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进行海洋强省的标准化探索

来源:数智海洋   发布时间:2022-06-16 10:20:00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 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 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近年来,山东加快推进海洋强省标准化建设,充 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制定了多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培育海洋新动能,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保障。


引领标准制定 

2018年3月,山东获批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其中,海洋强省标准创新工程被列为“四大工程”之一。此后,山东加快推进海洋强省标准化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等工作,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方面实现突破。

前不久,由驻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制定的海洋调查领域国际标准——《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间隙生物调查》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发布。该标准是中国主持的首项ISO海洋调查领域的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是山东实施海洋强省标准创新工程的重要突破性成果。

“国际上在海底区域已经开展了很多综合研究计划,但由于缺乏国际标准,各国在对海底区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中使用了不同的规程和技术,给国际合作中的数据对比和成果校准造成了障碍,对科学评估海底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评价造成了直接影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类彦立介绍,2017年,中国在海洋调查领域ISO国际标准尚属空白的情况下,提出该国际标准的提案并获得ISO立项通过,同时得到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历时四年,于2021年12月由ISO正式发布。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李铁刚表示,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海洋调查技术的科学认识,为国际海底区进行海洋调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展海洋调查领域多边合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强有力的标准保障,建立起国际合作的友好桥梁。

在国家标准制定方面,烟台市主导制定了《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于去年11月26日正式发布。这是中国首个海洋牧场建设的国家标准,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烟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祝潜介绍,《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功能协调”的基本原则,聚焦满足中国沿海海域生境差异性、规范海洋牧场建设全过程要素等关键问题,给出了规划布局、生境营造、增殖放流、设施装备、工程验收等一系列指导意见,部分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标准发布实施后,可为全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指导,有效提高海洋牧场生态与经济功能的稳定性,将进一步提升山东在全国海洋牧场建设领域的话语权,为海洋强省、海洋强市建设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祝潜说。


构建标准体系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开展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自然离不开相应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此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海洋强省标准体系研究工作,为推动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标准化技术支撑。山东省海洋局副局长燕东介绍,截至2021年底,山东在海洋强省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中,已对8个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2815项涉海标准,近800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梳理、研究,基本完成了体系框架搭建以及体系明细表编制。

“海洋强省标准体系将突出我省海洋的优势和特色,聚焦海洋产业、海洋科教文化、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公共服务、海洋管理五大领域,涵盖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优化标准供给结构,为全省海洋标准化工作提供基本遵循。”燕东说。

海岸线是海洋开发活动的前沿阵地,也是海洋开发活动最直接的利益区域,不仅提供岸线资源和自然生态景观,也载负着丰富的环境信息,对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及近岸海洋环境等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作为山东省海洋管理领域的首项地方标准,《海岸线调查技术规范》为海岸线调查、科学规划海洋发展空间布局提供了技术保障。

山东省海洋局海洋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薛久明表示,该标准建立了适用于山东省实际情况的全类别海岸线质量评价标准,弥补了将自然岸线保有率作为海岸线监督管理单一考核指标的不足,能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海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健康状况、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等,为科学评价海岸线质量、加强海岸线节约利用和精细化管理、优化和完善海岸线保护布局提供标准化支撑。

此外,已制定发布的《钢制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玻璃钢海洋牧场驳船式平台设计建造技术要求》为山东海洋牧场平台建造、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即将发布的《海岸线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海岛保护执法检查规范》等地方标准,将为科学评价海岸线质量、规范海洋保护执法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建设在路上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未来15年中国标准化发展设定了目标和蓝图。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了新的历史阶段下,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四个转变”“四个目标”和“七大任务”,不仅为标准化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对加快现代海洋领域标准化建设明确了路径。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马晓鸥表示,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契机,山东要将推动海洋领域标准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性重点推进。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山东将聚焦海洋渔业、船舶工业、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海洋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加快先进标准制定供给,支撑产业升级发展。

立足服务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山东将实施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标准转化专项行动,加快完善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标准制定到产业实现的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标准转化工作系统。

开展海洋科技创新,山东既有科研优势,也有产业优势。山东集聚了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1/3的海洋领域院士,拥有国内最大的船舶动力供应商潍柴集团以及填补水下智能平台等国内民用潜水器领域空白的东宝重工等。“深耕海洋产业,就要加快海洋科技研发、转化、体制机制等领域创新,这是根本动力所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态与技术研究室副主任陈四清说。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表示,在航运服务及城市综合环境方面,山东海洋港口距离世界一流还有明显差距。因此,在海洋标准化工作中,山东需在智慧港口、港产联动、自动化装卸、贸易协同便利等方面,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急需标准研发。

蓝色碳汇,又称海洋碳汇、蓝碳,指利用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海洋蓝色碳汇行动,探索建立测算评估标准体系。这充分说明,我省已认识到蓝碳这片蓝海的重要性,并计划在此发力、有所突破。”威海正洋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伟说。

可以预见,通过持续发力海洋标准建设工作,山东在未来将制定更多海洋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为国家的标准化事业贡献山东力量。本文原刊于《走向世界》;作者王浩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5H0Bu9ywoFB-IPQebxBJeg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