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前海栈桥和衙门桥码头 现在的世界港口“巨人”
青岛港隆重庆祝建港110周年华诞
10月12日夜,青岛港礼花绽放,海港员工及家属、社会各界朋友6万余人从岛城的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载歌载舞,隆重庆祝青岛建港110周年华诞。
1891年,出于“扼敌来路”的军事目的,清政府派登州镇总兵章高元驻防青岛,青岛正式建置。1892年清政府在青岛湾内兴建了前海栈桥和衙门桥码头,青岛建港由此开始。然而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青岛港却成了德、日、美等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跳板和疯狂掠夺的吸血口。1949年6月2日,青岛港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当家作主的码头工人一边生产,一边建设,在医治战争创伤、修复解放前一至六号码头及设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建设了机械化煤炭码头——七号码头、全国最大的散杂货码头——八号码头、黄岛一期、二期油码头。港口年吞吐量也由1949年的72万吨,先后于1953年、1973年、1978年跨越100万、1000万、2000万吨大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青岛港吞吐量随之攀升到1988年的3000万吨。
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青岛港步入了发展的新时代。从1988年吞吐量3000万吨到1994年的4000万吨,青岛港用了6年时间,此后开始了几乎一年一个1000万吨的跨越,2001年跨越两个1000万吨台阶挤身世界亿吨大港之林;其中集装箱完成264万标准箱,位居世界第19位,成为世界港口巨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青岛港改造老港、建设新港翻天覆地的13年,先后投产了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全国最大的原油码头、全国最大的矿石码头、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打造了煤、油、矿、箱四大核心竞争力,装卸生产全部实现专业化管理,并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改造港口传统作业方式,港口生产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流程化作业。
青岛港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十几年来累计上缴国家各种税费44亿元;港口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越来越强,港口资产由十几年前的5亿元裂变增值到103亿元;港口改革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十几年来,转岗分流近万人,没有将一名职工推向社会;职工生活质量越来越高,16000名职工摆脱了贫困,摆脱了落后,摆脱了愚昧,成为港口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港口精神文明建设越搞越好,受到中央、省、市、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并成为交通行业乃至全国学习的典型。?
今年,青岛港吞吐量有望再跨越两个1000万吨台阶,达到1.2亿吨,其中集装箱力争完成340万标准箱,比“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提前了3年。“十五”期间将实施“一大转移”、发展“两大中心”、建设“八大工程”、培育“十大关联产业”,到2005年,集装箱达到740万标准箱,建成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到2010年吞吐量力争突破2亿吨,集装箱突破1000万标准箱。青岛港这座21世纪的希望之港,正在跳跃式发展中,并踏上一条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强港富国之路。
当夜的庆典活动共分“今夜辉煌灿烂”主干道迎宾活动、“为胜利干杯”餐饮娱乐活动、“拥抱辉煌”万人综艺欢庆活动、喜迎十六大纪念建港110周年暨第十四届海港艺术节开幕式“让世界为我喝彩”大型文艺庆典活动、“金港灿烂”大型焰火观礼活动五大板块。此前,青岛港还举办了纪念建港110周年、迎接“十六大”万人签字与火炬接力活动和大型图片展。整个庆典活动将持续至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