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东海区渔政局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业部渔业局、渔政指挥中心的整体工作部署,以保障实现渔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主题活动和局精神表述语征集、讨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履行海区局的职能,不断拓展东海区和长江流域渔政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2008年工作的回顾
在加强渔业执法管理方面一是积极开展专项整治电脉冲渔具作业行动。据统计,2008年东海区各级渔政执法机构、工商部门共出动渔政人员4004人次,工商人员153人次,共检查拖虾渔船8584艘次,其中港口检查渔船6582艘次,海上检查渔船2002艘次,检查生产企业4家,查处违规使用电脉冲渔船28艘次,没收电脉冲渔具19套,查处违规销售店家3家,没收电脉冲渔具12套,渔民自查自拆电脉冲渔船332艘,主动上缴电脉冲渔具308套。二是巩固改进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在东海区范围内探索实施了伏季休渔渔船首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伏休管理措施,提高了伏休管理实效。三是着力强化涉外渔业管理。一方面在江苏、浙江温岭开展中日暂定措施水域作业渔船标识试点工作,不仅加强了对入渔渔船的宣传和管理,还树立了我国负责任政府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国际影响。另一方面重点引导渔民自治自律,发挥好中介组织在涉外渔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四是依法查处北太公海流网作业重大案件。由东海区渔政局直接调处的“10.9”专案共查处5艘非法流网作业渔船,案值达942.38万元,为中国渔政史上“第一大案”。“10.9”专案也是从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直至行政诉讼,程序最为完整的一个案件,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和表扬。该案件的成功结案,为今后渔政执法查处大案、要案积累了实践经验,也标志着我国渔政办案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方面一是认真做好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工作。二是不断强化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一方面筹建了“东海区渔业资源环境专家委员会”,为东海区海洋渔业管理提供决策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了《东海区渔业污染事故调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提高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对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积极扩大生态修复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在全年放流大黄鱼、黑鲷、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海蛰、缢蛏6个品种1.9亿多尾(只)的同时,东海区渔政局结合中国“航海日”纪念活动,与上海市团市委共同发起了“生态修复暨使者行动”,历经大型互动知识巡展、生态修复使者招募选拔、放流苗种公众认购和海上现场放流实践活动等阶段,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东海区渔政局承担的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洋山工程科技创新项目之一,已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在加强渔业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全面推进渔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督促各省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并将渔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作为评价渔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纳入渔业安全管理考核范畴。同时,积极开展渔船身份识别、渔船防碰撞、渔港安全监控等渔船信息服务系统的试点推广工作,以科技手段保平安、促和谐。二是深入拓展渔业安全管理广度与深度。积极配合农业部渔业局开展“百日安全督查”,针对2008年汛期台风数量多、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渔业防汛抗台工作。同时,按照“护渔”执法行动的要求,组织开展东海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登记建档,及时督促整改。三是切实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东海区渔业安全通信网短波岸台运行情况专项检查和东海区渔业应急值班网值守情况监督检查,保障了网络通信畅通。2008年,东海区渔政局共接报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74起,涉险渔船51艘次,涉险渔民488人次。同时,共组织调度本局和地方渔政船、渔船参与救助145艘次,成功救助渔船15艘次、渔民289人次。
在加强长江渔业管理方面一是着力夯实长渔委工作机制建设。增加了青海省农牧厅为长渔委委员单位,产生了新的长渔委委员单位和长渔委委员,并就长渔委将来的组成架构提出了设想,明确了委员会今后管理与科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二是切实巩固长江禁渔期管理工作。一方面继续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了2008年长江禁渔期同步执法行动启动仪式,同时调用海区局、湖北、江苏、上海渔政船分长江上、中、下游三段开展了大规模的同步执法行动。另一方面扩大了禁渔工作宣传的社会影响。三是从严查处长江非法捕捞作业。通过听取情况汇报、组织渔民座谈会、水面检查、暗访暗察等多种形式,重点对非法捕捞发生较多、群众反响强烈的地方集中督查,有效查处了各地的非法捕捞行为,维护了长江流域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
在加强渔业执法基础能力建设方面一是大力推进渔业政策理论研究与执法制度建设。东海区渔政局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人民政府在舟山市共同成功举办了由近50家单位、近120位领导、专家出席的首届东海渔业论坛,为展示东海区渔业管理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工作实践经验交流、加强今后渔业管理理论研究搭建了舞台,拓展了空间,也为促进海洋渔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此外,东海区渔政局还进一步加大了渔政执法制度建设的力度。实施了《东海区重大渔业违法案件通报暂行办法》和《东海区渔业违法案件移送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了东海区各级渔业行政执法机构间的协作与配合,提高了执法效率和水平,推进了渔业行政执法协作办案工作制度的贯彻实施。二是积极拓展渔政干部培训内容。2008年,在农业部劳动人事司、渔业局、渔政指挥中心的支持和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及东海区渔政局的共同努力下,“农业部渔政干部上海培训中心”正式更名为“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渔政分院”,为今后纳入农业部整体正规培训,拓展培训业务,提高培训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努力提高渔业信息宣传效应。在信息上报程序上,坚持“六大平台”同步报道的做法,信息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布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宣传效应与效益日益明显和强化。
在自身建设方面2008年东海区渔政局注重围绕各项主题活动,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质量与效率得到提高。一是进一步大力深化、推进了“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创建活动。以端正学风、培育氛围为重点,创建学习型机关;以转变作风,开拓创新为抓手,创建创新型机关;以提高素质,改善环境为目标,创建和谐型机关。二是为配合和推动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活动,弘扬东海渔政精神,营造良好的机关文化氛围,东海区渔政局还开展了“东海区局精神”表述语征集、讨论活动,最终确定了“依法行政、求真务实、团结进取、服务渔业”的“东海区渔政局精神”。三是积极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活动。全局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努力践行政治上的坚定性、品德上的纯洁性、行为上的先进性。四是重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农业部的总体部署要求,在全局党员干部范围内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体现了准备充分、行动迅速,动员到位、方案周全,学习深入、调研切题,讨论热烈、结合紧密,分析透彻、评议客观,整改对路、落实到位,要求明确、稳步推进的特点。五是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各类培训,着力提高干部职工履行职责、服务渔业的能力。通过组织专题讲座、集体学习、党校培训、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全年共计230人次参加培训,其中党校理论培训39人次,任职培训21人次,业务培训88人次,干部在线学习82人。
2009年工作的展望
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东海区渔政局于近期全面部署了2009年各项重点工作。一是针对2009年伏季休渔制度的调整,及时做好宣传和落实工作,确保新政策的顺利实施。二是按照农业部渔业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指导和协调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全面换发工作。三要根据农业部渔业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依托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开展海洋捕捞动态信息采集网络试点建设工作,力争初步建立海洋捕捞动态信息采集系统。四是以国家设立“增殖放流节”为契机,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修复生态工作。五是组织开展渔船交易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六是进一步加强涉外渔业管理,推动涉外渔民自律组织建设,实现渔民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七是在2008年江苏、浙江温岭中日暂定措施水域许可作业渔船标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所有中日暂定措施水域许可作业渔船的电子标志牌标识工作,提高渔船管理水平。八是积极配合部局组织开展“文明渔港”创建活动。九是逐步推广渔船防碰撞系统、射频身份识别系统等科技的应用,加快推进科技兴安的进度。十是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确保2009年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努力开创东海区渔政管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