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海洋负排放 践行碳中和 威海引领海洋生态经济发展新浪潮

来源:威海蓝色发布   发布时间:2020-11-16 09:22:00 

海洋生态与海洋产业如何融合发展?11月12日-13日,“2020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在威海举行。来自国内及英国、瑞典等国家的近百名海洋生态经济领域专家学者通过现场和视频连线方式参加了论坛,并发布了《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倡议书》。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王斌,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正楼,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彭伟,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秋丰,山东省海洋局副局长付日新,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罗辉,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总队总队长辛荣民,原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山东省委省政府咨询专家王诗成,威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学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书良出席论坛。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 王斌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威海在其中走在前列,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经济体系,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成功的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海洋生态资源既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蓬勃的海洋生态经济也是海洋经济自身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海洋生态经济作为新兴领域仍然需要多方探索,持续创新。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王斌说,发展海洋生态经济,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持续深化实践,需要科技创新引领,健全政策法规;发展海洋生态经济,需要规范市场交易,绿色金融支持,需要加强部门协调,多方参与共赢。目前,自然资源部正在积极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市场化机制建设,通过制定自然资源产权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修复。

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李正楼

我们将围绕立足生态保护,优先探索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完善创新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制度体系,突出海洋特色优势,推动保护与生产有机均衡,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建设,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

山东省海洋局副局长付日新说,海洋生态经济是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融合,是低碳、循环、绿色、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机遇。

山东省海洋局副局长 付日新

威海市海洋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威海提出了构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下的海洋生态经济体系,发布了国内首个海带养殖碳汇方法学研究成果,为推动海洋生态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变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国内外海洋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 罗辉

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威海市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威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书良在致辞中说,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威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全国最优之列,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47.2%,海洋功能区达标率100%,特别是在海洋生态经济方面,威海一直不遗余力地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实现路径,并与与会专家分享“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海草床修复”及“蓝色碳汇 ”的成功经验。

威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高书良

十四五期间,海洋生态经济将是威海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创建海洋生态经济示范区将是威海奋斗的目标。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汇聚行业智慧,把最前沿的海洋生态经济理念和学术成果带到威海,让海洋生态经济的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在威海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海洋生态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通过连线方式做了题为《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的报告。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与现代渔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开展海域生产力与承载力评估、基于环境保护增养殖生产、实施海水养殖原良种工程、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等系列建议。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做了《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实践及其碳汇功能》的报告。

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区主任高思介绍了欧洲智慧海洋典型案例以及智慧海洋与海洋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情况。

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代表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高级顾问通过连线方式交流了对于海洋生态经济的看法。

与会代表与浙江洞头、海南海口、广西北海连线,分享了蓝色海湾整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红树林保护利用等领域的经验做法和最新成果。

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兴。海洋是威海最为独特的基因,蓝色是威海最厚重的城市底色。威海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33%,海洋强市战略位居全市三大发展战略之首,是全国唯一集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市和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四个国字号荣誉于一体的城市。

威海南海新区作为海洋经济新区,把海洋经济研究作为重要工作,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科学实践。其中,蓝色碳汇研究便是重要内容。南海新区有丰富的海藻、牡蛎养殖、柽柳林和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等特色优势资源。

立足南海新区,威海将打造国内第一个蓝碳主题的实验基地。论坛上举行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蓝碳)实验基地”共建启动仪式。

山东省海洋局、威海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院士焦念志签订了共建院士工作站协议书。院士工作站将发挥各方优势资源,加速在海洋科技研发、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等创新突破,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 赵明波

这次会议对我们有很多的启发,包括科学的设置,会后我们会跟瑞典的科学院这些机构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我们要变成中国的海洋生态的典型案例、中国第一个海洋碳汇蓝碳示范城市,这是我们非常具体的一个目标。

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论坛发布了 《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倡议书》

倡议书呼吁加强陆海统筹、降低陆地施肥,查明海洋缺氧环境中的碳循环过程与机制、实施负排放技术研发与科研示范工程,开展海藻养殖区上升流增汇工程、发展低碳环保型海洋牧场建设、增加近海固碳增汇,开展滨海湿地碳汇核算与增汇工程、实现海岸带生态系统碳汇资源恢复重建和扩增,开展外海开阔海区有机碳传输过程和微型生物储碳机制研究、增加海洋负排放技术储备,开展海底碳封存技术研发、实施海洋碳封存工程,开展中国典型碳汇资源碳指纹标识体系和碳足迹研发、建立碳汇资源核查方法与技术规范以及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加快海洋碳汇交易体系建设、建立碳中和核算机制与标准方法学,开展海岛/岛礁综合碳汇工程、建立珊瑚岛礁碳指纹标识与碳流追踪体系,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倡议全社会共同努力,使海洋负排放成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柱。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

论坛上,专家围绕海洋信息技术、红树林北移实践、可持续蓝色经济发展机遇、牡蛎多样性与牡蛎礁保护等举行了专题报告,并围绕“海洋碳汇价值实现突破”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威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和南海新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蓝碳)实验基地,实地了解了威海在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生态保护、智慧海洋、海洋碳汇等方面的做法与成效。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YxxnryPpEKeDRRO8e1OTpA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