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一梦

来源:海洋知圈   发布时间:2020-09-17 09:40:28 

微信图片_20200917093943.jpg

本文经授权转自AI财经社(ID:aicjnews)

撰文 /   财经天下周刊记者 李逗
编辑 /   嵇国华



2013年9月22日,青岛东方影都启动仪式的红毯秀上,妮可·基德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李连杰、章子怡等影星来去如蝶,穿梭在耳语、香槟和群星之间。彼时还只是一片工地的东方影都,被装扮得活像个国际电影节现场。

在场的地方官员和王健林在内的万达高管们都相信,黄岛的未来,就要随着这个夏天绽放了。尽管在当时,黄岛不过是个城乡结合部,媒体形容它为“偏远渔村”,海边最常见的风景是分散在海湾的海参鲍鱼池,和远处海面上的扇贝养殖场。


多年过后,熠熠生辉的东方影都改名换姓,老板从“老王”变成“老孙”。唯一遗留下来的,是王健林斥资1500万元买下的六大国际影星肖像,寂静地闪烁在融创茂广场旁。曾经名噪一时的东方影都,成了万达的“弃子”,融创的“现金牛”,地方不愿多提的“伤痕”。


但很快,东方影都又将迎来它的新管理者。AI财经社获悉,原属融创的管理权或将让渡给青岛市政府下辖的西海岸发展集团接管。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融创接管三年时间里,“东方影都”在影视上并未有太大起色。当地政府不满于“东方影都”的IP衰弱,打算以土地置换的方式,亲自运作。


从一个沉默千年的小岛,到众多偶然因素下跃升为第九个国家级经济新区,黄岛备受瞩目的同时,其发展也充满跌宕。黄岛区政府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但始终没有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有些黯然的黄岛,它的未来通向何方?




破碎的影都梦



进入七月份,东方影都影视棚终于一扫前阵子的冷清。疫情过后,不少剧组们开始组团进驻。为了助力影视产业复苏,黄岛区政府拿出单个园区能享受最高1000万元的补贴政策,每个剧组最高补贴100万元。


在这座影视宫殿之外,东方影都附近的商业街道依然空旷无比。这里的很多个建筑,既有泛着民国时期老上海调调的小巷,也有着欧式典雅风情的古典建筑。


少有游客注意到,在这些富丽堂皇的建筑内里,放置的是一批批杂乱无序的废弃物。而按照最初的规划,它原本应该落成为一个影视制作取景地、充满商业活力的步行街。黄岛本地的朋友感叹说,“如果王老板还能继续做下去,这里的商业可能还会复活,但现在,只剩一盘散沙。”


“东方好莱坞”的基础设施是到位了,人气却差了一大截。

 

“东方好莱坞”,曾经是黄岛区政府和王健林的一个金黄色的梦。这个远景目标,成为了很多人的淘金地:东方影都项目员工、影视从业者、以及雄心勃勃的当地区政府。


“东方影都”之梦起于2013年。那一年,王健林扔了500亿元,砸向了西海岸新区,建成了30个室内拍摄棚。青岛市政府也很豪爽地给予万达大力支持,比如星光岛的填海项目,以及较低的土地价格。王健林用不到40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了黄岛区前湾地块中68万平方米的商品住宅用地。彼时,附近的商品房价格达到8000元/平方米。


从大连起家的王健林,几乎把同样毗邻滨海的青岛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实际上,王健林当时的算盘打得很响,先是以商业住宅项目销售养活影视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再将青岛东方影都与万达影视打包上市。


有曾深度参与该项目合作的人士向AI财经社透露,万达原本的计划是,从2013年开始,东方影都周边地产项目每年达到70亿元销售目标,5年就能达到350亿,“这么算下来,基本相当于白赚了。”但市场是残酷的,这些项目后来的销售成绩并不理想。


王老板的确把电影当成了万达的第二产业。东方影都启动之前,王健林已动手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加上国内的万达院线,占据了巨大的院线优势。之后,又从好莱坞拿回了华纳兄弟、索尼、福斯等9家公司3年内来东方影都拍摄11部大片的订单。


他许下豪言,东方影都的建设将提升青岛文化产业水平,甚至改变青岛城市定位,使之成为世界影视文化旅游名城。


在王老板“谁来青岛拍片,我就给谁钱”的号召下,东方影都的辐射力迅速扩大。从最早张艺谋的《长城》,到来自好莱坞的《环太平洋2》,再到《流浪地球》与《疯狂的外星人》,东方影都不断吸引大制作剧组入驻拍摄。


没有人想到,2017年,万达开始战略收缩,王健林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以438亿元的价钱转让给了融创,东方影都也成了“弃儿”。


有青岛影视从业人士认为,虽然东方影都的发展不及预期,但它踩准了工业影视崛起的需求。如今的影视制作不是像横店一样有演员有道具就行了,一个大型的影视制作,背后需要上千人的协作,影视工业化必将是未来的趋势。但黄岛能否凭借东方影都抢占的先机,成为真正的赢家,这就不好说了。


