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成:将沿海三大城市圈建设纳入国家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9-09-04 10:33:46 

2004213

我国沿海大城市群的发展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整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按照我国沿海大城市群的演进趋势和合理布局的需要,借鉴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和整合的经验,我们认为,包括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大城市群在内的环渤海城市圈,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一起,及早纳入全国城市群战略规划,实现整合、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对提高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和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城市群整合发展是沿海城市群演进提升的必由之路

城市群是社会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形式,是高级阶段的城市化。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区域内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而来的。城市群形成的过程,首先是中心城市形成,再扩散辐射,促进周边城市群形成,并进一步调整城市群关系,从而形成区域经济中心的过程。由空间布局和相关条件决定,经济和地理大国往往会梯次推进,进而形成多个城市群。

我国沿海大城市群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先后出现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1979年,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国家批准深圳、珠海、汕头成立经济特区,珠三角依靠开放的优势和港澳的条件,加快了发展步伐。从1980年到2000年,珠三角地区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次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央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的上海和长三角的崛起就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开放和发展的第二波,也成为中国大城市群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长三角吸引台湾省以及世界各地的资金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随着整合发展,长三角所含的3省市16个城市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成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城市群。

跨入21世纪以后,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掀起城市群整合发展第三次浪潮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全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群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大城市群发展将进入百花争艳的新阶段。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发展更多的布局合理的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城市群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在扩容,在升级,一个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城市圈正在筹划形成之中。长三角城市群也开始了新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正在酝酿建设以上海为轴心,通过高速公路整合,直径两个小时路程的大长三角城市圈。在这种格局下,充分利用日本、韩国的产业转移和一切国际有利条件,加快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中我国最大城市群,即环渤海城市圈的协调发展,应当是新的趋势和新的方向。

二、环渤海城市圈建设在我国新阶段发展中的重要性、必要性

环渤海城市圈,是从全国、东北亚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更大视角提出来的。自然地理和行政单元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的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环渤海城市圈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有漫长的渤、黄海海岸线,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突出,港口星罗棋布,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开放港口,并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技、旅游、经济资源,沿海分布着众多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具备了形成大区域城市群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该区域GDP已超过3万亿元,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环渤海城市圈列入国家层次的重大战略,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实现我国城市群空间布局合理化,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需要

从我国的大江大河的流域分布和沿海的区位地理来看,发达的城市聚集带和经济圈层要有合理的分布。珠三角城市群位居珠江三角洲和南海,长三角城市群位居长江三角洲和东海。而位居黄河三角洲和黄渤海的区位,应该有更大的城市群。把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整合起来,极化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可以发挥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连接形成为环状的城市辐射带,成为带动黄河流域以及西北、东北的辐射源。这样,就能形成全国合理的城市体系和结构框架,有利于全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京津冀城市群,具有明显的人才、文化、技术和资金优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离日、韩距离最近,具有开放的优势。在发展方面,已基本形成门类比较齐全、支柱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的工业体系,同时还是全国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辽东半岛城市群集中了辽宁的大多数城市和许多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产业和人口积聚程度明显。这些都将为确立环渤海区域中心地位提供重要的支撑。三个城市群能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可以避免过度竞争。经过整合发展,环渤海城市圈完全可以成为环黄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充满活力的重要经济体。

3.是增强要素集聚和扩散能力,带动黄河流域以及东北、西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环渤海城市圈优势互补,齐心协力打造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会凭借良好的开放条件,更好地接收日本、韩国的产业转移以及全方位扩大对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形成面向世界的科技经济文化基地。也会大大加快产业集聚,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环渤海城市圈的辐射带动范围包括黄河流域的广大西部地区和我国东北地区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吉林、黑龙江等省(),这一区域是环渤海城市圈的重要腹地。将环渤海城市圈列为国家战略,可以辐射、带动黄河流域的广大西部地区,加快西部开发和西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步伐,还可以连接东北亚,带动我国东北以及更大范围的经济合作,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广泛发展。

三、构建沿海三大城市圈的重大战略意义

1.有利于形成三个龙头,促进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圈分别是我国南部、中部、北部的三个龙头,也是我国长江、珠江、黄河流域的龙头,其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对我国沿海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我国南、中、北协调发展有重要促进意义。

2.可以有效地拉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加快发展步伐

我国中部的广大地区急需发展和带动。东部沿海城市群随着承接海外产业转移的扩大,其集聚和辐射能力急速扩展,将寻求更大的腹地,从而使中部地区受益,有利于中部地区的加速崛起。

3.有利于形成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局面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构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东部发展的势能将向西部释放,东部发展可进一步拓展西部腹地,促进东西结合和陆海一体化进程,这对促进西部跳跃式赶上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掀起沿海地区第三次城市群建设浪潮的建议

建议国家将三大城市圈列入国家战略,纳入全国城市群建设规划。珠三角、长三角城市圈的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整合,纳入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国家战略层次的条件基本成熟。而环渤海城市圈的黏合度不高,相互间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整合。鉴于我国环渤海城市圈的协调发展趋势及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全国全局和长远发展来考虑,应当考虑其整体的城市规划和整体优势发挥问题,把其发展作为治国兴邦的重大战略,加快环渤海城市圈的整合步伐。为此建议:

1.及早进行规划。要把环渤海城市圈纳入全国范围的分工合作体系,从更大的视角、范围,明确各自的定位,以更好地整合区域资源,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多种市场,从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发展空间。目前,京、津、冀借助2008奥运会正在酝酿大北京城市化区域经济体。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加强黄河三角洲、海上山东建设的同时,适时地提出建设半岛大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并启动了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省建设。辽东半岛重工业基地发展战略也已列入国家战略。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规划若能在全国的战略指导下发展会收到更大的效果。

2.建立协调机制。促进环渤海城市圈的发展,既要切实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有效地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要使环渤海城市圈的积聚和辐射功能有突破性进展,发挥综合效应,必须搞好区域整合,以形成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共同发展的有机联系,提高产业素质,增强竞争力,扩展后续发展能力,形成更大的优势,为城市化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可以考虑由国家和五省市共同建立一种富有权威和效率的管理机制,搞好整体规划和战略策划,使各城市有合理的分工,并能互动发展,以实现双赢和多赢,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群的黏合力和辐射力,加速形成崛起带,更好地联动沿黄流域和东北、西北的共同发展,从而为我国的新一轮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给予重点扶持。从全国来看,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已经获得了政策优势,上海的世博会、广州的申办亚运会和港澳一体化将为长三角和珠三角注入无限活力。在这种条件下,就要多给环渤海城市圈一些关注和扶持。环渤海城市圈除要靠奥运会注入动力以外,还要靠政策扶持下的内部优化组合来实现率先发展,积蓄能量,不断地优化城市功能,以形成较大的区域竞争力。要把北京的龙头作用发挥好,提升大连、青岛、烟台、天津在环黄渤海地区的地位,必须进一步授予其发展的更大权限。要发挥好开放港口、开发区和保税区的作用。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开辟北方自由港。鉴于渤海沿岸海域污染严重,国家应重点加强其生态环境整治,为环渤海城市圈的发展注入生态活力。加快环渤海地区港口和高速公路整合,增强其黏合度。环渤黄海海岸带高速公路和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工程应及早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并争取国际招标实施。

(与郑贵斌合作)

2004213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