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青岛首提“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战略下青岛要有新担当

来源:青记   发布时间:2019-04-25 17:07:29 

微信图片_20190425170644.jpg

2019年4月23日,青岛。

除了备受关注的海上阅兵,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这也是中国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官方评论称,这为中国海军的发展以及促进中外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此次在青岛,在60余个国家海军代表团面前,首次提出构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也表明了中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责任担当,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于青岛而言,旨在打造国际海洋名城的这座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更加明确,考虑到习近平主席去年上合峰会之后在山东考察第一站选择了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总书记对青岛和山东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期望不可谓不高,青岛必须有所担当。

青岛发起的十五个攻势,其中第一个就是海洋攻势,“海洋命运共同体”在青岛的提出无疑为海洋攻势的落地实施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青岛必须最大限度发挥海洋优势,在一流港口建设、海洋产业体系完善、海洋产业基金、海洋基础科研等方面为突破口,加速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真正实现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指示。



NO. 1|壹


与10年前相同,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庆典同样将海上阅兵地选在了青岛附近海空域。

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认为,从港口条件、海军积淀和城市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青岛是举办国际性大规模海上阅兵庆典的“上佳选择”。

尹卓特别强调了一点,“青岛有良好的港口条件,适合潜艇及多艘大型水面舰艇的靠泊。”

青岛港作为世界级大港,拥有近140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航线密度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23个友好港遍布亚、非、欧、美,勾勒着青岛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朋友圈”。

当前,世界外贸货运的2/3以上依赖于海洋运输,加之国际制造、加工业的大范围转移,原有港口吞吐量的巨大缺口将得到进一步弥补,世界港口又一次掀起投资建设热潮。

青岛港最近一段时间内大动作不断,“不仅要做强物流,还要集聚人流,同时要吸引资金流、信息流,真正使我们形成一个枢纽港。”

3月6日-8日,青岛港集团董事长李奉利辗转欧洲三地分别与地中海航运、中远海运(欧洲)马士基地中海大区等负责人会谈,并在意大利瓦多利古雷码头公司董事总经理Paolo Cornetto带领下考察码头操作和建设现场。

3月7日,青岛港与日本伊藤忠达成战略合作,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

4月9日,青岛港走进西安,希望进一步扩大青岛口岸在西北市场的辐射力,为西北地区进出口企业搭建起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黄金物流通道”。

而在山东省内,青岛港和威海港的整合正在加速推进。根据山东省规划,条件成熟时,青岛港、渤海湾港、烟台港、日照港四大港整合为一家港口集团。

港口整合实际上已经是大趋势,立足中国向东、向西看,日本的东京港和横滨港、德国的汉堡港和不来梅港,以及其它世界大港,都已建成组合港,实现一体化发展。立足山东向南、向北看,从浙江、江苏、广东等南方发达省份,到与山东省隔海相望的辽宁,有的已将全省港口整合成一家,有的正加速进行整合,并已取得显著效益——完成整合的宁波-舟山港,2017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吞吐量超过10亿吨的港口。

不过,可能受限于体制机制,青岛港的改革整合步伐还需要再快一点。

一谈起港口整合就是零和思维,谁被谁兼并,其实可以学一下宁波和舟山。

早在2005年12月,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正式挂牌,开启了全新的“东方大港”之梦。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挂牌仪式上说,港口建设将是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大手笔,港口建设的重点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要让宁波的管理经验、资金、货源等优势向舟山覆盖,使舟山的深水岸线等港口资源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为把宁波-舟山港建设成更大规模的东方大港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5年9月28日晚,宁波港发布公告称,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和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合并事项,并已完成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NO. 2|贰


在媒体报道中,青岛在海洋基础研究领域的地位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应该排在前列,经常拿来佐证的一组数据是:

目前,青岛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27.7%。

也因此,在青岛不少领导干部印象中,青岛海洋基础研究比较强了,需要加强的是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比如在这次海洋攻势大会“如何打通海洋基础和应用研究与海洋产业发展之间的通道”类似这样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青岛的海洋基础研究恰恰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定要更进一步夯实这个优势。