等待重启



如今,万达规划的“东方好莱坞”已不再。这个难题一度留给了接管者融创。交易过后,万达只负责影视产业园的运营,搭建30个摄影棚的产业园以及附近地产项目的所有权被划归给融创。但从二者的一系列举措来看,万达和融创的思路并不一样。


有青岛的房地产业内人士直言,融创实际上看中的还是影视城附近的土地,影视运作思路远不如万达。“万达当年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产业,希望能打造出一个影视工业产业链,但融创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动作。电影工业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养着的一个东西,不进钱不进高端人才不行。”


“融创从北京外聘了一些高管专门做文旅,东方影都宣称是东南亚最好的摄影棚,但价格也相对较高。对国内的剧组来说并没有很大吸引力。横店最初营业还给了免费的摄影棚优惠,东方影都并没有这样的优惠。”


时过境迁,黄岛这片土地上的影视产业,开始出现了更多政府主导的迹象。AI财经社获悉,东方影都管理权或将让渡给西海岸发展集团。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西海岸发展集团,是青岛国资委100%持股的市直大型国企,主要职责是对西海岸新区三大片区97.35平方公里实行市场化开发。在不久前的7月份,西海岸发展旗下的西海岸控股以3.82亿元竞得北京文化15.16%的股份,显示了黄岛地方加码影视投资的决心。


这点燃了一些影视从业者的希望。“我还是相对看好政府接手后的东方影都。东方影都现在的困境一是缺政策,另一是缺服务配套。王健林手里毕竟有最大的院线,是能盘活这盘棋的筹码,但自王健林转让了之后,东方影都的影视资源一落千丈,运营和管理也没有跟上。此前规划的外景拍摄地,也迟迟没有进展。希望这次政府接手后,会有更多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吧。”


从全国来看,青岛以及整个山东,影视及文化产业的基础并不算强。这些年来,前来青岛拍摄的剧组大多拍完就走,真正能留在黄岛发展的并不多。


“黄岛的影视资源是很优质的,依山傍水,特别适合拍一些现代剧。但黄岛这几年的影视基本上停滞不前。虽然说出了《长城》这类的片子,但毕竟是外来的影视公司。青岛不能只当一个取景地,要当一个出品地。希望政府未来在影视公司最关心的影棚、上映补贴、注册优惠力度上有所表现。”


星光岛看不见“星光”



东方影都的“搁浅”,让黄岛错失的不仅仅是影视行业的发展窗口,而是一次通过影视布局撬动区域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东方影都的日薄西山,紧随影视行业的后续业务布局也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节节衰弱。


紧邻黄岛西海岸线不远处,是占地2400亩的东方影都星光岛。星光岛是国内唯一一座填海而成的岛屿。2015年,当地媒体对它的描述为“万达集团500亿恢弘钜制,东方梦幻之城青岛再造世界第九大奇迹,以千亩超级海岛,六大世界级巅峰业态,执掌世界中心。”


这里建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贝壳桥”,国内首个采用杜比全景声系统的“银螺大剧院”,能够容纳千人的青岛东方影都会议中心,一家高端富豪游艇会所,一批五星甚至六星级的酒店群,王健林甚至把王思聪在英国上过的贵族学校赫德国际学校引了进来。


为了打造星光岛,王健林不遗余力。但可惜的是,王健林心中所想的梦幻之城并没有照进现实,如今,散落在星光岛的是一片片罕有人烟的楼盘。

微信图片_20200917093945.jpg
图/星光岛


虽然岛内面积不大,但却已经占据了近4期开发的融创东方影都星光岛住宅土地。早在开盘初期,政策为了鼓励买房,给予购房者极低的贷款利息,同时在市区接近2万元/平方米的行情下,星光岛的房屋均价仅仅8千元/平方米。


种种优惠条件,星光岛的第一批开荒者们选择了星光岛。2016年,各项利好政府迎来爆发,以及随之各大展会、项目的开业,星光岛房价开始直线蹿升,一度直飞3万元/平方米。但现如今,东方影都星光岛小高层每平方米均价滑落至15800元左右,成交量迅速下滑。


长期生活在星光岛本地的张明认为,虽有大型规划落地,但星光岛整体配套并不完善,特别是学区是其明显短板。“由于岛内配套不足,星光岛购房客群多以外地投资为主,本地购房者更多在配套成熟的开发区买房。”


而在星光岛附近也聚集了不少新盘,以青岛东方影都、世茂诺沙湾、福麟三栋等项目为典型代表。眼下,万科、世茂、龙湖、保利等房地产开发“大户”,也都在西海岸线附近提前布局。有黄岛本地人士甚至直言,“青岛开发商的乐土在黄岛,黄岛开发商的乐土在星光岛。”


