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海洋战略思想及其实践——陆儒德

来源:中国时事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1-04 09:29:13 

2021 年 12 月 26 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 128 周年。庆祝建党百年、回顾党史、国史,表达对伟人的敬仰和怀念,大连海洋大学校科技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大连社科联海洋+科普示范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经略海洋光辉历程》云端系列讲座第七讲——《毛泽东海洋战略思想及其实践》在辽宁省水产养殖协会成功举办,共计 500 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聆听讲座,激励海洋学子更加努力投身海洋事业,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海洋事业,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海洋强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腾讯会议影像资料,将陆儒德教授的报告转录为文字资料,便于大家阅览、交流。

参加视频会议的线上线下同志们,上午好!


12 月 26 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庆贺、纪念的日子。128 年前的这天,在湖南韶山冲的一家农舍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那个伟人,他缔造了新中国,改变了世界,于是有了民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庆祝“建党百年”,全国都在唱“沒有共产党,就沒有新中国”,只是唱了一半历史;还应当加上“沒有毛泽东,就沒有今天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缔造了新中国。

100 年前,13 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代表汇集在浙江南湖的一艘“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大潮中“大浪淘沙”,其中 4 位牺牲病故,3 位叛变当汉奸,4 位脱离了共产党,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成为开国领袖。历史证实,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革命斗争之艰难、流血牺牲之惨烈世所罕见 ,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经历革命战争的考验证实,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还是一位文章大家和浪漫主义诗人。南斯拉夫前总统、国际共运的杰出人物铁托评价说:“毛泽东主席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集若干大家于一身的泰斗巨匠。他是开天辟地的大革命家、天才绝世的大军事家、卓越无比的大政治家、气吞山河的大战略家、拓荒求实的大理论家、高瞻远瞩的大预言家、纵横百河的大外交家,还是在诗歌和书法领域开创时代新境界的大艺术家。正是凭借这若干大家的天才素质,毛主席在二十世纪气势恢宏、辉煌卓绝的伟大实践中,赢得了伟人中的超级伟人、巨人中的超级巨人的至高无上的赞誉。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国际事务和治国理政与海洋密切相关,海洋活动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重要内容。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海洋战略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当今学习国史、党史的重要内容。“读懂毛泽东”、传播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

一.海洋战略大家毛泽东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陆地战争的游击大师、大战略家,但说他是“海洋战略大家”不少人会迷惑不解,因为从未见他出过海,《毛泽东年谱》等文献对他的海洋活动记载甚少,是研究中国海洋史的薄弱环节,我们只能让历史说话。

毛泽东是公认的诗圣,见诗如见其人,从他众多诗句中我们看到了: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显然,不熟悉海洋的人绝不能写出如此绝妙的海景诗句,尤其在《贺新郎·别友》中,记载 1923年毛泽东去广州革命,毛泽东在车上、杨开慧在车下送别的情景,“汽笛一声肠已断…… 恰像台风扫寰宇”,将革命时期亲人离别场景比喻海上台风的激荡,令人动容感叹!佐证了诗人爱海、懂海,通过细腻观察和丰富遐想,情满于山,意溢于海。他能够信手拈来,把情感与海洋融合,诗境气魄雄健,诗句深切精妙,为海洋诗句中的妙笔佳作。如果说毛泽东不懂海,其实是我们不识毛泽东对海洋的关怀与理解。

(一)预见中国必然走向海洋,最早构建海洋战略思想。

上世纪 30 年代,面临日军入侵、国家存亡之际,国民党散布“亡国轮”,准备投降日本。超级巨人毛泽东胸有成竹、巍然不动,一面撰写巨著《论持久战》,制订战胜侵略者的军事战略,鼓励民族抗日必胜信心。一面把视野瞄向海洋,思考海洋发展战略。他深入研究中国地理环境和民族特性,认为国土广阔,物产丰富,具有海陆统筹创建海洋大国的物质条件;海岸线长,具有走向海洋、联系海外各民族的优越地理环境;中华民族刻苦耐劳,善用舟楫之便,传承和发扬航海传统,预见中国必然会走向海洋。

1939 年,他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述中华民族时写道:“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之一”“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之方便。”当时马汉的《海权论》推动海洋大国侵略扩张,施行殖民战争。中华民族秉持和平理念,沒有侵略扩张的基因,所以毛泽东预示:中国必将以一个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同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开发利用海洋,共建一个和平合作的海洋。呈现伟人中的超级伟人的魄力和智慧,深谋远虑构建海洋战略思想,指明中国海洋事业的光明前景。

