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GOP)突破8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5%,海洋生产总值(GOP)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8.1%,海洋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蓝色引擎”作用持续发挥,不断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蓝色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空间,是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的重要领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江苏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区域,作为东部海洋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海洋经济将成为未来若干年江苏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
去年以来,江苏聚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业,鼓励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提升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海洋旅游业,引导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
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壮大与传统产业提升互动并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快海洋制造业高端化、服务业优质化和海洋渔业现代化,构建创新引领、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全国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
除此之外,江苏还深化陆海统筹,促进江海联动,着力提升以沿海地带为纵轴、沿长江两岸为横轴的“L”形海洋经济带发展能级,优化海洋产业空间,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引导全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
支柱产业比重较高
近年来,连云港积极推进国家级渔港建设,初步建成国家中心渔港1个(青口港)、国家一级渔港3个(燕尾港、连岛渔港、高公岛渔港),正在建设国家中心渔港2个(海头港、连岛渔港)。加快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进程,截至目前,标准化池塘改造面积达25万亩,占比达到70%以上。
此外,连云港引导渔业离岸发展,制定并实施全省第一个浅海海域园区规划《海州湾浅海海域百亿综合渔业园区规划》。大力推广近海新兴养殖模式,加快推动海洋牧场建设、贝藻碳汇养殖、深海智能渔场等新兴养殖模式。
同时连云港实施品牌战略,渔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该市不断强化外向渔业发展,做强连云港水产品牌,截至2019年8月,已有“水中参”泥鳅、“神仙”紫菜、灌云小龙虾、东辛白对虾等十几个品牌产品。加快水产深加工和流通产业发展,现有水产加工企业292家,年水产加工能力超过35万吨,其中,国家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
连云港还积极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和监督抽检,重点对水产健康养殖规定的“五项制度、三项记录”执行情况、追溯体系实施情况、“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落实情况和“三鱼两药”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整治。积极发展生态、节能、节水、循环化养殖模式,获批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6家,无公害水产品品牌31个,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面积47.06万亩。
打开“抖音”,启东特色美食或者景点短视频收获众多点赞。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濒临连兴港,以渔人码头为依托,一座渔家小镇已娇姿初现,预计年底可全部竣工。以后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品尝离水海鲜,如梭子蟹、鲳鳊、黄鱼、带鱼、海蜇、文蛤等,还可以亲临渔港码头,成筐选购……
启东和上海隔江相望,距离浦东直线距离仅50多公里,2011年崇启大桥把启东和上海连成一体。而启东拥有的南黄海、东海及长江三水交汇、江苏“第一缕曙光”、千年渔港古镇、生态滩涂湿地等特色旅游资源,也让启东成了上海市民短途游的“新宠”。
为了加快构建产业融合、全域联动的大旅游格局,启东专门成立了旅游指导委员会,建立旅游发展专家智库,为启东旅游提供总体规划、营销策略、项目创新、活动创意等。同时,启东市财政设立旅游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000万元,着力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启东市不断挖掘、整合、开发江海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吕四渔港海洋风情区、启隆生态度假岛等旅游集聚区,“江风海韵”品牌越发响亮,游客人数不断增长。
2019年,江苏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5.6%、23.3%、17.1%和13.7%。
新兴产业增速领先
2019年6月,盐城市响水县灌河口外9.5公里处,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生前坚守的连云港开山岛上,“盐城造”海水淡化系统全部建成并正式运行,同守岛民兵一起“驻守”这座岛。
阳光下,蓝色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静静发电,高大的风机叶片迎风转动,集装箱式海水淡化系统出水口,淡水像变魔法一样流了出来。微电网海水淡化系统正式投运后,岛上每天可发电420度,生产淡水10吨。即使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储能设备和备用柴油发电机,也可保障全岛3天的正常用电,开山岛彻底告别缺水、缺电。
“国家电网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向开山岛捐赠了这套价值900万元的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海水淡化系统,我们公司负责提供淡化海水设备并安装。”看着自家生产的设备在岛上正常运转,盐城市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自豪地说,经过多次上岛勘察,2019年5月8日,他和13名同事一起登岛安装设备。
“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开山岛将被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千瓦风力发电设备、120千瓦光伏发电设备、600千瓦时储能设备和日产10吨淡水的“超级饮水机”,能全面满足教育基地和守岛人员常态化值守的用电用水需求。
大丰拥有112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辐射沙洲东沙岛1000多平方公里,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风速超7米/秒,风电场(包括潮间带)规划总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占江苏省的三分之一。全年日照2239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00MJ/㎡。“十三五”期间,大丰海上风电规划容量415万千瓦,共18个风电场,规划容量占全市的50.48%。
2017年7月,大丰区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风电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协议。金风科技落户以来,一批“重量级”企业纷纷在丰抢滩登陆,大丰充分发挥沿海风电资源优势,依托大丰港一类口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国际领先的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江苏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示范推广海水淡化集成技术于一体,是世界首个万吨级智能微电网海水淡化示范基地。
新能源海水淡化产业是大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大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海水淡化产业,攻克微电网核心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将兆瓦级风电机组引入微电网,向万吨级海淡负荷平稳供电,实现了风、柴、储多能源无缝切换功能,与海水淡化相集成,走出了新能源利用和海水淡化的新途径。
2019年,江苏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增速领先,分别增长12.1%、12.2%。
区域板块增长明显
2020年2月,在江苏海事局及靖江各相关部门的精心护航下,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32.5万吨超大型矿砂船“新时代初心2号”,从东海花鸟山水域完成各项试航任务后安全返航,靠泊公司码头。
这是今年以来江苏船舶制造行业完成试航的第一艘超大型船舶。同一天,靖江另一家龙头造船企业扬子江船业集团的一艘2400标箱集装箱船也出江试航。
2019年,靖江市造船完工量949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的25.9%,占江苏省52.7%,新接订单占全国、全省比重分别达22%、53.3%,手持订单排至2022年,全国最大民营造船基地的地位稳固。
“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和客户要求,我们正科学调整生产计划,保交船、抢订单,加快复工复产,及时交付订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振国内外市场对中国造船企业的信心。”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介绍,今年,新时代造船将力争交船30艘,造船完工量突破500万载重吨,有望实现历史新高。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对未来稳定发展也充满信心。
盐城,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连接点,秉持“两海两绿”发展路径,以沿海开放开发为引擎,成功探索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有效路径,引领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成为沿海地区策应“一带一路”的先行示范区。
一批层次高、业态新、体量大的产业链项目落地生根,临海产业特色明显。盐城依托临港高等级公路打造黄金海岸经济带,海水淡化、清洁能源等沿海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偏重偏轻的格局正在改变,沿海开发水平和产业形态快速提升。港城建设与港口建设同步,以高端线项目为取向、生态环境为特色的高水平港城建设步伐加快,项目承载力、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加。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开放活力不断释放。
此外,围绕海洋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盐城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步伐。盐城全市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开票销售319亿元、税收10.2亿元,分别增长30%、16%。其中,海工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产业增速分别达到26%、32%、21%,成功签约总投资1000亿元的华能海上风电项目,海洋产业不断扩大。
2019年,江苏3个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4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9%;10个非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3960.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1%。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20-06-28/76613.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