“作为全国唯一建成的人工岛,星光岛有着独一无二的山海资源,把它打造为一个度假小岛,文娱小岛,甚至电影小岛都好,但在种种可能里,有关方面选择了最失败的一种,依旧靠着房地产的卖地收入支撑。”张明说道。


如今,原本可以夜观星空的星光岛,抬头只能看见不断触碰天际线的高楼。星光岛上看不见星光,只能依稀看见几处微弱的街灯。


一个好的消息是,据当地中介透露,待东方影都第5期项目住宅销售完后,星光岛将暂停住宅开发,原来预留的六七八三期地块,其中一部分将建成公立学校和农贸市场。


星光岛的无序开发只是黄岛的一个典型缩影。事实上,黄岛近年来一直是青岛楼市供应和成交的主力,8月份,该区依旧领跑新盘供应量排行榜。


青岛地产研究人士张百忍说道,过去几年,西海岸新区出让了大片土地,现在光黄岛一个区就有200多个楼盘,“好处是相比青岛市中心,黄岛确实很低,坏处是吸引不来人才,空置率比较高。”


尽管黄岛的土地面积跟深圳差不多,有近2000平方公里,但人口相差了近十倍。“黄岛留下来的本地人并不多,大多数是外地人,其中三分之一是东北人。”


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人口。黄岛区曾宣布,2030年,黄岛区人口达到410万规模,而2020年,黄岛区人口规模还不到180万。这意味着,黄岛要在未来10年,以23万人/年的人口增速,抢到230万人,而黄岛近年来的落户速度不到5万人/年。


土地城市化速度,远远大于人口增长速度,成为黄岛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魔咒。


黄岛的“脆弱”与繁荣



上世纪七十年代,位于胶州湾以西的黄岛,还是一片与青岛主城区隔海对望的荒滩野郊。放眼望去,黄岛延绵数百里的西海岸线,除了土路,就是一片片的庄稼地。

 

中石化成了这里最早的拓荒者。青岛进口原油码头、中石化青岛炼油公司先后落在黄岛东北海岸,下游配套的化工厂和物流公司也纷至沓来。居民区、学校、医院、商铺、化工区,一并聚集在这个曾经的荒滩上,造就了一个强势的县域工业集散地,纺织业、机械制造业、轮胎制造业等蓬勃发展。


随着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大幕的拉开,黄岛开始了它的产业转型之路,努力摘掉“老工业”的帽子。


过去三十年,黄岛先后被定位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岸新区”、“山东自由贸易区”、“前湾保税港区”。与之相应的,是不断摇摆的区域主导产业:港口产业、海洋经济、文化影视、旅游产业……在探索产业化转型方面,黄岛区政府十分积极,但五花八门的头衔背后,黄岛多个功能区出现了紊乱无序的发展局面。


“黄岛的开发是全域式开发,政府像撒胡椒粒一样,给黄岛区划定了十大功能区,遍地开花。”


比如黄岛引以为傲的绵延数百里的海岸线黄金沙滩。与其他沙滩海域不同,黄岛西海岸线沙滩的周边并不是成群的别墅和度假村酒店,而是一排排住宅公寓写字楼,金融中心味十足。


“东方影都”声量式微的那几年,“蓝色经济”的口号吹响了整个齐鲁大地,怀揣着海洋产业梦的黄岛区政府,把董家口集聚区为代表的临港经济视为黄岛新经济的增长点。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黄岛区政府一直想解决的问题。2017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定下了2020海洋经济规模达到1650亿元的计划。2018年,黄岛又制定了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有关海洋经济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具体扶持措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政策一拥而上,困局也随之出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城市,是完全靠海洋经济起来的。海洋经济很难界定,是靠石油,还是渔业,还是靠船舶运输,这个说不清楚,本身就不是一个明确的领域,它的效益很难出来。”


黄岛的发展困境,其实也是整个北方经济的问题。近几年,黄岛区的发展实际上还是一种强投资的发展,由政府主导,产业基建都是政府出钱,但效益不佳。


一直以来,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晋升的核心指标。“GDP锦标赛”下,地方政府大搞城市建设,产业无序化问题开始出现。


黄岛目前少数的几个亮点,一是引入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的芯恩半导体,二是引进富士康半导体的高端封测项目,但这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出来的。目前能快速提振经济的产业,除了港口,还是以往的化工和外贸。


2020年,一阵“工业互联网”的风刮来之后,青岛最火热的概念也从“东方好莱坞”变成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被冠以西海岸新区的黄岛,转而把“双招双引”作为工作的第一战场,探索着有关5G、智慧工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之路。青岛官方宣布,2020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先后引进国际半导体产业园、无锋科技、优刻得、优必选等重点项目230个、总投资2507亿元。


又一场大规模的招商计划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绵延数百里的西海岸线上,除了一排排空置率高的办公写字楼外,余下不变的,只有那温润的气候和狂烈的海风......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frBZn_5pGcLU3TtGQpaLig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