制度创新经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联盟将如何运作?
记者了解到,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指导单位是沿黄9省(区)人民政府,负责指导协调联盟发展的重大事项。
联盟主办单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陕西4省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自贸办”),以及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5省(自治区)商务厅。负责研究制定联盟发展规划,确定年度重点任务,组织联盟会议活动,总结、评估、推广、宣传联盟工作和创新成果,统筹协调省域间合作事项,研究申报并积极争取涉及国家事权的重大改革试点。
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陕西4省自贸试验区12个片区管委会(片区管理机构),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5省(自治区)15个经济功能区管委会。负责推进落实联盟各项工作任务,协助配合主办单位相关工作。
联盟主席由山东、河南、四川、陕西4省自贸办主要负责人轮值担任,5省新晋获批自贸试验区的,自下一届起自动补充轮值。轮值任期一年。联盟主席负责年度内联盟各类事项及活动的发起、统筹、协调和推进。首届联盟主席由首届联盟活动举办地的省自贸办主要负责人担任。
联盟秘书处为日常工作和沟通协调机构,随联盟主席所在省份轮值设立,具体承担主办单位各项工作任务。联盟工作机制包括轮值推进、联动创新、会议活动、成果发布、信息简报、智库建设、内部管理等7项。合作内容包括制度协同创新、区域融合发展、产业互利合作和商贸物流合作四方面16项。
信息来源:新华社 主笔:王立彬;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