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所科学家深潜探秘南海海底峡谷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9-08-28 17:36:44 

本报讯(记者 王 晶)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单新、吴斌在南海北部珠江口外海底峡谷、海南岛东南侧陆坡海底峡谷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最大下潜深度分别为3380米和1370米。

此次深潜过程中单新和吴斌观察到了波长数百米的旋回坎(超临界浊流沉积构造)、海底多种生物遗迹化石和海洋生物,获取了近底高精度地形地貌资料、大量高清视频、照片等影像资料,采集了多个沉积物短柱样品,丰富了对南海北部陆坡峡谷沉积过程的科学认识。

海底峡谷-水道搬运沉积物体系是大陆坡最重要的搬运沉积过程之一,它控制了沉积物由近岸向深海的输送和聚集。海底峡谷浊流频发,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危害深水油气平台、油气管线、海底电缆等海底设施。

据了解,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北部具有宽广的陆架和陡峭狭长的陆坡,在陆坡边缘发育了一系列深水峡谷体系,是当前海洋地质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展陆坡峡谷载人深潜,近距离观察峡谷沉积地貌和环境,原位采集沉积物样品对于深入认识南海北部峡谷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此次深潜是单新和吴斌参加2019年“深海勇士号”TS12航次第二航段南海深潜科考任务,旨在观察海底峡谷地貌和沉积环境、获取沉积物短柱样品、阐明沉积过程。

据悉,“深海勇士号”TS12航次第二航段主要有两个科学目标:一是南海北部陆坡峡谷区原位观测和精准采样,二是南海北部冷水珊瑚观测和精准采样。该航段历时20天,来自同济大学、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山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参加了该航段的调查和观查任务,航次首席科学家由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担任。该航次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发现。

据介绍,单新和吴斌是海洋一所第二批乘载人潜器下潜的科学家。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content/201908/28/c1263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