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文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集美大学“海岸带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公布!
2022年6月23日,集美大学海岸带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由集美大学“双聘院士”丁德文主持,中心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科研处和学院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宣读公布了第一届中心学术委员会名单,并推选丁德文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原所长余兴光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审议通过了中心学术委员会管理条例。首届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17人,涵盖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岛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工程学院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及集美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等有关领域专家。中心设有生态修复、海洋牧场和地理信息三个团队方向。
会上,丁德文院士阐述了中心前期建设成效,明确团队发展总目标和自身定位。希望中心能创建省级研究中心,建设海峡西岸地区一流的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平台,推动集美大学涉海学科建设,成为服务地方领域的重要依托平台。
据悉,中心将坚守绿色发展和创新思维原则,结合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凝聚特色,加强跨学科专业合作,推进人工生态系统学、生态工程技术、生态管理等学科发展,通过交互探索和融合创新,力争在人工生态系统理论、生态工程技术、海洋智慧监测与大数据分析海岸带适应性管理等方向优先取得重大突破,结合集美大学“工海”特色,侧重在海岸带生态修复、滨海城市生态屏障、海洋牧场以及蓝色碳汇等四个领域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重点项目申报。
会议还研究确定了流域-河口-海湾的生态修复与蓝碳增汇关键技术初步研究、福建省海洋牧场总体规划及关键技术初步研究及基于遥感的蓝色碳汇初步研究等三个启动金课题。
学术委员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心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并对中心未来建设发展规划建言献策。专家们指出,中心要立足新起点,聚焦重点领域,努力打造标志性成果,以增强中心竞争力及影响力。
中心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随即开展学术活动。丁德文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索安宁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郭皓研究员等三位专家分别作了我国蓝色碳汇研究现状及展望、新形势下我国海域综合管理主要制度、基于群落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评价关键技术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题报告。
会后,集美大学校党委书记沈灿煌与中心成员代表亲切座谈。沈灿煌指出,中心挂靠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学校将全力整合资源,助力中心创建省级研究平台,通过丁德文院士带领团队指导学科整合凝练,精准定位,契合地方需求找准切入点,做好有关深海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的总体设计,向海图兴,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工海”特色更加鲜明添砖加瓦。
首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人员 职称/职务 单位 丁德文 研究员/院士 自然资源部 第一海洋研究所 余兴光 研究员/原所长 自然资源部 第三海洋研究所 陈 彬 研究员/副所长 自然资源部 第三海洋研究所 丰爱平 研究员/副主任 自然资源部 海岛研究中心 黄凌风 教授/副院长 厦门大学 环境与生态学院 郑国富 研究员/副所长 福建水产研究所 刘大海 研究员/室主任 自然资源部 第一海洋研究所 杨顺良 研究员/副所长 福建海洋研究所 隋吉学 研究员/ 原党委书记 国家海洋 环境监测中心 关光福 教授/原党委书记 福建工程学院 环境学院 叶志隆 研究员/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 城市环境研究所 魏 源 研究员/ 国重室副书记 中国 环境科学研究院 索安宁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南海海洋研究所 祁佳睿 副教授/副院长 集美大学 刘贞文 教授 集美大学 方宏达 副教授 集美大学 施益强 副教授 集美大学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