(二)革命大转折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坚定走向海洋。

1949 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一年,2 月 7 日美国出版的《时代周刊》预言:毛泽东最终夺取政权,民主统一中国,他将“改变天下”。

1949 年初,历时 142 天的陆上“三大战役”结束,歼灭国民党军 154 万,解放了“半壁江山”,奠定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基础。正当解放战争处于十字路,美国、苏联为维持二战后“雅尔塔会议”的既得利益,分别向中共施压,要求中共“停止过江”,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实行长江为界的“南北分治”。

中国是“二战”的参战国和战胜国,但在美、苏幕后操纵下,竟然发生外蒙古“独立”事件,又面临被分裂为“南北中国”的处境。毛泽东以坚定的革命意志维护国家主权与统一,坚决顶住来自东西方的巨大压力,认为美国是“战争讹诈”,苏联是“不让革命”,中国人民必须坚定走自己的路,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他作出了“长江要过、海军要建”的战略决策。“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表达了他对革命的坚定性和必胜信心;“建设强大海军”,彰显对建设现代国防和强大海军的前瞻性,彰显伟人坚定意志、超人胆识和聪颖智慧。

1949 年 3 月 31 日.毛泽东同中央领导在香山接见并宴请四野师以上干部说:“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灭了。我们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就要下江南了,声势大得很,气魄大得很。同志们,下江南去!我们一定要赢得全国的胜利!”

他在渡江战役前夕指出:“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加紧努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具体提出了三项任务:推翻蒋介石政权,解放全中国;在战争硝烟中筹建人民海军;策划旧海军起义,消除渡江战役的“拦路虎”,并迅速增强海军建设。

就在 4 月 23 日这一天,我军解放“总统府”,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江苏白马庙成立了人民海军。在南京江面,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集体起义成功,实现了“三喜临门”。

我军解放国民党“总统府”

这一天,毛泽东喜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号外”,写下壮丽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称赞“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坚定维护海洋主权,发展海洋事业。

1949 年 12 月,建国不久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受到斯大林隆重接待,但避谈主权等实质问题,将毛泽东安排在莫斯科郊外的大别墅里观看苏联电影和国际共运资料,毛泽东采取硬顶软磨办法,践行“三不”行动,即不外出游览、不界接见访客、不发表言论,并向苏方放话,我只做有吃饭、睡觉、拉屎“三件事”,迫使斯大林转变态度,历经两月多月艰辛谈判,终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取代苏联同国民党当局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

从中苏两国签约的照片可见,毛泽东仰视意气风发,斯大林俯首无奈沉思。在庆祝签约仪式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特意走来向周恩来总理碰杯,悄悄地说:“在苏联外交史上,第一次看到斯大林同志被坚毅的谈判对手逼得让步。”


毛泽东访苏期间就在莫斯科办公,亲自总结金门海战失利教训、指挥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确定海军是个战略军种,明确总部设在北京、任命箫劲光为海军司令员;利用苏联贷款、购买海军装备建设现代海军舰队。毛泽东身在莫斯科,心系中国海洋事业,行动在解放海南岛,筹划海军建设。

毛泽东对革命胜利满怀信心,他指出:“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操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中国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普照大地,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历史证明,毛泽东既是理论大师,又是实践行家,是中国海洋的先知者、实施者。只要将他的海洋经典名言、重要决策和实践活动予以梳理,便是新中国的一部海洋史。毛泽东谋略深邃、充满哲理、往往借事言情,隐喻幽默,释放的信息一时使人难解真意。正如基辛格所说:毛主席讲一个事,往往不明白而被疏忽,当它实现时,方才恍然大悟。所以,读懂“毛泽东”,需要世代众人共同努力,方能完成的社会大课题。

我在海军服役 50 年,从事航海工作,毕生研究海洋,切身体会到新中国的海洋事业都在毛泽东亲自引领下实现的,据此编写了《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的海洋强国路》两部专著,并受到毛泽东的亲人、身边工作人员和研究学者的普遍赞同。

二.维护国家主权,妥善处理港台问题

(一)指明中国最大的安全威胁

新中国即将成立,面临一个开放的海洋,各国一水相隔“以水为邻”。毛泽东以全球战略的大视野、长治久安的大格局解析中国的安全环境,在建国前夕半个月内接连发表了《无可奈何的供状》《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等 6 篇檄文,为新中国国际斗争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不只是同蒋介石斗,更是同支持蒋介石的帝国主义斗”“中国内战是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籍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我们说‘帝国主义是很凶恶的,就是说它的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决不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直至他们的灭亡。”

