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死19伤!威海一福建货轮二氧化碳泄漏,危害为何这么大?
5月25日16时许,福建一货轮在威海港口维修期间,发生二氧化碳泄漏事故,造成10人死亡,另有19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5月25日16时许,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金海翔”号货轮在威海荣成龙眼港维修期间,船载消防系统发生二氧化碳泄漏事故,已致10人死亡,另有19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情况稳定,无生命危险。目前事故现场无次生灾害。
威海市已成立善后工作组,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山东省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工作已全部展开。初步查明,事故系“金海翔”号货轮三副的操作行为所致,公安机关已控制相关人员,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事故责任查清后,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
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已派相关负责人来山东参与事故处理。
船舶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船舶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由气瓶组、启动装置和通往各舱室的分配阀与导管组成。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68升/45公斤二氧化碳钢瓶。钢瓶的二氧化碳装充率为0.67公斤/升。
气瓶用管系连接成若干组,固定并存放于二氧化碳站内。船上配备二氧化碳瓶的数量应满足最大舱的灭火需要量。
二氧化碳钢瓶上装有气动/手动瓶头阀,可以实现远距离气动遥控释放,也可以实现手动现场进行施放。瓶头阀内有密封垫片、闸刀、出气阀、安全阀和充气阀的内底管。各瓶头阀上出气阀由支管通过止回阀接到总管上。总管通过分配阀箱上的控制阀,再由独自导管通至各个保护舱室。
该系统的释放是借助启动气瓶来实现的,现场手动施放以手动拖索来拖动起动阀的闸刀,戳破启动气瓶瓶头阀的膜片,放出二氧化碳而推动活塞。再由活塞拖动气瓶组的拖索,把该组气瓶瓶头阀的膜片戳破,从而把二氧化碳放出。
使用时应先打开通向需要灭火的舱室的控制阀和通往分配阀箱的主阀门,然后才可启动气瓶。
遥控释放箱由两只驱动气瓶、控制阀和微型开关组成。驱动气瓶内的压缩气体,作为启动二氧化碳钢瓶瓶头阀的气源。控制选择阀主要是对气动释放阀和瓶头阀进行控制顺序的选择。微型开关则主要完成报警及其它的辅助功能。
时间延迟是保障气动施放阀在二氧化碳钢瓶释放二氧化碳前打开。延时时间一般为30秒和60秒。
存放与使用及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1.二氧化碳系统操作室应保持清洁及良好通风,要有可靠照明和通信设备;
2.室温应保持在0-45℃,室内不应存放其他物品,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3.气瓶要每2年检查称重一次,如发现灭火剂减少了总数的1/10,应立即冲加并做好记录。每5年对钢瓶做有无腐蚀和机械损伤的检查,并按标准做一次水压强度试验,性能合格才能继续使用。管系则要每3年做畅通测试一次;
4.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尤其是扑灭机舱、货仓等封闭舱室火灾时,在施救前应发出声光报警,在确认人员已全部撤离后方可施救;
5.灭火后,人员进入现场前应进行彻底通风,以防发生人员窒息事故;
6.在用二氧化碳进行货仓的封舱灭火后,不可过早地开启货仓进行检查,否则新鲜空气进入有可能导致未彻底扑灭的火复燃;
7.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时,不能同时使用水灭火,因为水能与二氧化碳化合成为碳酸,降低其灭火性能。
二氧化碳泄漏危害为何这么大 消防系统里的二氧化碳都是液态保存,一旦泄漏后,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很快覆盖。如果在泄漏点附近作业,人会瞬间被二氧化碳包围。 众所周知,我们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不过浓度很低,约占0.031%。如果突然处于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会引起中毒。轻者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重者则表现为脑缺氧症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骤停而突发死亡。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4.2%,血液二氧化碳的分压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弥散于肺泡。但是,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肺泡内的浓度也增加,PH发生变化,由此刺激呼吸中枢,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使机体发生缺氧窒息。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q8K57n3QfSNZ1H492ccL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