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玉故事第二十八篇:改善运势,一飞冲天,平步青云

来源:正德和田玉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9-07-17 16:36:39 

QQ图片20190717162830.pngQQ图片20190717162846.png


和田玉摆件《如虎添翼》取材中国传统瑞兽老虎,依照原石特色雕出一只添了双翼的老虎。此虎和田玉质,通身有褐色沁斑,由头部覆盖至双翅,颜色也明显加深,沁色部分行到双翼时已完全化作深褐色,沁色部分继续下行到卷曲的长尾,就已经变化成黑色了。沁色自上而下,由浅到深,畅然天成,贯通一气,真是妙哉!

微信图片_20190717162426.jpg

玉虎为立体圆雕,呈坐卧式,扬首收胸,睁圆双目怒视前方。面部呈三角状,张口,露出锐齿,双耳回卷,立于头部两侧。身躯劲健,前肢微微弯曲支立于腹下,似乎时刻准备着向目标发起进攻。玉虎胸前、眼下部、面颊部,均有细刀琢刻的短阴线,线条细短,分布通顺有序。玉虎背部有一双褐色大翼,浮雕手法古朴,刀工利落,刻出丰厚的羽翼,以示其翱翔天际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190717162853.jpg

中华民族是喜玉的民族。玉在史前伴随着石器文化一同出现,因其通透润泽等特性,终于从石器文化中脱颖而出,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汉代,玉器造型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动物、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此玉虎造型简洁明快,刻画准确,骨骼、双翼表现突出。玉虎身形矫健雄伟,神态凶猛,造型表现力与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是玉雕兽作品中的典型。

微信图片_20190717162856.jpg

在我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汉代是无法忽略的时代,当时玉器造型发生转变,玉器题材取材广泛。其中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这些异兽被赋予了神奇超脱的特性。流传千年的古文中记载着许多人们想像中的动物,玉器、石器中的这些神异怪兽便是依照传说演化而出的。虎是极受人们崇敬的瑞兽,是在玉雕作品中出现较多的猛兽,此件翼虎以虎为原型加以异形变化,依据玉料特质,背部加翼,造型生动,颇具创造力与想象力。

微信图片_20190717162859.jpg

玉虎为礼仪配饰用品,一般放置于家中风水之地,以镇一户平安,而这件玉虎犹添双翼,则是代表如虎添翼,转家中运势,生活不断向上的美好寓意。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等多种样式的玉兽用于宗教礼仪等用途,此件玉品置放于家中,可起到卫宅、守福、转运的作用。

QQ图片20190717162913.png


中国人的崇“玉”观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源远流长。中华文化长河中,关于“玉”的记载层出不穷,仿佛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既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成语,又有“完璧归赵”这样的历史典故,也有“玉不琢不成器”这样的深刻箴言。


微信图片_20190717162917.jpg


人们喜爱“玉”的美丽,汉语里大量运用“玉”来比喻、描写人的品行特质。“面如冠玉”见于《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侯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冠玉”指装饰在帽子上的美玉,“面如冠玉”含贬义色彩,指男子徒有美丽外表。但在民族审美意识里,“玉”具有不可转移的审美价值,故该成语后来转向褒义,形容男子美貌。


微信图片_20190717162920.jpg


《战国策·齐策六》记载说,秦始皇曾经派遣使者出使齐国,并赠送君王后一块玉连环,使者问:“齐国多智慧之士,但不知有谁能解这块玉连环吗?”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于是拿椎子凿开之,然后向秦使说:“解开了。”这个故事关乎君国大义和玉。不管怎样,玉器是以国礼的身份出现在这个典故中,玉之备受尊崇也可见一斑。

微信图片_20190717162922.jpg

《老子》云:“圣人被褐而怀玉”,道家推崇内心怀有似“玉”美德的人。《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美玉似乎已经成为君子之美的必备因素。


在中国文化中,“玉”的价值意义并非仅存在于精神界面,也深深渗透到世俗与物质层面。秦国统一六国,和氏璧成为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天子,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皇至尊权力的象征。玉在生活中首先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本件玉雕《如虎添翼》便是以玉为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魂,雕刻出人们对世俗生活一帆风顺、如虎添翼的美好祈愿。  

微信图片_20190717162924.jpg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Y9I8vwtahqm-ssRKJJvCGQ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