我们“唯一的办法是组织力量和它们斗争”“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中国城市本来是开放的,现在却被人用美国的军舰和军舰上所装的大炮,实行了一条很不神圣的原则--门户封锁”“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由于中国人民坚决斗争,美国的图谋彻底失败。美国国务院发布《中美关系白皮书》和国务卿艾奇逊无奈地承认:虽然美国一直支持蒋介石围剿共产党,但“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不是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们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沒有效果”。这是美国无奈的失败自供状。

但美国绝不会就此罢休,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国以朝鲜战争之名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解放台湾。1954 年,签订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直接插手中国内战,不断派遣航空母舰群施加军事压力。1971 年达成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奠定了中美关心的基础,美国又在 1979 年炮制了一个《与台湾关系法》,不断向中国施打“台湾牌”,这是至今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佐证了超级伟人毛泽东敏锐的战略判断。

(二)亲自指挥海上“五大战役”。

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部陆地国土,也只是打下了“半壁江山”,新中国将面临美国支持下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战争威胁,难以进行和平建设。1958 年 9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沿海活动的几项规定》作出批示:“解放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虽然属于我国的内政,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种复杂严重的国际斗争,我们不要把这个斗争简单化,而要把它看作是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宣传上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问题的全部、彻底解决,不是短时间的事,而是一种持久的斗争,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打算。”

(三)“另起炉灶”实现香港平稳回归。

1.释放解决香港问题的新思维

1946 年 12 月 9 日,毛泽东在延安第一次接见向 3 名西方记者哈默、罗德里克和陈依范,传递了香港可以采用“协商办法”解决的信息,释放了解决英国殖民统治的新思维,这个超然的决策令世界感到意外、惊愕和振奋。

1949 年 1 月,同苏联特使米高扬交谈时说进一步作了阐述:海岛上的事情比较复杂,需要采取一种既坚定又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可以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恐怕利用香港、澳门这两地原来比较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从事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

1949 年 1 月 19 日,向全党发出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指出: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在执行的步骤上,则应按问题的性质和情况,分别处理。

1949 年 10 月,“广东战役”结束,香港处于解放区包围之中,解放军聚集深圳河随时可以解放。香港总督府危如累卵、烧毁文件、忙于撤退。

毛泽东却命令解放军勒马深圳河,“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对香港问题实施“暂不收回,维持原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

2.勾勒香港回归路径和执行人

1974 年 5 月 25 日,毛泽东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达成了解决问题的框架:香港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不谈;当前应保持香港的和平与繁荣;香港将会有一个“平稳的交接”。毛泽东强调:到 1997年租约到期,需要我们共同解决。不过到那时侯,我们就不在了。随后手指旁边的邓小平,“具体事情由他们去办了” 。

历史证明,中英两国遗留的复杂历史问题,正是按照毛泽东指出的方针、路径最终得到圆满解决,成为实行“一国两制”和解决国际难题的成功典范。并促使英国政府率先承认新中国,在西方“铁板”中打进了一个“楔子”,对排除国际上孤立中国、推动国际社会承认新中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四)灵活决策,和平统一台湾新思维

1.坚持“一定要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解放台湾、捍卫主权完整和统一是解放战争的收官之战和终结目标。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一直在筹划解放台湾战役,增强“三野”战斗力、建立海军便是战略准备。毛泽东曾向“三野”下达命令:“最迟不超过 1951 年解放台湾”。着手组建了 8 个军的主力部队,部署了登陆作战的海军舰队,成立了 8 个航空兵师,部署在浙江福建沿岸。同时,安排台湾“地下组织”内应外合,配合台湾战役,而且已经配齐了台湾省拟任领导,台湾战役万事俱全,只欠东风。毛泽东曾赞叹:“解放台湾,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打一场三军联合作战,50 万大军横渡百里海峡登台湾,何等壮观啊!”

