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成功发现非活动海底热液区

来源:徐小龙   发布时间:2015-05-21 02:53:35 
近日,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学考察队首次在西南印度洋海域深海洋中脊成功发现一个非活动海底热液区。

该区域海水深度在1800米左右,科考队在该区域已成功抓取了多个 “烟囱”样品以及大量多金属硫化物样品。经初步研究发现,多金属硫化物样品可分为4种类型:黑色多金属硫化物 “烟囱”个体、不规则块体、薄层状矿石层和微矿体,含有黄铜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等,铜含量较高。在其中一块样品上,还存有一颗由单质铜结晶形成的斑块状铜矿,据首席科学家陶春辉博士推测,该非活动热液区停止活动时间不太久。

此前,我国曾在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和东太平洋快速扩张海隆发现过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相比之下,非活动热液区和热液活动区是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热液区,前者更难被发现。主要因为非活动热液区海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异常,也没有“浓烟滚滚”的热液喷发现象,一般很难通过仪器探测。第20航次大洋科考队通过海底摄像和抓斗不断地取样工作,成功地为我国发现了第一个非活动热液区,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7个洋中脊海底热液区。本次发现表明我国已初步具备全面探索海底热液区的能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