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作为胶东半岛的重要城市,外贸出口总量占据全省五分之一多,在“一体两翼”的战略之中将如何找准位置,积蓄能量?在国际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增长?带着这些问题,在省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
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贡献更大份额
齐鲁晚报:2月14日上午,省委书记姜异康在与烟台代表团座谈时,提出了五点殷切希望。听了姜书记的发言,您有什么感想?
孙永春:姜书记专程来烟台团看望代表并参加讨论审议,充分体现了对烟台人民的深厚感情,充分体现了对烟台工作的关心支持。姜书记希望烟台善谋对策力保增长、突出特色打造新优势、高度关注改善民生、重视发展教育文化、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讲到了要害、点到了关键,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烟台实际情况,听后深受教育、令人鼓舞、倍感振奋。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姜书记重要指示为动力,努力推动烟台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贡献更大份额。
齐鲁晚报:姜书记谈到,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烟台也面临着发展的重大机遇。在您看来,这些机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烟台将怎样抓住这些机遇?
孙永春:当前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两个“前所未有”交织在一起,需要以科学务实积极作为的态度来应对和把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倒逼出调整转变的压力和动力,使我们能够清楚地“诊断”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更加理性地推动发展、促进增长。同时,从未有过的压力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应对举措,中央和省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我们转危为机、科学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烟台确定今年工作的主基调是:昂扬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求发展,要求全市上下既要逆势而上,充分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投入,想方设法扩大消费,多策并举扩大出口,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又要顺势而为,充分运用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倒逼机制,“顺”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之势、 “顺”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之势、“顺”全球经济发展之势,努力在优化结构上迈出新的步伐,在发展方式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突出特色 发展高端 竞争上游
齐鲁晚报:在今年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烟台作为胶东半岛的重要城市,在高端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思路和举措?
孙永春:以“高”和“新”作为区域发展特色的高端产业区,是拉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牵引器。烟台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突出特色、发展高端、竞争上游,培育增创新的优势。
我们将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把有限的资源、空间和力量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产品集中,巩固提升汽车、电脑、手机、船舶等优势产业,膨胀提高葡萄酒、黄金、现代化工和核电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软件外包等新兴产业。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研发设计、动漫传媒等高端服务业。
其次是加快高新区建设。烟台高新区是我国首批向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之一,区内设有全国第一个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目前我们对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了重新调整,下一步将整合力量资源,赋予应有权限,真正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烟台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示范区和成果密集区。
最后是推进科技创新。围绕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四个行业,抓好氨纶集团、先声麦得津等“十大十小”企业以及荣昌“泰爱”十个创新项目,着力推进10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和90个过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驻烟高校、 科研单位等宝贵资源,着力培育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推动“烟台制造” 向“ 烟台创造”升级。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