毛泽东始终坚持一定要解放台湾。他强调:任何时候不提“解放台湾”就要犯政治错误,“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2.指明台湾问题的复杂性。

1949 年初,毛泽东同苏联特使米高扬谈话中准确预言:“真正比较麻烦的是台湾,因为国民党会撤退到台湾,并受到美帝国主义的保护,台湾问题将变成为一个十分复杂和持久的国际问题,解决它更需要耐心和时间。”

1954 年 8 月 11 日,他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说:“解放台湾的时间也不会很短。要知道,蒋介石有两种。一种是过去在大陆上的蒋介石,一种是水里的蒋介石。我们不应该轻视现在的蒋介石。我们要搞海军、空军,海、空军强大起来了,就能够收复台湾。这里面有军事工作、外交工作、宣传工作。”

3.适应形势,调整策略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旗帜纠集十几个国家参战,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海军陆战队进驻台湾,海峡形势面临中美直接对抗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将原定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组成“东北军”派往鸭绿江边,准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显然,朝鲜战争干扰、推迟了“台湾战役”,导致现今“两岸分治”的特殊局面。

毛泽东应变作了战略调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一定要解放台湾。解放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用和平的方法,一个是用战争的方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存在外国干预的可能,坚持不放弃武力统一的权利。他从“一定要解放台湾”转变为“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表达了对台湾的灵活决策和最终统一的决心和自信,是一项兼顾中华民族长远利益与眼前形势的现实主义决策,确保国家坚定走向和平统一、民族和谐的历史进程。

4.寄希望于台湾同胞

1958 年金门战役期间,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了两份《告台湾同胞书》宣告:“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

“美国人把你们当作一个‘真实上存在的政治单位,其实并非当作一个国家。”“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其实现的。”

“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我们这些话是好心,非恶意,将来你们会慢慢理解的。”

《告台湾同胞书》内外有别,经纬分明,加深了“我们都是中国人”的认同感,粉碎了一切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指导两岸走向必然统一的历史进程。

三.构建海洋发展战略

1953 年 2 月,毛泽东乘坐“长江”舰巡视长江沿江城市,航行了 3 天 4 夜,在航途中提出了“我们一定要把我国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和‘海长铁路’”。

毛泽东分析国家安危兴衰的内外因素,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提出构筑“海上长城”;从将来参与国际合作发展海洋事业,提出建设“海上铁路”,勾勒海洋战略思想的内涵及其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是指导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纲领,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以大思维、大视野筹划海洋事业,预见中国一定要走向世界海洋,必然需要一支强大海军保驾护航。他高度重视海军建设,把建设强大海军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任务,在建国前夕有 5 次强调必须建设强大的海军。在中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致开幕词:“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他在 1949 年 8 月、1953 年 2 月,两次为海军题词,把“防御”“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前提,为制订海军战略指明了方向,是向全国发出建设强大海军的动员令。

毛泽东以战略思维指导海军全面发展,创建了海军舰队和大连海军学校。用苏联贷款购买舰艇装备,创建了我军第一支潜艇部队、第一个驱逐舰支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成为海军建设的“种子部队”,领导人民海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稳步发展,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新中国海军的缔造者。

他是中国历史上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最多的国家领导人,乘坐过护卫舰、炮舰、鱼雷快艇,视察过国产潜艇,亲自到洞库观看实战鱼雷,要求自立更生建造“使敌人怕”的海上威慑力量,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建立海洋大国海上核威慑的战略重器。

1975 年,82 高龄的毛主席主持政治局会议,向海军领导说:“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20 天后,他在《关于海军建设的报告》上批示:“同意,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这是老人家对海军语重心长的最后嘱咐,鞭策海军指战员努力实现“建设强大海军”的神圣使命。

(二)设立国家领海

在渡江战役中,发生了“紫石英”号干扰我军渡江的事件,引发中英激烈的炮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毛主席亲自起草《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中国的领土主权,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但当时中国尚无自己的领海律制度。

新中国成立了,国家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大多发生在海洋上。一个主权国家必定要依据国际法来保护、管理海洋,确定领海已是国家的急迫任务。1958 年,毛泽东发动炮击金门战役,思考设立国家领海,构筑海上“宅基园墙”,为入侵者画出不可逾越的红线。

1958 年 8、9 月,毛泽东亲自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并先后两次召集倪徴燠、刘泽荣等法律专家,外交部、总参作战部的有关人员研究领海问题。经过仔细研究、讨论,听取各方不同意见,最后毛泽东拍板建立较宽的领海,设立了 12 海里宽度的领海制度。

1958 年 9 月 4 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 12 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领海制度对保卫国家主权发挥重要作用,由此结束了中国有海无防、列强肆意入侵中国领海历史,

中国在英美等大国强行坚持实行 3 海里领海,国际上争辩难解的形势下,率先确立 12 海里领海宽度,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 12 海里领海制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结束了国际上领海宽度争论了 600 多年的历史,彰显毛泽东依照国际法治理海洋思想的敏锐和深思。

