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海上银行”撬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20-04-28 15:49:59 

  一城繁华三面海。从“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滨海生态宜居城市,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骨干城市,海洋,给予了山东省威海市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要求,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研究决定,支持山东省威海市等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批复了威海市示范区“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

  作为海洋大市,威海的海岸线长度占山东省1/3,986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远洋渔船保有量占全国的1/5,海产品年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对于威海是难得的机遇。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做好经略海洋的大文章?沿海经济如何发展?威海海洋经济发展之路,颇受关注。

  海洋牧场变身“海上银行”

  2019年,经山东省政府同意,《山东威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其中明确以荣成市为主体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示范区总体面积148平方公里,依托荣成市南部、东部和北部区域,打造“一核两带”的示范区总体布局。“一核”即示范区核心区域,位于峨石山路以南,西起靖海湾、东接石岛湾,包括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示范功能区、现代渔业示范功能区、海洋运输物流及装备制造示范功能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示范功能区“一园四区”。滨海休闲旅游带位于示范区北部,整合岛、湾、滩、湖、海、山、鸟等资源,布局文化展示区、高端养生休假区、生态观光区、海洋运动休闲区、自然景观区以及鸡鸣岛等“五区一岛”。海洋牧场带位于示范区东部,以桑沟湾、爱莲湾为两翼,南北扩展,发展新型、生态、高效、高产的海洋牧场养殖及加工模式。

  桑沟湾是山东半岛最开阔的海湾,面积150.3平方公里。湾内海上网箱养殖业规模极大,渔民常年住在海中漂浮的木屋中,牧海而耕,形成一道海上奇观——桑沟湾海洋牧场。

  站在距离码头1500米远、水深12米的大海上是什么感觉?在荣成市的桑沟湾可以体验,这里有一个面积接近4000平方米的海上平台。海上平台俨然变成了海上乐园,每年到这儿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

  暮春时节,在荣成桑沟湾海洋牧场的海上平台河豚(红鳍东方鲀)养殖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碌着。这片养殖区的红鳍东方鲀共有30万尾。靠着红鳍东方鲀这个独一无二的特色,以逗鱼为招牌,搭配海产品的采摘,桑沟湾里的这个海上平台“一炮而红”。

  “别看这河豚在水里没什么特殊的,只要一离开水,用手一碰,身体立即鼓成球状,体积增大数倍。现在这河豚成了‘网红’,很多人到海洋牧场游玩,都要跟它合个影,发到朋友圈里晒一晒。”桑沟湾海洋牧场负责人刘爱娣说。

  桑沟湾海洋牧场是由荣成市泓泰海洋渔业公司投资建设的。当初为了上这个项目,刘爱娣还和父亲产生了分歧。

  “父辈们觉得咱渔民干渔业就是捕捞和养殖,搞旅游有点不务正业。”刘爱娣说。

  “我家一直都是做河豚养殖的,因此,我坚持从探索河豚养殖的趣味性、互动性入手,逐步加入海洋牧场贝类的采摘、海上垂钓等项目,渐渐发展为成熟的海洋牧场。”刘爱娣告诉记者。每到夏季,游客便来到海洋牧场感受大海的气息,体验耕海牧渔的魅力。“随着海洋牧场的游客越来越多,父辈们认识到休闲渔业的潜力所在。”

  在海洋牧场的撬动下,渔业公司既卖风光又卖体验最终促进卖产品,河豚成了“网红”,客户群体不断扩大,订单纷至沓来。

  尝到海洋牧场甜头的还有寻山集团。寻山集团斥资1个亿打造的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旅游项目,是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同步发展旅游度假、休闲海钓等海上旅游项目,形成海珍品育苗繁育、海上生态养殖、海产品精加工和生态休闲旅游4大产业基地,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周边9个渔村10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年实现营业收入1亿多元。

  目前,荣成市已培植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7家、省级海洋牧场14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9个,海洋牧场规模、数量居山东省首位。

  荣成市规划了北、中、南三大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板块,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的模式,通过规范海域使用管理,实现集聚高效发展。以“增殖放流+人工鱼礁+藻场移植+智能网箱”为主要内容,打造各具特色的海上田园综合体。海上,建设“渔家乐”综合服务区,大力发展捕鱼、观光、采摘等渔趣活动;陆地,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同时,发掘渔俗文化,推动海洋牧场与渔家文化对接。

  如今,荣成市沿海滩涂6万亩,20米等深线内可养水面200万亩成为渔民增收致富的“海上银行”。

  科技推动传统海洋产业升级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姜国良正带领他的团队,进行虾油提炼实验。

  近年来,荣成市以科技兴海,发展药食同源、特医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着力推动海洋食品加工向海洋生物科技转型,构建起全国最大的海洋食品产业集群,跻身中国产业集群50强。目前,荣成海洋食品加工形成了十大系列1400多种产品。

  记者了解到,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是推动荣成市海洋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载体和引擎。园区充分发挥海洋科技、海洋产业先发优势,聚焦海洋生物产业,大力引进海洋食品、海洋药物、海洋新材料等高端引领型项目,在推动产城融合、构建创新体系方面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依靠科技,荣成已培植起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研制生产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生物药品等高端产品。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科技兴海方面,威海市提出要促进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金融、中介服务、应用七个方面紧密联接,共同发力。2018年,威海打造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对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更多重视。

  在“中国牡蛎之乡”——威海乳山市的数万亩海上牡蛎养殖区和百余个陆上牡蛎加工分拣点,每天从海上打捞上来的数万斤新鲜肥美的牡蛎,正在发往全国各地。

  2017年,乳山牡蛎年产值超过了18亿元。乳山市向高科技要效益,依靠高新技术神奇的“点石成金术”,将海产品的价值开发到最大。

  在乳山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车车牡蛎壳被送入加工车间,经过预处理、超级粉碎等几道工序后,原本一个个坚硬的废牡蛎壳变成了细腻的牡蛎粉,再经过酶解、以牡蛎产业和健康养生产业为引领,融牡蛎养殖、科技研发、电商交易、冷链物流、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牡蛎特色小镇雏形在乳山出现。

  科学用海生态护海

  3月9日,记者从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威海全市10个海岸带整治项目和6段滨海步道打造工程正在按照规划稳步推进。

  作为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岸线整治修复的重要工程,东浦湾海水浴场项目施工现场忙碌而有序。数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十几名佩戴口罩的工人为一组,挥动手中的铁锹,几分钟时间,一棵棵造型松、红梅便栽种完成。

  东浦湾海水浴场项目是威海市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的一个代表。目前,威海市已建立完善了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库,累计实施“蓝色海湾”等49个项目。目前,24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5个项目正在建设,累计修复海岸线近70公里。

  威海市启动千公里海岸线滨海步道项目建设。“我们将着重推进已批准整治修复项目进度,计划完成10个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海岸线修复12公里以上。重点推进‘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并进一步优化待整治修复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修复方案编制。”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生态护海。多年来,威海市在海岸线整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威海市提出要优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海陆环境联防联治,落实海洋垃圾防治合作。下一步,威海将继续把海洋环境保护作为发展海洋经济中的重要工作,开展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20-04-28/75212.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