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危化品泄露入海风险“一张图”绘制完成!

来源: 观沧海   发布时间:2019-07-24 17:04:20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完成了环渤海4省(市)和11个地级市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区域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了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区域风险评估方法,并选择环渤海地区进行了方法验证与应用,制作完成了环渤海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风险等级示意“一张图”。

据减灾中心介绍,该项工作是为了推进海洋减灾在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区域空间用途管制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定等工作中的应用,提升海洋环境灾害应对和资源保护能力。

构建风险评估体系

目前,大量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企业在沿海岸线布局,使得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风险加剧。危险化学品原料进出口运输途径以港口和航道为主,随着港口吞吐量扩大和船舶运输频度增加,海上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发生可能性增大。因此,开展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区域风险评估工作,对于推进海洋减灾在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中的应用,提升海洋环境灾害应对和资源保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减灾中心于2013年开始,在山东北部沿海地区开展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源与敏感资源调查试点工作,历时5年收集了威海、烟台、东营、潍坊、滨州5市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源和敏感资源资料,编制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源和敏感资源分布图册,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源和敏感资源数据展示系统。试点工作为进行环渤海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区域风险评估做了前期准备。

为了对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进行准确评估,减灾中心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和区域风险承受力2个准则、8个具体指标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区域风险评估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要综合考虑其风险源类型、危险化学品种类、危险化学品数量;区域风险承受力分为承灾体和减灾能力两个因素,其中承灾体综合考虑海洋环境中特征污染物本底值、地形地貌影响、与海洋连通情况、敏感资源类别,以及泄漏点与保护区、种质资源地等敏感资源的距离。减灾能力应综合考虑区域风险控制能力。

减灾中心以县(区)为单元开展区域风险评估,评估范围为海岸线向海一侧10公里,向陆一侧至最大高潮线。重点关注存在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隐患的风险源,如位于海岸线向陆一侧1公里内或邻近入海河流的危险化学品企业。

减灾中心选择环渤海区域进行方法验证与应用,制作完成了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4个省级,大连、营口、盘锦、葫芦岛、秦皇岛、唐山、沧州,滨州、东营、潍坊和烟台11个地市级尺度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风险等级示意图,划定了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高风险区。在此基础上,还叠加了环渤海地区保护区核心区(37处海洋保护区和1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形成了环渤海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风险等级示意及海洋保护区分布图。

三大海湾均为高风险区

根据评估结果,高风险区占比渤海海域面积达到48.4%,环渤海地区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处于较高风险

三大湾区(渤海湾、辽东湾和莱州湾)均为高风险区,其中,渤海湾风险水平最高,高风险区占渤海湾海域面积的比例约71.8%。高风险区多集中于港口码头周边海域,主要原因在于船舶运输危险化学品是最经济、载货量最大的运输方式。港口码头周围存在着大量危险化学品存储仓库和罐区,所以港口作业区和存储中转区应予以重点关注。

天津市高风险区占所辖海域比例达88.9%,高于河北省的76.5%、山东省的45.3%、辽宁省的36.8%。唐山市、营口市、盘锦市、潍坊市、沧州市、东营市高风险区占所辖海域比例均超过60%,唐山市和营口市比例分别为89.5%和80.9%。滨州市高风险区占比最低,仅为15.4%,主要原因为滨州市海岸带区域主要以滩涂为主,危险化学品风险源距海岸线较远。

通过分析环渤海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风险等级示意及保护区分布图可以看出,渤海区域37处海洋保护区和1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多数处于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高风险区之外,但仍有部分海洋保护区存在潜在风险,如大连斑海豹国家自然保护区、东营广饶沙蚕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东营利津底栖鱼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北戴河国家级海洋公园、滦河口海洋保护区、石臼坨诸岛海洋保护区及山海关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存在潜在风险。

努力实现全国“一张图”

目前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风险评估过程中还存在部分数据信息尚不完善、实时监控能力有待提高、全国风险评估尚未铺开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沿海危化品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等活动日益频繁,危化品泄漏入海事故风险加大。如东海海域发生了“桑吉”轮碰撞燃爆和福建泉港碳九泄漏等事故,南海海域发生了“阳光牡丹”号混合二甲苯泄漏事故,对东海和南海海域的海洋生态安全和海洋资源造成了很大损害。全国港口吞吐量排名第一的舟山港和第二的上海港均位于东海海域,排名第四的广州港位于南海海域。因此,亟需开展东海和南海海域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区域风险评估工作,划定高风险区。

下一步,减灾中心将从3方面推进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风险评估工作。

一是建立信息协调机制。逐渐探索建立以减灾中心为技术牵头、省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模式,继续推进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涉海危化品企业的联系,形成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等评估指标信息,定期更新涉海危化品企业的生产、存储、运输、使用情况。

二是构建海洋生态风险监控与评估系统。依托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平台框架,构建海洋生态风险监控与评估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风险评估与区划和数据库管理等模块,积极推动与交通部海事局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获取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AIS信息,并做好准入对接,提高实时监控能力。

三是推进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区域风险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风险评估方法,梳理制定东海和南海海域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区域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加速完成风险评估工作,实现全国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区域风险等级“一张图”。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LBHCaN6ItO2t5XnMoxvBB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