(三)发展航海事业

发展海洋事业的基础是包括港口、造船和航运的航海产业。新中国成立后,将面临海运基础落后,西方国家的海上封锁和蒋介石的“闭港”政策,企图从海洋上扼杀新中国。所以保证海上交通畅通和持续发展是毛泽东十分关注的大事。

1949 年 2 月 13 日,敌占区的全国轮船业联合会理事长杜月笙、上海市轮船业公会理事长魏文瀚来电表示拟派船来解放区开展海上运输。毛泽东极为重视,回复电文指出:“恢复华北、上海间航运,以利生产之发展,极为必要。‘大上海’‘唐山’两轮北驶,并派员至华北接洽,极表欢迎。”并指示中共各地方局“应妥为办理这批生意,并与洽商恢复船运事宜。”

2 月 15 日。他为中共中央起草文件指出:“不论何种轮船业,都应当允许其先在平、津、秦皇岛恢复通航”“你们对于南北通船、通航、通邮、通电、通汇诸事,应当看作一件大事去做,而不应当采取消极态度”。利用一切机会,尽力发展航海事业。

刚解放时,交通部拥有的可运行运输船只有 33 艘、5.6 万总吨。而且遭受敌对势力的海上“封锁”,悬挂五星红旗的中国船无法走出去,海上对外贸易被人为中断。毛泽东作出了一系列措施迅速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1949 年 11 月成立交通部,发展海上交通运输业。《第一个五年计划》要求“随着国民经济高涨,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提高水路运输的比重”,并加快修整、发展港口业。

1952 年 10 月,天津港重新开港一周,毛泽东就来港视察。并说“我们还要在全国建设更多、更大、更好的港口,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1958 年 6 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除继续加强陆军和海军建设外,必需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以便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1958 年听取交通部长汇报后站起来发言:“这张图表明我们很穷,表明了我们和世界的差距,表明发展中国远洋事业的紧迫感,应逐步把中国远洋运输船发展到一二千万吨的规划。”

1961 年 4 月 27 日,购买一艘旧船,改名“光华”号,成立了中国远洋公司,逐渐开辟通向世界的远洋航线。

在毛泽东海洋战略指引下,航海人经历数十年艰苦奋斗,航运事业日新月异,构建了四通八达的“海上铁路”,悬挂五星红旗的中国船舶走遍各大洋,正向世界航运强国挺进,谱写了中国航运史的新篇章。

(四)设立管海机构

依照国际海洋法,国家在海洋上拥有各项海洋权益。领海拥有主权,专属经济区具有主权权力和管辖权,公海享有各种海洋权益,海洋机构不仅要管好自己的领海,还要参与管理、保护、开发全球海洋资源,依照国际海洋法为中华民族谋求最大的海洋权益,并与世界各国共同管理海洋,共享海洋资源,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贡献,海洋管理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国际化管理。

1963 年被称为“科学的春天”,国家科委数十名专家联名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建议尽快成立国家海洋局,以加强对全国海洋工作的领导。1964 年 2 月 11 日,中央书记处的呈文《关于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的报告》经毛泽东主席圈阅、批复:“同意在国务院下成立直属的海洋局,由海军代管。”

7 月 22 日,第二届全国人大第 124 次常委会批准成立国家海洋局,直属国务院领导推进中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

海军成立了“筹建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选派优秀干部“高配”担任了海洋局前 3 任局长,按照海军模式逐步实行“军转民”,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组成海洋局组织体系,迅速组成海洋调查船队开展远海海洋调查,为中国海洋管理夯实了基础。

1977 年,国家海洋局党委提出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到本世纪末在海洋调查科学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建设规划。当时中国刚刚迈进海洋,全球通信、保障系统尚未建立,海洋研究、海洋科技刚刚起步,便豪迈宣告中华民族开始向大洋进军,定格于世界先进水平。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现蓝色梦想的信念、智慧和勇气,激励中国海洋人奋发图强,艰辛创业,走向世界,创建海洋辉煌。

历史佐证,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海洋战略大家,他领导新中国走向海洋,新中国的海洋事业的各项成就都是毛泽东时代实现或奠定的基础,他的海洋战略思想其成功实践经验是中国海洋史上极其珍贵的财富,激励中华民族坚定革命意志,引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

国内知名海洋学者和军事评论员陆儒德(左)和张添强(右)公益传播者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ap.worldhds.net/shareNewsDetail?id=6832850&language=zh_CN&speedVersion=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