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的动物王国——放射虫和有孔虫

来源:中国科普城   发布时间:2015-05-21 02:53:42 
早在270多年前,荷兰有一位服装裁缝,叫安东·列文虎克,手里有一架刚问世不久的显微镜,他经常好奇地观察着展现在镜下的微观世界,想从这里寻找一点对服装设计有益的灵感。有一天他在观察从海上网获的样品时,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动物王国。它们奇形怪状、行姿百态,有的像光芒四射的小太阳,有的像精巧别致的花篮,有的像玲珑剔透的草帽,有的像盛开的百合花,有的像美丽的绣球,有的像飘逸的彩裙,有的像重重叠叠的同心球,还有的周身长着犀利的针刺,或披着锋利的矛,恰如被丢弃的武士盔甲或帝王的皇冠。这一切就像是一个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令他叹为观止。
以后,经过科学家们的精心研究,就把这些动物叫作放射虫,属单细胞动物。当然单细胞动物不只放射虫一类,还有有孔虫类、砂壳纤毛虫。它们都属于原生物范围,因为它们都随波逐流,所以也是浮游生物。
放射虫的种类很多,大约有4400多种。它们的身体都很小,小的只有0.05毫米,最大的也只有5毫米,但它们都有着结构复杂的硅质骨架,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并非无章可循,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对称的,有的是由中心向周围呈均匀的辐射对称,有的是沿着一条中轴呈两侧对称,总之,它们是按照对称、平衡、平整的节律构成了一个个完美的整体。
虽然多数放射虫过着随波逐流的漂泊生活,可以随着潮汐、乘着海流漂到遥远的地方,但它们都喜欢较温暖的海域。放射虫在赤道水域每立方米水体中可以有千万个个体,而在寒冷的南极海域每立方米水中最多不超过1000个个体。在大西洋西部的一条强流流中,由于放射虫的数量很多,使得海流的颜色近似黑色,因而该海流就被命名为黑潮。放射虫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进行上下垂直移动。不同体形有利于它们漂浮在水层中而不易下沉,就像跳伞的人系着降落伞下降得就会很缓慢一样。
放射虫在漂浮中,一旦碰上了它爱吃的食物如硅藻、纤毛虫、无色鞭毛虫甚至小型甲壳动物时,立即就会用伪足将食物捕捉住,数秒之内就将食物紧紧粘附在轴足之上,紧接着将根足向外延长,将食物包卷起来。被抓获的食物越想挣扎逃脱,就越会使放射虫伸出更多的伪足像网一样将猎物紧紧缠绕住,形成一个食物泡。放射虫的根足先沿俘获物表面将其附肢吞食掉;在将食物向中央移动的过程中,将其外骨骼破坏掉;根足将肢解的食物包裹成一个个气泡状小块,逐一消化掉。
有孔虫也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形态各异,有瓶状、螺旋状、透镜状等。它们也有碳酸钙质的壳,壳上有孔,伪足可以从孔中伸出来捕捉食物。它们喜欢吃硅藻和其他微型藻。它们的个体一般也不大,在1毫米以内,以底栖者为多。底栖者可以用伪足进行有限的运动,每小时能移动1-6厘米。它们和放射虫一样,都没有鞭毛或纤毛,都靠细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伪足来捕食和作有限的运动。
动物死亡后就会沉到海底,形成球房虫软泥,在地质演化中这种软泥可被压缩成灰质岩或白垩。在大洋底层的沉积物中往往有大量放射虫化石。科学家们根据现代放射虫与过去放射虫的不同,进行地层划分,判断地质气候,甚至可以根据放射虫化石数量的变化,判断出地球气候上的冷暖变化、推测地球的沧桑变迁。例如,人们在江苏南通-盐城连云港-线的几十米深的地下发现有大量有孔虫壳体,说明10万年前,这里曾是汪洋一片,而在新疆、山西、四川甚至北京等地的地下也发现了有孔虫化石,证明那里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曾是茫茫苍海。
仔细研究这些单细胞动物王国,一定还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深入进去,别有一片天。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