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蜈支洲岛海域珊瑚覆盖率5年多增长超一倍

来源:小鸥 海洋开发咨询    发布时间:2022-04-03 13:22:56 

据了解,自2013年起,三亚在三亚湾、红塘湾、亚龙湾、百福湾等区域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9个,包括珊瑚礁修复、岸滩修复、人工补沙等。通过生态保护修复,该市已成功恢复岸线7.7公里,修复海域面积51584平方米,种植珊瑚30188株。
































当游客们来到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换上潜水装备,暂别椰风海韵潜入蔚蓝海底,眼前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红的、蓝的、黄的软体珊瑚正摇曳身姿,形态各异的鱼儿在自由自在游动……


qyfw_03132037897815.jpg

游客在三亚蜈支洲岛潜水。 蜈支洲岛旅游区供图 


但这个生机勃勃的“海底王国”,在10余年前却只有放置的废铁船、水泥桩。受海水升温、渔业捕捞、海岸建设等因素影响,这片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珊瑚覆盖率下降。


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森林”,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下珊瑚礁景观也直接影响旅游区的发展。


qyfw_03132111846785.jpg

蜈支洲岛。资料图


改变源于一系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2016年起,海南蜈支洲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同在蜈支洲岛北侧的夏季潜水观光区内开展珊瑚修复,实施多次造礁石珊瑚移植和培育苗圃修建工作。


“经过对比水下胶固定和移植钉固定两种方法后,最终确定使用在珊瑚礁底质固定珊瑚移植钉,再将珊瑚捆绑固定在移植钉上的方法作为主要修复手段。”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海洋部经理王丰国介绍,该方法效率高、成本低、珊瑚稳固率与存活率好、恢复与生长较快,同时便于在退化的珊瑚礁底质上进行操作。


qyfw_03132143588522.jpg

三亚蜈支洲岛附近海域海底景观 陈宏供图


5年多来,研究团队在修复区移植珊瑚11种共3万多株,存活率超过65%,且经受了敌害生物——核果螺暴发的考验目前移植3年以上的珊瑚个体最大直径超过50厘米,平均超过23厘米。同2016年相比,该区域珊瑚覆盖率增长超过一倍,达到37%。


美丽的珊瑚礁也为海洋生物的聚集、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更广阔的栖息地,水下世界也因它们而更加斑斓多彩,主打“海岛游”“亲水游”的蜈支洲岛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到来。


qyfw_03132216806027.jpg

游客在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景区体验海底潜水项目。景区供图


如今,细心的游客发现,蜈支洲岛旅游区多了一项潜水项目:种植珊瑚。今年春节前夕,广州游客林榆“解锁”了这项新体验,亲手将巴掌大的珊瑚断枝固定在铁架上,种下了一株“珊瑚宝宝”。“希望我的‘珊瑚宝宝’健康成长,长成一片‘海底森林’,有机会我还要回来看看它们。”林榆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QA-X-aWNxJix8ok1vGM3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