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文化系统性文学读本的创作已经破题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发布时间:2019-05-28 10:10:02 

    复达的 《北纬三十度的海味(组章)》获得了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大奖。说是单篇,其实由12篇独立的文章组成,共三万多字,分别是《刀鱼又叫杀猪刀》《鮸鱼也有效应》《想不明白的海蜒》《大头泥鱼吃吃吃》《小黄鱼会变成大黄鱼吗》《鲳鱼生了张好看女人般的小嘴巴》 《借一下虾姑弹的眼睛》《钓上来的虎头鱼》《歪嘴玉秃的单边眼》《带籽的鲚鱼烤》《鲻鱼与老和尚》《青蟹终究称不了王》,写的都是舟山海鲜。在我看来,这是一本书的雏形,后来与复达交流,他说确实有此打算,书的容量或许要扩大几倍,题材都是写舟山海鲜。

  文学读本与其他读本的区别,在于它是一本文学书,以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就说这《北纬三十度的海味》,虽说之前也有写舟山海鲜的知识读本,但与《北纬三十度的海味》无法相比。同样写鱼的生长习性、生活场所、各种海味制作、各种渔俗鱼文化,知识读本只有一般性的介绍,文学读本却凭借作者长期的生活积累,形成了独特的体验,在对海鲜叙述中渗透着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乃至对整个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具有一种哲学思辨意义。

  这就是文学读本的意义。它是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有机统一,能够湿润心灵、启迪心智的。它也是最能体现和代表一个地域的文化——比如舟山海洋文化,最能传得开、留得下的读物。因此,近年来,我一直呼吁舟山文学界亟须对于舟山深厚博大的海洋文化,开展一个系统性文学读本的创作工程。

  之前舟山作家也写过不少海洋文学作品,但那种零碎的写作,显然无法与系统性写作所带来的深度开掘相提并论,更无法达到系统性写作所形成的规模化文化效应。而近年来散文书籍的出版,早已摈弃了过去那种将各种题材的杂乱写作拼凑成一本书的模式,“一书一主题”成为散文集创作出版的新模式。首届和二届三毛散文奖的获奖散文集,几乎都是如此,比如杨献平的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写巴丹吉林沙漠的奇异世界,东珠《知是花魂》写长白山奇谲瑰丽的野花世界,耿翔《马坊书》写一个人的乡村史,傅菲《故物永生》写承载乡情的乡村故物,唐朝晖《折扇》写最后一位女书自然传人所承载的丰厚历史文化,张加强《太湖传》写太湖独特的骨骼、血脉、气韵和灵魂……并不是说所有的散文集都要成为地域文明的别样史,但至少它已成为一大批作家热切关注的创作焦点。至于 “一书一主题”,那更是一种或许很集中或许有点宽泛、但大至不离其宗的选择了。

  舟山海洋文化系统性文学读本的创作已经破题。这次复达的《北纬三十度的海味》算是一个收获,我们预祝这个单篇标题早日成为一本书的书名。北纬三十度的海鲜只能产于舟山,这是中国最美味的海鲜,这本书肯定会在历史上流传下去,至少在舟山的历史上。除此之外,我自己写的《舟山有意思》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版,这本书由380个“段子”组成。在系统性创作的同时,适应当代人“碎片化阅读”习惯,文学界产生了“碎片化写作”。“碎片化写作”和“系统性创作”之间能不能有一种文本逻辑上内在的融会贯通呢?《舟山有意思》破解了这个命题。还有,继《舟山有意思》之后,水东流的《那千年风动的衣袂》,今年经市作协申报也被市委宣传部列入全市文艺精品工程增补项目,这同样是一本“系统性创作”的散文集,作者说有点类似于《太湖传》,写普陀山的人、事、物、景、文,当然它同样会是一种文学性的叙写。

  (此系作者在一次文学研讨活动中的发言片断)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