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中前进的海上世界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20-01-19 17:37:59 

格陵兰岛出现异常高温导致融冰加速

强热带气旋“伊代”重创非洲南部三国

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抵达俄远东港口佩韦克

俄罗斯展出深海探测水下机器人

印尼海上钻井平台发生漏油事故

强台风“海贝思”侵袭日本,新干线列车被洪水浸泡

美国东南海域一艘货轮发生倾覆事故

科学家测量麦克默多冰架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年终岁末,回顾2019年的海上世界,依旧波诡云谲、风云激荡,在曲折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这一年,我们看到全球海洋危机依然严峻,海洋灾害频发、海上事故不断、海上争端难以消弭。这一年,我们也看到人类探索海洋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洋科技屡获突破、海洋管理有序进行、全球海洋治理持续推进。那么,总是让我们喜忧并存的海上世界,在2019年发生了哪些事情?本版将分上下两期,总结回顾2019年的海上世界。

海洋危机警钟频响 灾害与事故频发

2019年,全球海洋面临的危机依然严峻,海水升温、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珊瑚白化、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等持续侵蚀着海洋健康,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安全和发展。这一年,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无不警示着人类社会需要立即开展行动保护海洋。1月,韩国研究人员首次预测:北极海冰融化将导致亚洲降温、北美升温。科学家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海洋变暖导致磷虾继续向南极深处转移。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世界海洋遗产的影响日益突出,珊瑚礁世界遗产保护形势严峻,公海世界遗产保护急需推进。美国研究人员发表研究称,塑料垃圾导致的海洋生物入侵程度被低估。科学家在北极海鸟暴风鹱的蛋内检测出了塑料中的化学物质邻苯二甲酸盐(即塑化剂)。3月,研究发现气候变化迫使北极海洋动物改变摄食习惯。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全球变暖仍在加速,导致上层海洋热含量创新高,达到历史峰值。4月,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指出,全球每年丢弃在海洋中的渔具碎片约有80万吨,占海洋塑料污染总量的10%。马来西亚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马六甲海峡受到重金属污染。7月,巴西公共清洁和特殊废弃物处理公司协会发布报告显示,巴西海洋环境中的垃圾有90%以上为塑料类和香烟类废弃物。8月,美国科研人员在北极冰芯中发现了大量微塑料。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发布报告称,海洋灾害对亚太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形势日趋严峻。11月,研究人员在北极地区白鲸体内发现微塑料。12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异常高温、冰层退缩以及创纪录海平面升高等情况持续了10年。

这一年,海洋灾害与事故频发,人类在飓风等自然灾害面前依然显得渺小,时有发生的事故也凸显出海上安全航行的重要性。3月,印度洋强热带气旋“伊代”重创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及马拉维,导致数百人死亡、数百人失踪。一艘货轮在所罗门群岛触礁搁浅,船上装载的重油泄漏,当地海域和海岸线受到污染。5月,20年来最强热带气旋“法尼”袭击印度和孟加拉国,带来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遭到马尾藻侵袭,严重影响当地旅游业。7月,飓风“巴里”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沿海登陆,带来强降水、洪水以及大面积停电,影响人口超过300万。智利海军通报称,约4万升柴油燃料在智利纳塔莱斯港西北250公里处泄入海中,威胁多个国家级海洋公园。8月,位于西爪哇卡拉旺的印尼国家石油公司“YYA-1”号海上钻井平台发生漏油事故,数千吨原油泄漏。9月,5级飓风“多里安”在巴哈马登陆,最大持续风速达每小时257公里,随后扑向美国东海岸。韩国与日本分别遭遇了两股强台风袭击,其中台风“法茜”在日本造成至少3人死亡,92万户断电。美国佐治亚州布朗斯维克港附近一艘货轮发生倾覆事故。第17号台风“塔巴”袭击了韩国和日本,在韩国造成26人受伤,在日本造成57人受伤。第19号台风“海贝思”登陆日本,10万户家庭断电,300多万民众撤离。巴西东北部海岸上发现了原油污染,波及132片海滩,涉及9个州的61个市镇。11月,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遭遇了50多年一遇的严重洪灾。

