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物种是神圣的责任!人民日报1992年6月13日报道生物多样性公约 | 史海钩沉(17)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绿发会   发布时间:2021-02-18 10:06:18 

编者按:


随着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在中国昆明召开、新的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框架将诞生,使得CBD这一国际公约在中文世界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那么,1992年全球签署这个公约时,情景是怎样的?笔者检索了关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媒体报道材料,供读者们知晓。今天,当年一些参与谈判的专家已经年老、甚至作古,但是通过隐藏在细节中的历史脉络,仍然可以一瞥当年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注意到,那时候的翻译与今天太不一样。1992年6月份,人民日报报道中译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个称呼在以下几篇文章中都可以看到:1992.06.08第6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举行签字仪式》、1992.06.12 第6版的《我国决定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人民日报的1992.06.02 第7版有一篇《98国赞成生物多样性公约,美国却表示拒绝签字》;1992.06.09 第6版时,有一篇报道名称是《布什在同梅杰会谈后重申,美国将拒绝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到了1992.11.08 第4版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决定》,可见时隔将近半年后称呼统一为了今天我们熟悉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个中文译法。


按/Linda   审/绿茵   编/Apple


原标题:


《保护物种是神圣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1992年6月13日第3版

 

微信图片_20210218100618.jpg微信图片_20210218100621.jpg

上图:人民日报 1992年6月13日第3版对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署的报道。来源:国家图书馆数据库


(本报记者 谢联辉)


一项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行动计划——《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最后文本最近在内罗毕获得通过,大家正在关注着出席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各国首脑签署这个重要文件的信息。


人们期待这个共同行动的实现。因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影响到地球上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用合理的方式去利用资源。而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幅员辽阔的中国,一直在致力于生物资源保护的神圣工作……


人们已经感受到拥有现代技术的人类,不仅未能摆脱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而且在医药、食物等生存基本条件上,更加依赖于生物资源高层次的开发。


就拿医药来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至今有80%的人靠传统的野生生物药物医疗,发达国家也有40%以上的药物依靠自然资源。现代科技还在不断地从生物资源中获得疑难病症的新医新药。从微生物中产生的抗生素疫苗,已使“天花”、霍乱、骨髓灰质炎等疾病得到控制;猕猴对研制小儿麻痹症疫苗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犰狳在研制抗麻风病疫苗中发挥了作用……


特别是各类生物转基因系统逐渐完善的今天,生物之间不论亲缘远近都有可能交换遗传物质,任何生物基因都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基因资源。分子遗传学的伟大成就,使人们对一草一木都要珍惜。我国发现并利用雄性不育野生稻成功地实现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并选配出有显著优势的组合,在世界上首先把杂交水稻用于大面积生产;小麦已成功地将中间偃麦草的抗黄矮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易位系;棉花则选用15个棉属野生种与4个栽培种杂交,育成一批抗病虫、耐旱及优质特性的中间材料,已开始提供育种利用……


基因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无穷——中国采用生物技术育种,已经取得每年增产粮食100多亿公斤的效果;墨西哥从引进的小麦品种中分离出矮秆基因,并育成高产新品种,一个粮食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现代社会,一个基因、一个物种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事例,已经越来越多了。
  

可惜,当人们认识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就是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的时候,人类对大自然长期竭泽而渔的掠夺行为,已经造成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态势——生物消灭速率比物种自然灭绝要快1000倍。现在物种几乎以每天一个种的速度消失,如果消费状况和破坏作用按目前状况不变,到2000年世界上将有15—20%的物种消失。
  

强烈的责任感激起了世界许多国家采取共同行动;我国政府为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也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
  

为保护大熊猫度过栖息地竹子开花的饥荒,先后拨出巨款进行了抢救工作,从118只病饿大熊猫中救活了82只,减轻了受灾损失;世界上仅剩的7只朱huán@①,在精心保护下已经发展到30多只;仅产于我国海南的坡鹿,已由1976年的26头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头……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扬子鳄,经过科研人员10余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人工繁殖的新路,使种群由80年代初的不足500条,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条,并形成每年人工繁殖孵化1000至2000条的能力,受到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前不久通过了国际贸易商业注册登记,有望在我国形成一个新产业。
  

我国还先后投资近亿元,建起了十几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并把我国原野已经绝迹的原中国特有种和主要分布种类麋鹿、野马、高鼻羚羊引回“故乡”;为了挽救和繁育濒危野生植物,我国建立起400多处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建起100多处植物园和树木园,1000多种珍稀植物得到保护和繁殖,中国特有种金花茶、银杉、水杉、珙桐、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等已人工培育成功。
  

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拯球濒危物种、保持典型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国自然保护区由70年代末的20多个已发展到现在的700多个,总面积达5600万公顷,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6%。
  

更为可喜的是,1986年我国建成了一座容量超过40万份低温低湿的现代化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七五”期间已完成了20万余份作物种质资源的繁种和入库工作。与此同时,科技工作者加强多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的种质保存技术研究,建起了20多个国家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了2万多份种质资源。近几年还完成神农架(含三峡地区)和海南岛(共计41个县市)作物资源调查考察,搜集各类作(植)物有生命力的种质材料1.4万多份,发现和挖掘了一批稀有、珍贵、优良种质和野生近缘种质,大大丰富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宝库。


外国有家杂志曾经征集知名科学家的意见:可能发生的事件中,哪件会使我们子孙后代感到最遗憾?
  

有位生物学家回答:现正在加剧一个可怕的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破坏,这是将要发生的最糟糕的事件,因为其后果可能要几百万年甚至永远不能校正。
  

然而,许多事实证明,这位生物学家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物种正在加剧消失。
  

人类今天遇到的种种困难有许多起始于昨天的错误。而今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已经不允许我们再有失误。
  

人类必须共同管理生物圈,使之为当代人创造最大、最合理的利益,同时也必须保持其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进取的潜力。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lmaUIs6m6afdGLfuJV1Ow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