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我国科学家在万米水深钩虾体内发现人为核爆“碳-14”信号!
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从青岛国家海洋试点实验室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分析深海钩虾有机组分过程中,首次发现11000米水深的钩虾体内有核爆碳-14信号,这一发现证明海洋的最深处(包括马里亚纳海沟)并非预期那样遥远和不可触及,各种人为污染物可以快速侵入海洋最深处,使生物具有比周围环境更高的污染物含量,进而影响海沟的生态安全。
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核试验影响,大气中的碳-14含量增加了一倍,这部分增加的碳-14被称为核爆碳-14。在海气交换作用下,表层海水也具有了核爆碳-14 信号。研究发现,深海钩虾肌肉组织、肠内容物中的核爆碳-14信号值与表层海水中的核爆碳-14信号值十分接近,这不仅说明海沟底部钩虾几乎完全依赖表层有机质的输送, 也证明深海并非净土,人类污染已经染指。

采自海沟的钩虾样品,其中来自新不列颠的钩虾体长近10厘米。
此外,研究也证实有限的食物来源和低温高压环境使钩虾进化出低新陈代谢速率、低细胞更新速率,从而使钩虾可以生长得更大和存活更久,为生物演化和生命科学等研究拓展新的思路和方向。
以上结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深海研究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海沟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是采用何种方式生存?赖以生存的物质来自何方?人类活动对海斗深渊有多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中心、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孙卫东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上海海洋大学以及中科院深海所等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系统研究,本研究是相关研究的第一个成果。
来源:中国海洋报
记者:王晶 编辑:郑雅楠 审核:兰圣伟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kdniqO-KDxNkgKKpVl1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