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七彩农业科技带动威海南海新区乡村产业振兴
初夏的南海新区,一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正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上迸发。5月28日下午,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棚、露天基地相间,片片的银白色连着绿色,生机盎然。
精细种植造就草莓卓越品质
“我们的草莓不仅有白色、黑色、粉色等18个品种,而且口感香甜,一颗能卖30元!”说起万和七彩农业科技公司的实力,技术员刘万波首先从这里生产的草莓的价格说起。
为了证明这种“贵族价”名副其实,刘万波详细介绍了草莓的种植技术:草莓垄高50厘米以上,垄间距保持在1.2米左右,普通的大棚能栽1.7万株,这里仅栽种7000株;在管理上,采用智能连栋温室管理,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方式,避免病虫害交叉感染,为了保证合适的水源还专门打了6口井;在授粉过程中,从比利时引进耐低温、耐湿性强的熊蜂,克服了冬天授粉受季节和温度限制的难题……从大棚到土壤,从灌溉到施肥,每一步都不同于普通草莓的种植,也正是有了这些精细的种植条件,才成就了它们卓越的品质,从种下的那刻起,就决定了它们的与众不同。
置身于眼前的1200多亩精致农业基地,听着刘万波的讲解,自然而然地连缀起一幅绿意浓浓的乡村产业振兴蓝图:依托千亩四季草莓、葡萄种植产业,植入草莓、葡萄采摘,花海田园观光,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生态农业旅游,草莓衍生品等业态内容,建设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形成特色草莓产业链。
“39个大棚,草莓种植800亩,年销售额多达800万元。每年12月份是最忙的时候,草莓冷链运输到上海、广州等地,隔一天走一批货,基本上每次发货都在两三千斤以上。”见证着产业振兴的实绩、实效,一个个鲜活的数据,刘万波是如数家珍。
草莓名声传遍国内外各大市场
看得到眼前取得的成绩,也深知草莓产业发展的前路漫漫。“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好的技术能让草莓种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着眼长远,刘万波深知用技术打造品牌的重要性。
企业成立两年多来,经常去国外邀请草莓种植专家,到大棚里、露地上,从施肥、喷药、下果到防治等生产过程,帮着“把脉开方”。随着草莓生产的温度控制、特殊的土壤基质、灌溉用水、可防治病虫害的草炭土、立体多层育苗方式以及潮汐苗床等技术经过两年的摸索应用,如今万和草莓的名声,也传遍了国内外各大市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和草莓方兴未艾,新引进的苹果、樱桃等水果种植也在发力奔跑。万和七彩农业科技因地制宜,拿出400亩土地,大面积种植30余种葡萄,一亩地仅种6株幼苗,并经过“层层筛选”,一平方米保留4串葡萄,一串葡萄的果粒数控制在40粒左右,只为留下最好的果子。
现在,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按照国家绿色标准,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先后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农场、有机转换食品认证,成为南海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柱。
种植经验将无偿分享给村民
闯开了市场,也不忘肩负的乡村振兴重任。流转周边乡村土地1200多亩,为村民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小观镇庙东村的村民于丽云,既是万和七彩农业的草莓育苗人员,也是村里的建档贫困户。万和七彩农业流转了她家的土地,也使她成为了公司的一名工人,“现在我每月不仅有工资还有流转土地费,这小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于丽云心里乐开了花。
正值5月,草莓育苗的好季节。万和的育苗温室内,于丽云又忙活起来了,疏花、掐果、去老叶、插杯……于丽云忙得不亦乐乎,她说这一株株幼苗,可都是致富的“种子”,等待的也将是一幅硕果累累的美好未来。
下一步,万和七彩农业科技还计划把草莓种植的经验无偿分享给周边的村民,让更多村民尝到草莓的“甜头”。“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劲头”,如今,在万和七彩农业科技的带动下,一条乡村产业振兴之路在南海新区缓缓铺开。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whnh.gov.cn/art/2019/5/30/art_40965_171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