这一年,面对灾害,沿海国家采取了相应的防灾减灾行动。3月,加勒比国家测试海啸和其他沿海灾害预警系统的有效性。5月,韩国海警组织海上逃生训练。7月,泰国内政部防灾减灾厅举行国家级海啸预警及应对综合性演习。多个南太平洋岛国采取措施,加强对海洋灾害的预防及应对。新加坡政府投入1000万新元开展全国海平面研究计划。8月,印度尼西亚政府在雅加达周边建设“海墙”,以应对海平面上升威胁,此后宣布迁都。

蓝色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

2019年,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各国对海洋经济的重视逐渐加大。1月,尼日利亚交通部称,尼日利亚将致力于发展蓝色经济,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渔业、海洋运输、旅游以及加强废弃物管理等。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报告指出,北极拥有发展蓝色经济的独特优势。2月,澳大利亚政府发布《海洋产业指数报告》称,海洋产业是该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总产值超过681亿美元,提供了39万多个就业岗位。5月,亚洲开发银行推出亚太地区“健康海洋和可持续蓝色经济体行动计划”。哥斯达黎加在“热带东部太平洋走廊”框架下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6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报告显示,美国海洋经济产业增速加快,2016年产值达到1240亿美元,在美国所有产业中占GDP的比重最高。

这一年,各国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有关海洋资源开发的政策,着力推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1月,库克群岛政府发布《2019年海底矿产法案》。2月,日本经济产业省修订出台新一期《海洋能源矿物资源开发计划》,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石油与天然气、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分别提出了具体目标,制定了时间节点和路线图。3月,俄罗斯自然资源和生态部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开发北极矿产资源和发掘物流潜力的计划,包括建设118个北极地区矿产基地的项目。5月,法属波利尼西亚政府拟制定海底采矿战略。8月,印度电力和新能源部批准一项提案,将大力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9月,韩国政府发布《海洋水产新产业创新战略》,将重点培育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观光新产业等五大核心海洋产业。

这一年,海上风电、海上油气开采、海运、深海采矿等海洋产业取得显著进展。1月,美国内政部宣布租赁销售墨西哥湾14696个油气区块。2月,道达尔南非公司宣布在南非南部海域探明一个世界级的油气区块。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韩国国家石油公司将共同在韩国开发商业级海上漂浮风力发电场。爱尔兰海事发展办公室发布报告称,爱尔兰海洋可再生能源蕴藏量居世界前列。丹麦政府决定在北海建造800兆瓦的海上风电场,可为80万户家庭提供电力。巴拉圭启动跨洋公路建设工程。埃及重启埃及陶菲克港和沙特阿拉伯吉达港之间的海上航线。3月,加拿大深绿公司宣布将在位于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开采矿物质。国际海底管理局开会探讨制订深海采矿条例草案。比利时DEME公司将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试开采多金属结核。韩国成立利用海水储存电力的海水电池专门研究中心。4月,俄罗斯石油公司表示正在对在北极建立石油产业集群进行考察。英国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英国海上风电运营再创新高。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赢得阿根廷近海7个勘探油气区块。由德国意昂集团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开发的海上风电场举行了奠基仪式。5月,葡萄牙海洋部长安娜·保罗·维托里诺表示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漂浮风力发电场。6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称将在加那利群岛沿岸建造浮式海上风电场。挪威石油和能源部宣布将在乌特西拉诺德区域建造浮式海上风电场。7月,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能源和矿业部门批准芬迪湾潮汐发电项目。俄罗斯政府为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颁发运营许可证。8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将投资5000万加元,修建一条从北极地区的耶洛奈夫到努纳武特中部的公路。美国能源部发布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创造了5652兆瓦的新纪录。印度政府将投资5.5亿卢比开展深海研究任务。韩国将投入50亿韩元启动海上浮动风电研发项目。9月,巴西实施“海上巴西”计划,以发展海运业。美国道明尼能源公司宣布将在弗吉尼亚海域建造220台巨型风力涡轮机。阿联酋启动首个独立海水淡化项目。11月,俄罗斯自然资源和生态部称,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估计为73亿吨,凝析油储量为27亿吨,天然气储量约为55万亿立方米。美国土地管理局宣布将举行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年度石油和天然气租赁销售活动。

