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获批建设 | 海大“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获批建设
近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复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立项建设,成为继第一批七个中心之后,教育部第二批立项的七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也是山东省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第二批其他6个前沿科学中心的依托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
前沿科学中心设立于2018年,是我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教育部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引领的重要举措。按照教育部要求,前沿科学中心将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凝聚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学科群优势,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团队,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试验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枢纽,成为我国在相关基础前沿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中心和人才摇篮、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学术高地,率先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深海作为地球系统中最大的生存空间,是建立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窗口。中国海洋大学牢牢把握教育部建设前沿科学中心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谋划、科学组织、统筹兼顾,由吴立新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高起点筹建“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着力提升深海多圈层相互作用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致力打造全球深海科技创新高地和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摇篮,对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整合海洋高等研究院和四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和力量,依托海洋一流学科,发挥大气、地质、化学、生物、信息等多学科综合优势,汇聚该领域高水平人才团队,聚焦深海能量物质循环及其气候效应、海底圈层耦合与板块俯冲、深海极端环境下的生命过程三大关键科学问题,以深海观测、探测、模拟以及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率先切入深海战略要地,进行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大胆开展“非共识项目”和“无人区”问题的探索,着力提升深海多圈层相互作用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在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重大前沿领域、国家深海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科技创新与服务支撑能力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学校将中心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全方位支持中心建设,提供36000平米的海洋科技大楼作为中心的物理空间,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和人、财、物方面的最大自主权,汇聚整合全校相关创新资源,凝聚大团队、建设大平台、实施大计划,以稳定的长效性投入推动中心建设,形成了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海洋领域高端人才和学科群的综合优势,通过开展对深海重大前沿挑战问题的协同攻关与原始创新,抢占全球深海研究的学术高地,引领国际深海研究。
中心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建设“海洋强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按照《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总体部署,结合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总体目标,大力汇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海洋科学特别是深海多学科综合优势,加速形成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增强深海领域国际话语权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深海与地球系统新思想、新理论、新发现的策源地,全球深海高端人才的汇聚地,国家深海开发关键科技的支撑地,辐射带动学校海洋学科实现全球领跑,并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带动学校办学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力争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典范。
| 更多阅读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咨询评议会议召开
2019年7月23日,中国海洋大学在青岛组织召开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以下简称深海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咨询评议会议。咨询评议专家组由包括9位院士在内17位领域内知名专家组成,陈骏院士担任组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基础处处长邹晖,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校长于志刚,深海前沿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副校长吴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出席会议。
雷朝滋介绍了教育部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基本情况和前沿科学中心建设要求。他指出,前沿科学中心是“珠峰计划”最核心的内容,其建设必须对标世界一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引领世界科学潮流。他希望学校在深海前沿科学中心建设过程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新的理论、手段方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努力形成海洋科学研究高地,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田辉代表学校感谢大家出席咨询评议会。他指出,建设好深海前沿科学中心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主动服务和对接海洋强国战略,是学校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学校将认真吸收大家提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学校将以稳定长效的投入、特区的政策、最有力的举措,促进学科交叉,汇聚创新资源,为深海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和海洋领军人才摇篮。
于志刚介绍了深海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历程。他指出,为推动地球科学群跨学科交叉研究和海洋科学创新发展,学校立项建设海洋科技大楼,并于2017年组建了海洋高等研究院,这与教育部“珠峰计划”建设前沿科学中心的目标定位和理念机制有很高的契合度。2018年7月,对标世界顶尖海洋研究机构,学校依托海洋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了深海前沿科学中心。学校将在一流大学建设的整体视野中快速高质量推进深海前沿科学中心建设,为使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早日达到世界前列做出中国海大应有的贡献。
吴立新院士围绕深海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意义、建设基础、建设内容、预期成效及组织实施措施与保障等方面作了建设方案汇报。咨询评议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对中心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质询。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深海前沿科学中心立足国际前沿,率先切入深海战略要地,凝练深海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充分发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领域人才聚集和学科群优势,强化学科交叉,通过建设大平台、实施大计划、凝练大团队,开展对深海重大前沿挑战问题的协同攻关,有望在深海地球系统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跻身国际深海研究前沿,抢占全球深海研究学术高地。深海前沿科学中心符合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要求,建议教育部尽快组织正式论证。
会议由科技处处长李岩主持。深海前沿科学中心成员、海洋高等研究院成员及科学技术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 背景介绍:
前沿科学中心是教育部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有关精神,落实《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旨在以前沿科学问题为牵引,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创新中心和人才摇篮,计划在全国高校中仅布局30个左右。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是教育部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既是“一流学科”的重要引领和体现,更是“一流大学”考核的重要指标。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依托海洋高等研究院,针对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碎片化、多学科分散研究的问题及深海观测预测的技术能力不足的现状,立足海洋科学核心,耦合大气科学、地质学和生命科学,构建从大气圈、水圈到岩石圈的完整地球系统理论和观测预测系统,牵引海洋科学整体提升,实施多学科融通、科学与技术融合、交叉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着力提升解决整体地球系统科学原始创新能力,面向世界构建一流人才团队,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引领世界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深海科教创新高地和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摇篮,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李岩 袁宁 庞洪涛 魏俊峰 李建平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wz1E0FBcH-qEafAbls7j8g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