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浙江谋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来源:海洋知圈   发布时间:2020-01-13 09:40:33 

微信图片_20200113093938.jpg

▲1月12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图片/浙江新闻网



2020年1月12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杭州开幕,省长袁家军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浙江省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每人每年7980元。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明显提速,首批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全面启动;率先编制实施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2020年,将以数字经济作为发展重点,持续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

低保实现城乡同标,每人每年7980元

袁家军指出,预计2019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3%、9.4%。随着良渚遗址申遗成功,进一步增添了浙江大地的厚重感和知名度。

袁家军介绍,2019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出口增长10%;在新一轮减税降费中,全年为企业减负2280亿元。预计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元大关,其中出口增长8.5%,占全国份额从年初的12.9%提高到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8.6%,网络零售增长18.1%,跨境零售增35.3%,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额2684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率先开展5G商用,建设5G网络基站15770个。在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2019年浙江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3%,低保标准实现城乡同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每人每年7980元。因病致贫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此外,2019年浙江省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1微克,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面推进“垃圾革命”,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83.7万吨/年,其中“蚂蚁森林”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微信图片_20200113093942.jpg

▲1月12日,浙江省省长袁家军作政府工作报告。图片/浙江新闻网

宁波舟山港吞吐量连续11年世界第一

袁家军表示,2019年浙江省着力落实国家战略举措,率先编制实施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启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务实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和重大项目落地。

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方面,浙石化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油气储存能力达到3100万方,保税燃料油供应突破499万吨。率先开展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结算额达958亿元。

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方面,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蝉联世界第一,海洋经济增加值增长10%。

在浙江省着重推动的“四大”建设方面,2019年也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在备受关注的大湾区建设中,打造了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等高能级平台,首批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全面启动。

谋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2020年工作部署中,袁家军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仍是浙江省工作重点。

2020年,浙江省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至6.5%,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2020年,浙江省将制定实施一批新的降本减负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2700亿元。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全面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制定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打造义乌、青田等“世界超市”“购物天堂”。

同时,继续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标志工作,合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小洋山全域一体化发展,推进长三角联合创新基地、数字长三角、都市圈城际轨道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协调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并继续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谋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入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加快建设油气全产业链,积极推进自贸区扩权扩区改革,谋划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大力推进义甬舟开发大通道建设,深化“四港”联动,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核心区。

在生态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袁家军表示,将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力争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和零填埋。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启动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同时,将扎实做好就业工作,抓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促进低收入居民增收,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低收入农户最低收入水平达到年人均8000元以上,及时做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强在海洋领域的布局。
2003年,国务院制定印发第一个海洋经济纲领性文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将海洋经济区域划分为海岸带、海岛、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四个区域,初步勾勒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区域布局。


2013年,新一轮全国海洋经济综合性规划《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出。


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我国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
三大海洋经济圈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挥引领作用,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基本形成。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
《规划》指出,按照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今后,三大经济圈在定位和产业发展上有所区别。
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东部海洋经济圈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区域;


南部海洋经济圈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投融资、服务贸易、商务旅游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此外,2019年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市称争建国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YFNWXp3rtOySwfGe4cDmA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