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信收购欧特海洋,提升深海装备行业竞争力
2月7日盘后,海兰信(300065)发布公告,拟支付现金收购深圳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简称欧特海洋)。交易双方根据评估公司对于欧特海洋的评估值(34,006.82 万元),达成3.4亿元的成交价格。公告显示,欧特海洋、海兰信实控人申万秋作出了三年累计超过1亿元的业绩承诺,同时交易款项的支付,也将根据交易进展及未来欧特海洋业绩的出炉,分期支付。
欧特海洋深耕海洋领域子行业,掌握水下装备制造 “自主可控黑科技”
公告显示,欧特海洋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深海的科学考察、安防监控以及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的开采等,核心技术人员从事海洋深海装备三十余年,在高可靠性软件开发设计、耐压部件、特种材料选择和应用、海洋防腐结构设计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得到国际上众多用户认可;团队结合并充分吸收了国际多个知名项目的应用经验,并结合国内客户的应用需求和海域特点,进行针对性方案设计和产品研制,在技术性能指标、产品成熟度、制造成本、可靠性、和维护能力等各个方面上均比竞争对手具有显着优势。欧特海洋现已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着作权21项、专有技术若干,并有多项专利和技术在申请过程中。
海兰信称,我国在海洋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仍存较大差距。欧特海洋针对国内市场的技术需求进行技术升级开发,弥补了国家在海底接驳系统与装备方面的不足,填补了载人常压潜水系统空白,掌握各种专利非专利技术41项、专有技术若干,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国际化研发团队。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联合欧特海洋将快速加大研发投入,满足国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彻底摆脱国外大国对我国深海关键技术的垄断。
可以看到,欧特海洋已经能够利用成熟的产品及应用方案,通过为客户提供海洋观测方案设计、海上潜水打捞工程施工的作业方案咨询与服务,协助客户建立深海区域观测系统与潜水作业服务系统等,并根据客户项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研发,以更适合其布放海域特点,满足客户的监测需求,掌握了相关领域“自主可控黑科技”。
海底观测网对于对海洋科学发展、海洋军事探测具有重要作用
欧特海洋的主要业务中,海底观测网是人类观测海洋的新型平台,可实现海洋由海底到海面的全天候、原位、长期、连续、实时、高分辨率和高精度观测,对海洋科学发展、海洋军事探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欧洲各国凭借在海洋领域的先发优势,纷纷投入巨资构建海底观测网并成功运行。目前较为成熟的海底观测网系统主要有加拿大NEPTUNE观测网、美国OOI系统、美国MARS系统、欧洲海底观测网和日本DONET海底观测网。
在现代传感器、水下机器人、海底光纤电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推动下,海底观测网呈现综合性立体观测、数据深度发掘、多种观测计划综合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海底观测网相关研究始于2006年,至今已历经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小范围建设试验阶段,开始进入规模化建设阶段。国家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将海底观测网建设放在16项优先安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首项,而根据国家海洋局印发《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海洋综合观测网络,初步形成海洋环境立体观测能力。因此,伴随“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强力实施,利用自主可控技术建立我国自己的海底观测网迫在眉睫,海底观测网在中国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ADS产品需求及国产化需求迫在眉睫
外形酷似宇航服的载人常压潜水系统(ADS),则是一种拟人形的深海载人水下作业系统,其由装具、中继站、水面起吊及水面控制系统组成。该系统以水面布放方式,将一名操作员运送到海下相关作业现场进行水下作业。作为水下作业的通用装备,ADS具有军民通用的特点。海洋工程方面,载人常压潜水系统可以为海洋平台导管架安装、输油管道和海底电缆敷设、油田设施结构物检查等提供支持;援潜救生方面,载人常压潜水系统可以进行平台清洗、水下挂缆、生命支持POD罐递送等工作。因此,发展ADS是深海资源开发、军队海洋作战保障的共同需求。
近年来随着海洋石油事业的发展,国外常压潜水装具发展迅速,各项技术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据公开查询,在欧特海洋之前,我国尚无企业能够生产出国际领先的、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的ADS产品,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及开采、海洋油气及海底观测设备设施维护、水下救援等需求的急剧增加,对于ADS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由于国外单件产品较高、技术支持及紧急响应能力不高,对于ADS产品国产化的需求迫在眉睫。
海上油气资源开采带动海洋装备市场扩容
近年来,世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海上油气新发现超过陆上,储产量持续增长,海洋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特别是随着海洋油气勘探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日臻成熟,全球已进入深水油气开发阶段,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全球石油行业主要投资领域之一。得益于近几年整个油气产业成本的压缩,海洋油气开发活动保持增长,带动海洋工程装备作业需求绝对量继续攀升。以钻井平台为例,2019年全球新租约达到257份,合计3815月,这是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单份租约时长也从2016年不足12个月增至2019年的接近15个月。从绝对需求量来看,截至2019年12月,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在租数量达到367座,较年初增加45座,市场利用率仍由年初的69%增至76%,全年增长7个百分点;浮式钻井平台方面,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需求在四季度有所减少,但年末在租数量仍达到138座,较年初增加11座,利用率为70%,较年初增长5个百分点,三季度利用率还曾一度达到75%,较年初增长10个百分点。
海洋工程与石油、页岩气等战略资源未来的获取能力密切相关,随着海上油气项目开发走向深海,深水开采系统成为当前最大技术挑战。在与国外对于深海油气领域的竞争方面,我国需要通过国产化的深海电站及海洋工程与服务,向油气开发客户提供本地化的产品与服务,建设数字石油平台、智能化管线监测、高可靠性的应急电源等解决方案。2017年工信部等多部位联合印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专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力争步入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先进国家行列。2018年,我国海洋油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77亿元,比上年增长3.3%。而2018年上半年,我国海工装备总接单金额达到24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全球占比为45%,位居首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系统维护的市场容量巨大。
在政策推动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空间广阔,行业预计将会进入景气高峰期,并成为全球发展的重心。
行业广阔前景奠定海兰信未来业绩基础
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为海兰信本次收购后未来的业务增长、业绩增厚奠定较好的基础。欧特海洋实控人对2020-2022年的净利润做出了承诺,分别不低于2,805.34万元、3,262.66万元和4,091.58万元,累计超过1亿元。海兰信认为,欧特海洋在海底接驳系统与装备、载人常压潜水系统、深海电站及海洋工程服务领域的技术实力与行业经验,是其构建“天、空、岸、海、底”海洋立体观测网的重要一环,海兰信将在原有智慧海洋和智能航海两大业务基础上,实现对其以海底观测网等为代表的海洋仪器装备及重大项目等相关业务的补充,提升其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从我国在海洋信息化方面的未来的发展的角度看,海兰信也能够提高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国产化的程度,摆脱国外大国对我国深海关键技术的垄断。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20-02-10/73219.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