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研学讲堂——海洋研学教育论衡

来源:李明春 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0-12-09 10:13:28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然地球科学是以人类之家一一地球为研究对像的科学体系。

      

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使人类把目光投向了海洋,因此热爱海洋,亲近海洋,认知海洋,走向海洋便成为了必然。

      

要走向海洋,进而开发利用海洋,进而催生海洋科学成为一门新兴科学。

      

毋容置疑,海洋科学既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科学体系。

      

这一科学体现表明,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行动等的重要研究。由于海洋的完整性,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而统一起来,使海洋科学成为了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科学。

       

研学,故名思议既是研究性学习,是面向青少年的一种引导性教育。

      

海洋研学,既是对占地球表面积约71%的海洋立体空间,囊括海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博物、文化及思辩等,进行的一种全方位与全面的系统性和引导性教育方式,以此探索提升受教育者科学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创造性教育,以求达到超学科学习,学习与实践相连系,培养技能和认知,培养主动探索精神,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工具解决问题,完成应用与实践的目的。

      

通过研学教育让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自幼对整个自然界由无知至有知,由浅及深,逐步对海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系统的认知。因此,研学教育并非完全是智性教育,将是打破智性教育的唯一性方式,又将是融入人文与美学、艺术等教育方式,以实现对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深入理解,培育自我科学与哲学思辩素养。

      

海洋科学既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同时又是空间极大和实践性极强的科学。

      

为此,海洋研学应通过视、听、触、嗅、味多种方式的感观与感受,传达和渗透海洋研学教育理念和海洋科学与社会认知与实践。

      

科学与社会:无知至有知:童谣→(诗经)→抒情→感情,以求美;童话→(神话)→叙事→表象,以求真。

      

社会与科学:由浅及深:角色→舞台→表现→意志,以求善;能力→实践→求索→精神,以求博。

      

海洋研学首先要注重培育文化认同感,培养人生的意义感,不断思考通过研学受教育者能学到最重要的知识是什么?

      

《未来简史》一书多次强调:在未来,知识+体验×敏感度,这是对知识的一种重新定义。

      

知识是什么?

      

知识涵盖科学与社会两大部分。那么,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和实践的学问,因而创造和实践是美好的。科学是认知,认知关乎真理,是人性追求的支柱,而审美是精神追求的支柱。如人活着要吃饭,吃饭是真理,饭好与不好则是审美。如今,我们不得不科学审美力的缺乏已成为一种新的无知,这一新的无知无疑关乎科学发现、发明、创造和实践。

      

研学不仅仅是学科学知识,还在于学社会,弥补学校在当今数字革命之下,学校面临日渐失去生产和传播知识的垄断地位,知识更新与换代速度加快的困惑该如何发挥另一种作用。思辩受教育者特别是未来受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为找饭碗的工具主义,教育的本质远远高于找工作。

      

海洋研学另一宗旨是重视社会科学教育,旨在延续海洋记忆、认知传统、明科学史、续文明史;传承海洋文化,回归海洋文明,弘扬海洋精神,唤醒海洋意识,传达海洋理念,规范海洋行为,长效海洋素养培育教育。

      

海洋科学是一门多门类的超级学科,其学科链非常长,它同时包括了自然科学的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还关连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材料科学、大气科学等学科。同时,它还与社会科学如人文学、博物学、美学等密切相关。正是如此,也就决定了其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也非常长,所以需要诸学科的交叉和跨界的融合,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从青少年起培养有志于海洋科学的后备力量便成为必由之路。

      

海洋梦,这是一个梦想,又不是一个梦想。

      

海洋战略,拓展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空间与发展的旗帜。

      

海洋研学,强国论衡,科学的力量,文化的浸润,心智的开化,情怀的深切,必将启迪大思维,开阔大视野,撬动大科学,如檩大手笔!

      

海洋梦,少年梦,中国梦!

作者简介

李明春,《中国海洋报》资深记者,国土资源作协会员。

1968年入伍北海舰队,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华师大结业。撰有新闻、科普、散文、评论、传记、科幻等作品数百万字。

出版《海权论衡》《海洋龙脉》《纵横中国海》《海洋强国梦》专著,传记《一代宗师——赫崇本》,纪实文学《中国深蓝梦》,长篇报告文学《闯海的男人》,长篇小说《红海滩》《混沌》等30余部。央视纪录片《中国向阳红——向阳红09》《蛟龙潜深洋》撰稿,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pd5ESpf85yNRLvFtopqe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