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军工榜评选开启!大争之世,十大军工风云人物花落谁家?
第三届军工奥斯卡——军工榜评选大幕正式拉开!
2020年快结束了,这也许是“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关键一年。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主要国家中,只有中国率先走出了疫情困局,将是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解放军官宣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相当于战斗力全球第二。当年轻步兵巅峰,面对美军的先进武器和恐怖火力,寸步不让,铁血铸就辉煌。70年来,我们没有忘记火力恐惧症,一直在军工事业上奋发图强,不但作战意志压倒美军,武器装备也要向世界一流看齐!
2020年,中印边境和西太平洋风云再起。这已经不是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了,两岸力量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航母,我们也有!而对付南亚大国,但愿他们记得,差点被62年的解放军打得迁都!
2020年,世界仍然不太平,亚美利亚和阿塞拜疆爆发冲突,伊朗高级将领和核专家年初年尾惨遭杀害,中东继续动荡,非洲的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反政府武装猖狂......
我们不是生活在没有战争的时代,而是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国度,为此,要感谢为我国军工事业做出贡献的幕后英雄们。
本着这一精神,在2018年初和2019年初,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与量子防务先后两次联合举办“军工榜”评选,选出当年的“年度十大军工风云人物”和“年度十大军民两用领军企业”。
军工榜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军工热,每届都有超百万网友踊跃参与投票、转发和评论,网友们的爱国热情和军工激情被点燃,军工英雄们也感受到了来自民间的支持。
“军工榜”颁奖典礼,被网友们冠之以“军工奥斯卡”的美名,得到了军迷、主流媒体和我国国防工业领域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当时就感叹:“我获奖无数,但都没今天的奖重,因为这是全国人民自发选出来的。”
现在,第三届军工榜正式拉开大幕,将沿用“网络投票+专家评选,深圳现场颁奖”的模式,本届军工榜依然是两个榜单:
一个个金闪闪的榜单,就从今天起开始评投。
首先开投的,是年度十大军工风云人物,以下是候选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来自航发集团的程荣辉,是歼20官配——涡扇15的总设计师,我国航发研究的重要担当人物。
我国在航发领域是要落后于美俄两国的,比如歼20前期使用的发动机是俄AL-31F发动机,后来又装备了国产太行改进型发动机,而歼20真正使用的发动机是涡扇-15。涡扇15发动机的最大推力达到了18.5吨,采用了先进的双余度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以及三元矢量尾喷管,具备了先进的故障隔离功能。总之,换装过涡扇-15发动机歼-20战斗机机动性将显著提高,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将保持在1.8马赫左右,最高速度则将超过2.2马赫。
同时今年传出涡扇20研制成功将配置运20的消息,甚至轰20也有可能使用涡扇20,而程荣辉也是此型发动机的设计总师。
朵英贤,中国武器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自动武器研究与开发,为中国自动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95式枪族之父”和“中国枪王”。
朵英贤是我国培养的第一批自动武器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他和这个几乎是白手起家的专业一起,走过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学习和仿制苏联武器的历程。
95式创造了许多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创举,当数对自动机实施弹性导引以及运用被动控制技术两项。朵英贤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为了研制新枪而殚精竭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师既坚持不懈又发挥创新思想,肯力取也肯智取的可贵精神。
2020年岁末,国产通用直升机直20在高原地区成功试飞,直20充分证明了自己与美制“黑鹰”直升机一样具有高原作战的能力,同时表明国产涡轴发动机成了,还突破了直升机旋翼防冰除冰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
邓景辉20年磨一剑,不是带领团队泡在设计现场研究实验参数,就是分赴高原、雪野,在极寒、高温、湿热等外场追着试飞的直升机奔跑,终于打造出中国版黑鹰,填补了10吨级通用直升机的空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内最早从事月球车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了月球车移动系统设计理论。
与航天科研院所长期合作,在“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重大科技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国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大型空间折展机构与型号武器的机构创新及应用做出重大贡献。
今年7月,AG600海上首飞,这是AG600飞机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之后实现的第三次首飞,为下一步飞机进行海上试飞科目训练及验证飞机相关性能奠定了基础。
作为“大飞机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是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这是一艘能飞起来的船,也是一架能游泳的飞机。”中国航空工业通用飞机华南公司总工程师、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经常这样形象地向别人介绍他的“宝贝”。
柯映林,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制造技术与机床研究会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包括: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和系统、难加工材料加工新技术。率领团队成功研制飞机自动化装配原创装备并构建技术体系,为运-20、歼-20等9个重点型号飞机的成功研制和批量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今年7月,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入网工作,意味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在2009年立项实施的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历程中,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承担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及10颗北斗三号MEO组网卫星研制任务。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表示,我们的北斗(三号)是中国芯,由中国人自主研发,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
陆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我国预警机信息系统领域学术带头人。
2002年,陆军临危受命,开启了预警机研发之路。2007年,经过重重艰辛磨砺,空警2000最终完成设计定型并交付部队。陆军及其团队仅仅用了5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研制工作,系统集成一次成功,没有反复。标志着我军预警机装备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空警2000先后参加了奥运空中安保、世博安保、亚运安保、国庆阅兵、九三阅兵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以及和平使命等重大军事演习,充分展示了预警机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杀手锏”作用。
刘志让所在的航天科技六院是中国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承担了中国所有液体运载火箭、空间飞行器、导弹武器液体动力系统的研制任务。令刘志让引以为豪的是,“神舟”“嫦娥”的多次“飞天”,都离不开航天科技六院的动力支持。
嫦娥五号实现在月球采样返回,刘志让表示,承担嫦娥五号发射的动力任务,我们压力巨大,但又非常自豪。
刘静带领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小组,研发出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无需外部电力驱动,柔性极佳,为研发可变形机器人迈出了重要一步。自驱动液态金属机器的问世及其引申出的全新的可变形机器概念,有望变革传统的机器制造理念,提速柔性智能机器的研制进程。
