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一是“推行海洋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丝路项目。 到目前为止,已与18个国家和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组织完成了部分国家的海洋空间规划初稿,开展了海洋资源、环境相关专题研究和合作研究;为签订协议国家相关机构约千名领导与骨干举办了网上培训班;为我国20多家有意向走出去投资的企业召开了研讨会;编制了海上丝路部分国家海岸带生态环境与管理指数,构建了海上丝路国家海洋空间规划信息系统初步框架;组织签订协议国家的10名学生到我国学习,培养了一批中外海洋合作友好使者。下半年拟邀请中国企业参与海上丝路国家规划编制,使规划与我国市场和投资衔接,推进与我国构建蓝色伙伴关系。 二是“聚集海洋高技术资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桥梁纽带项目。 基金会在欧洲多家知名媒体上发表文章,吸引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向欧洲商会和蓝色经济国际联盟成员国外企业发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项目,洽谈投资落地事宜;筹备“海口海洋经济发展国际论坛”“晖春海洋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促使海洋药物、海洋微塑处理等项目落地我国沿海地区。下半年基金会将与对投资中国有意向的蓝色经济国际联盟成员外国企业家和欧洲企业商会进行对接。 三是“构建高端海洋交流平台,助力中国海洋话权提升”对话交流项目。 基金会筹备有关于全球海洋治理、太平洋岛国区域和东南亚地区海洋合作与治理、海洋专业性和行业性发展与规范等9个国际活动,预计有千余名外宾与会。下半年基金会计划邀请更多对华友好的国际知名学者、社会活动家赞成我国维护海洋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主张并为我国发声。 四是“聚焦海洋重大问题研究,助力海洋治理体系建设”咨询建议项目。 基金会组织专业团队围绕海洋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被中央办公厅、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上海市政府、吉林省政府等采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基金会与厦门大学等申请的“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2021-2030)”研究与实践项目。下半年要提出我国在全球海治理体系变革中主动作为的建议。 五是“宣讲海洋权益与外交知识,激发大学生海洋家国情怀”海权教育项目。 由外交部、教育部和基金会联合主办,基金会具体实施。在第一期成功召开的基础上,筹备高校更多,师资力量更强的第二期系列讲座;筹备大学生海洋夏令营活动,选取了来自北大、复旦、浙大等24所高校的约40名优秀大学生参加。下半年要选好系列讲座各讲主题与主要内容,讲座覆盖更多高校,激发更多大学生的海洋家国情怀。 六是“捐建海洋图书馆,培养青少年人才”海洋育苗项目。 主办了“我爱海洋‘双讲’大赛”,在全国11个省的30多所中小学举行,得到了社会有关方面及主流媒体的肯定;召开了“海洋育苗项目校长座谈会”;完成了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独龙江乡中心学校、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四川省盐源县中学校等多所学校的海洋图书馆揭牌仪式;为近百名考上海洋院校海洋专业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下半年要以海洋图书馆为平台,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海洋科普活动。 七是 “守护美丽岸线,我们共同行动”生态建设项目。 在全国16个沿海省市举办“美丽海洋公益行动”,上半年共累计开展活动103次、参与志愿者5000多人、媒体及新闻报道近250篇、守护清理海岸线长度120多公里;筹备9月11日在沿海数十个城市同时举办,有数万人参加的第五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基金会资助的“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屿垦区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完成验收,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环境支撑。下半年重点是创新海洋环保活动,形成爱护海洋新风尚。 八是 “宣扬海洋文明成果,讲好中国海洋故事”海洋文化项目。 “中国与周边国家涉海合作成果外宣”系列报道在世界重要媒体播出;主办主题为“知海爱海 逐梦蔚蓝”第二届海洋融媒体创意作品大赛;承办由国家海洋局、共青团中央和海军政治工作部共同主办的“第13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启动以来已有上万名大学生进行线上答题竞赛;参加联合主办“全国大中学生第十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截至目前已有2000余所学校参赛,收集参赛作品近4万件;资助编写《南海:历史与现实》专著、“口述南海”纪录片等。下半年要征集和评选出海洋物质文明和海洋精神文明的优秀作品,推动我国海洋文化发展。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PN0ynvIoOfjxs87i3hPe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