海洋科考持续推进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2019年,各国海洋科学考察活动持续推进,人类社会探索海洋的步伐不断加快。2月,执行英国奈克顿研究项目的“海洋之风”号科学考察船抵达塞舌尔,开始执行第一航段任务。南非推动实施海洋监测卫星计划,正在开发中的“ZACube-2”号卫星将用于监控南非沿海水域的船只。4月,由英国领导的尼克顿科学考察团在印度洋完成了为期7周的科学考察。科考人员在塞舌尔群岛附近使用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潜到450米深处,观测当地海域的鱼类群落。8月,挪威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巴伦支海第15次生态系统测绘。9月,德国科学家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印度洋水下珊瑚礁系统考察。

这一年,人类社会在海洋科技上屡获突破,探索海洋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月,日本“地球”号钻探船刷新海底钻探纪录,钻探到了海床以下3262.5米深处。4月,芬兰瓦锡莱公司与韩国船企三星重工签署长期发展项目,将共同开发设计和建造新型液化天然气船舶。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牵头的“海洋碳捕获与贮存环境监测”项目,进行了世界首次针对海底贮存的二氧化碳泄漏情况进行探测与监测的实验。5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高浓度盐水脱盐新技术,利用一种名为“温度溶剂萃取”的海水淡化方法来处理超盐性盐水。阿曼与南非科研人员合作研发出一种纳米级表面保护新涂料,有助于解决海水淡化污染问题。伊朗表示将开展海水温室试点。7月,日本清水建设公司宣布将建造全球最大能级的海上风电设施作业船,于2022年建成。8月,美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苗圃”,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珊瑚礁。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科学家公布了一种新的纳米技术,可有效处理海洋塑料。10月,与澳大利亚新破冰船配套的两艘南极登陆驳船开展试验。11月,俄罗斯将开发建造无人驾驶船舶和天然气运输船,以开发北极地区的碳氢化合物资源。

极地危机讯号频闪科考探索脚步不停

2019年,科学家的研究和监测结果警示,南北极面临的危机不容小觑。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警告称,一座面积相当于两个纽约大小的冰山即将从南极布伦特冰架断裂。4月,科学家称,核泄漏事故及核武试验的放射性落尘正沉积在全球各地的冰河中,恐成为威胁环境的“生态炸弹”。世界自然基金会称,白令海峡的太平洋海象正在失去冰栖地。5月,世界气象组织观测结果显示,北极地区持续而迅速变暖推动了该地区海冰和冰川覆盖的衰减,将影响北极地区环境和社会经济。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工作组发现气候变化为北冰洋外来物种入侵创造机会。英国利兹大学极地观测与建模中心科学家表示,南极西部24%的冰盖出现冰层变薄现象。6月,格陵兰岛出现不同寻常的融冰情况,约20亿吨冰雪在一天内融化。7月,北极地区出现了异常猛烈的野火,至少有5场火灾的过火面积超过10万公顷。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去6年,5个被密切关注的典型南极冰川的冰损失率翻了一倍。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调查显示,高温致格陵兰出现罕见“无冰湖”。9月,科学家警告称,格陵兰冰盖2019年的融化数量可能创下历史纪录。10月,欧洲航天局卫星监测显示,10月初在南极洲断裂的冰山D28已经开始移动。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格陵兰冰盖融化导致北冰洋酸化加剧。11月,研究发现北极古老海冰正在消失。

这一年,各国探索南北极的步伐不断推进。1月,挪威新极地研究船前往南极开展磷虾研究。俄罗斯将发射首枚北极气象卫星。2月,澳大利亚宣布将在未来10年投入4.5亿美元升级该国在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4月,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领导的小组,前往南极洲开展钻探活动。5月,日本和智利的科研人员利用海啸信号测量了格陵兰鲍登冰川。欧洲航天局的两颗卫星开始提供北极海冰厚度遥感数据。7月,挪威、丹麦、冰岛等北欧国家派出调查船,开展了2019年度夏季北极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巴西科学、技术、创新和通信部宣布将拨款用于新费拉兹司令南极科考站17个实验室的建设。8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利用历史船志扩展北极海冰数据库。美国与挪威的科研人员前往南森和阿蒙森盆地开展联合北极声学测温实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科学家联合考察格陵兰岛西北偏远的莱德冰川。9月,17个国家的科学家前往北极开始为期一年的科学调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将在日本南极昭和基地分别设立移动式基地,进行月球模拟基地试验。10月,俄罗斯完成“穿越北极-2019”科考活动。12月,多国联合科考队前往南极,调查旅游业对企鹅的影响。(本版文字由记者 周 超 撰写)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content/201912/30/c14812.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