刘静和他的同事们对液态金属的研究是中国科学家在热点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原创性科研成果,他们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将被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
11月24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李东工作29年,有17年都在做“长五”,可以说他的前半生,最重要的就是研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在长征火箭家族中,只有胖五可以将这么重的载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是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集中检验,也是对中国航天能力的最佳注解。
最近几年,中国察打无人机一次又一次刷屏,在中东,北非,南亚都有良好表现,多个国家引进。
中国翼龙无人机最新型号是翼龙2,李屹东是总设计师,这款无人机堪称中国出口武器的爆款。和美国无人机相比,中国翼龙无人机设计更讲究安全性,且价格相对便宜,畅销世界也不足为奇了。
2010年成飞推出翼龙1,此后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翼龙2。翼龙2无人机出口总数已经突破100架,成飞技术人员曾经自豪的说“翼龙2还在图纸上订单已经超过100架”。
空警500预警机2014年开始交付,今年又将交付15架左右,总的列装数量将达到40架左右,无疑是为我国空军装上了眼睛,大幅提高中国空军的一体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作战能力。
该机最大的特色就是具备有反隐身的能力,使用了一项先进黑科技——新型数字相控阵雷达,通过电子扫描代替机械转动来提供360度无死角的扫描范围,空警-500探测距离达到470公里,可同时跟踪60-100个空中目标。有消息称,空警-500装备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比美国预警机的机械扫描先进两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12月公开宣布,由潘建伟和陆朝阳等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和其他机构的合作,成功研发出76个光子量子计算机的九章计算机,5千万高斯玻色试验中,仅仅花了200秒就完成,这样的内容如果换做是目前的超级计算机,则需要一亿年完成。说明我国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已经赶超美国谷歌研发的悬铃木量子计算机了,再一次将量子霸权夺回来了。
潘建伟,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国际上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
虽然亚阿冲突让土耳其无人机大出风头,但中国彩虹和翼龙无人机才是全球察打一体无人机市场上的霸主,两个家族无人机占据了世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彩虹无人机的用户覆盖10多个国家,年交付无人机200余架。
彩虹系列无人机,是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院依托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方面的技术优势,在2000年进军无人机这一新型飞行器领域,而研制出的多种类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尺寸从小到大,起飞重量从轻到重,在应用方面从各种形式的侦察监视到攻击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教授,一直从事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研究。
研制成功4种国家级计量标准装置和21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与超大型超精密测试装备,形成系统的超精密测量体系,精度水平处于国际前列。解决了我国战略武器装备、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卫星相机等36个重大型号高端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推动了该类装备性能的提升。
吴光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曾任603所副所长,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998型号总设计师,ARJ21型号总设计师,大型运输机研制现场总指挥。
承载“打破波音空客垄断”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截止目前已经收到了28 家客户815 架订单,争取2021年交付。
2016年,作为国家“十三五”计划中“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的核心任务,“奋斗者”号立项,目标就是挑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难以企及的万米深度。
2020年11月28日,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顺利返航。1个多月时间,累计完成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10909米的纪录,让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有了新坐标。
702所副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表示,能够在20年间参与了这么多前期的研制工作,感觉非常幸运。
谢天怀,国家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成功主持将挠性捷联系统推向运载、飞船、航空等领域;为航天激光惯导事业的创建、保障重点型号任务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半路投身激光惯导,被谢天怀称为“二次创业”。40岁时,这位功成名就的航天人离开了熟悉的战场,选择从零开始。激光惯导技术难度太大,独立研究至少花费十年,谢天怀想到了一条新路径——“产学研”结合之路。谢天怀跟国防科大合作,对方拿出已有的技术,他则搭建一个“产学研”平台,把一项单纯的技术转变成一个集成系统研究。
嫦娥五号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而嫦娥五号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是杨孟飞院士。他提出空间飞行器月地高速再入返回系统方法,突破了月地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关键技术。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之一,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分为15个分系统,计划采集约2公斤月球样品带回地球。本次发射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大幕开启,历时16年的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迎来收官之战。
碳纤维作为一种战略性材料被称为“国之重器”,其重要价值为全球所共知。近十几年来,在一批优秀科研院所、企业的刻苦攻关下,中国碳纤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今年9月29日,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迎来了碳纤维工程建设15周年。15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和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引领下,中复神鹰以聚焦碳纤维产业化,把国产碳纤维的产业化进程不断推向新高度。这其中,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功不可没。
祝学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型号系列总设计师、导弹技术领域专家。
去年国庆阅兵,东风17排在弹道导弹打击部队的第一位,这是中国第一款第三代弹道导弹,具备无与伦比的攻击能力,能突破现有世界最先进的防御系统,包括美国宙斯盾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1999年,37岁的祝学军从前辈手中接过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自此,注重创新的她带领研制团队一路快跑,以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为牵引,不断在原有型号中增加新技术,注入新能量,搭建新平台,开拓新的技术领域。
军工榜组委会从主流媒体报道中认真筛选出在军工领域贡献突出的50名候选人物,经过专家评审团审核,确认上述22位成为投票候选人。
而谁将成为2020军工榜十大风云人物?谁将代表奋战在军工、军民融合一线的杰出人才走上军工奥斯卡的领奖台?现在舞台将交给您,亲爱的军工迷们,请用好您手中的票,投给您最欣赏的军工英雄。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yn2htD62YelfoOmwPIhO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