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参加全国大赛,他们便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9年,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上,我校海洋学院的六名参赛选手史亚蝶、顾怀博、籍龙盈、刘召法、王鑫媛和李醒龙在三百多名参赛者中冲出重围,分别取得了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的优异成绩。 史亚蝶(左)、王鑫媛(右) 籍龙盈、王鑫媛、顾怀博、李醒龙(从左到右) 王波老师(左)、刘召法(右) 比赛当天,从一开始他们便觉得非常紧张。 史亚蝶说:“候场的时候我就感到很紧张。因为这个养殖水体检测项目涉及到的操作非常多,特别是移液之类的,很害怕自己在比赛的时候手会发抖。” 刘召法回忆到,当他一打开工具盒,整个人都蒙了,发现工具特别多,让人眼花缭乱。“里面有一些工具平时都没怎么用过,甚至不知道有些工具是做什么用的。” 比赛进行了20分钟之后,由于很多工具没有用上,刘召法有点不安。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很多参赛选手的操作相当标准。“其他人都戴着口罩、手套,就我把袖子撸起来,直接上手去捞,这也给我提了个醒。” 李醒龙回忆道:“比赛的时候先是做血涂片,做完后可以到显微镜那儿去观察。我就借着这个机会看了一下四周,发现有的人特别紧张,有的人特别淡定。” 虽然他们会感到紧张,但更多的是自信。 在与其它学校的参赛选手交谈时,发现其它学校的参赛选手主要研究的是淡水。“浮游生物在淡水中的种类要远多于多于海水,相比之下,对手的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但即使是这样,也并没有影响到王鑫媛。“虽然我们对于淡水中浮游生物的了解不如他们,但是对于海水里的浮游生物种类我还是有信心的,我们是各有各的优势和特色。” 与其他队友的紧张不同,顾怀博和李醒龙两人都非常地冷静。顾怀博说他对这次比赛的感觉是比较新奇,虽然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平静。“比赛的时候,我有些分不清饲料,就尝了一下。”顾怀博笑着说到。 比赛的过程中,也并不仅仅只有紧张和压力,他们也会有放松自己的时候。 籍龙盈、王鑫媛、苏璇老师、李醒龙、顾怀博(从左到右) 比赛准备期间,累了他们也会找点乐子。“解剖完的虾,只要在微波炉里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有时候,他们也会用实验室里的酒精灯来烤鱼片。 籍龙盈说:“我可能胆子比较大一点,什么都敢干。我觉得文化课也很有意思,指导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讲课时特别注重联系实际。他会带我们去看看养殖场到底是什么样的,了解哪些鱼做出来比较新鲜,怎么做才好吃。” 不管是比赛期间还是赛前准备,给予他们帮助最大的,毫无疑问是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帮助,还有有支持和鼓励。 籍龙盈 王鑫媛提到,去比赛地的航班是晚上12:30,而且还要中转。虽然只能睡三个小时就要赶下一班飞机,但是老师还是给他们找了酒店让他们好好休息,并且一直陪着他们。 带队老师中的苏璇老师是去年刚入职的辅导员。在他们有困难或是心理有小波澜的时候,苏老师会力所能及地从各方面给予帮助。 尹洁慧、王爱敏老师也直指担任他们的指导老师,两位老师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王鑫媛感到有些遗憾。“第一天下午调试仪器的时候,看着别的指导老师都去了,当时感觉自己有点孤单。但是这种想法在我拍了很多照片发给指导老师,并且与她通过网络沟通交流之后就消失了。其实我觉得,指导老师给我发一句话,或者给我解释一件事儿,我都觉得很安心。” 顾怀博说:“我的指导老师刚刚有了小宝宝,工作也非常忙,还抽时间来辅导我,非常感谢老师的付出。希望他注意身体,同时也希望他的小宝宝能茁壮成长。” 在比赛的最后,他们的收获也非常多。这次比赛的经历不仅让他们开阔了眼界,交到了一些朋友,而且也让他们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 李登来老师(左)、李醒龙(右)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李醒龙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方向。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有个明确清晰的规划。 刘召法觉得,路程的终点有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但未来是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争取的。 籍龙盈:“希望大家不要虚度光阴,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并且一定要看清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 史亚蝶:“希望学弟学妹能更加地努力,不负四年青春,为母校争光。” 王鑫媛:“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都属于这个社会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共同努力,相互借鉴,互相帮助。” 小科普顾怀博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在广东海洋大学举办。此次水产技能大赛包含鱼类解剖与分类鉴定,浮游生物种类鉴别,养殖水体溶解氧检测,饲料原料辨识与配方制作,病鱼常规检查与鱼病识别,虾蟹类血淋巴液抽取、解剖及分类等六个项目。每个学校参赛学生不超过六人,每个学生可以参加一个或者两个项目。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qMRcQLgWypdGiRxli31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