今年全国两会,《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推进、实施70个重大工程和项目。其中提到:支持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

作为一直被南京压制的城市,合肥的入选恰恰是之前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存在。

合肥国家科学中心的底气是,有望彻底改变世界的三大科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和可控核聚变,恰恰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的强项。

考虑到去年以来的芯片之争等,中国要想真正强大,必须要重视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了。

海洋领域也是如此。

2018年6月12日,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始在山东考察。总书记在山东考察的第一站,就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对于50多名海洋科研人员,总书记讲出了他对海洋经济的最新思考和殷切期望: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有很强的逻辑性,就是先要实现“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然后才是“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俄罗斯P.P.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是世界公认的六大海洋科研中心。

2016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提出,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跻身世界著名海洋科研中心前五位。



NO. 3|叁


作为15个攻势作战方案答辩的首场,4月14日晚举行的海洋攻势作战方案答辩可谓受到了各方空前的重视。

据青岛日报报道,市委书记王清宪在总结点评时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全面对接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强省建设,发挥青岛比较优势,抢占引领未来的制高点,充分发挥蓝谷等重点功能区的支撑作用,推动海洋经济走在前列。

其实,单论海洋产业GDP,西海岸要远远超过蓝谷,之所以要单独提出“蓝谷等重点功能区的支撑作用”,或许是因为,海洋国家实验室所在的蓝谷就是“青岛比较优势”,也是青岛在海洋领域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可能都有优势的地方(单论海洋GDP,青岛不如上海),而如果能充分发挥好”这个比较优势“,就能“抢占引领未来的制高点”。

不过,蓝谷在海洋基础研究方面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还需要再快一点。

1月15日,青岛蓝谷管理局副局长李杰在《全市重点大项目巡礼》节目中透露,北航青岛国际科教新城(北航青岛校区),将于本月底正式动工。

自2016年底签约以来,北航青岛校区的动工时间一直备受关注。从最初的计划2017年5月,变更为2018年底,后又因故推迟。

据青岛电视台报道,在4月14日晚上举行的海洋攻势作战方案答辩会上,评委和答辩人的“交锋”,就一直围绕在6场硬仗的落实上。比方说方案中确定的蓝谷20%的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目标,就成为讨论焦点之一:

“蓝谷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海洋创新高地,如果是以现在的体量为基数,20%的年均增长,那几年下来回头看看,能如愿达到这个定位吗?我们的多少落后,就是在看似进步中造成的”;

“以蓝谷现有的体量和基础,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个高的质量、高的速度的增长,怎么建成高地?比方安装电话,一旦普及率达到30%后,就是几何级的需求、爆发式地增长。蓝谷这样的海洋发展高地,集群一旦形成一定规模,必然要有一个加速集聚期”

从这个角度来说,蓝谷的步子需要迈得更大一点,甚至需要指数级增长才行。



NO. 4|肆


2017年6月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自此,“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比国家中心城市更高层级的概念定位。

除了明确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和上海,从规划中提及城市的频率看,以下城市在海洋经济方面更为重要:天津(14次提及)、舟山(14次提及)、青岛(11次提及)、大连(10次提及)、厦门(6次提及)、广州(5次提及)。

为何在海洋科研方面算得上一枝独秀的青岛落在深圳、上海和天津、舟山后面?最主要原因还是青岛的港口还不够强、海洋产业还不够发达。

2018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应该是目前青岛乃至山东的短板,大而不强。

青岛以“海洋科技名城”著称,但海洋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产业、难以培育出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在七年前研制成功了一款海洋生物新药,但由于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青岛本地缺乏大型药企对研发和临床试验承接,最后转给上海的一家公司,从而错失了在青岛产业化的良机。

2018年7月,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新药GV-971在上海发布会,宣布新药完成临床三期试验,药品研制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青岛海洋产业要想复制硅谷模式,一方面基础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自然也需要风投的引进。

在深圳考察中,考察团专门有一站是到深圳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听取了公司董事长靳海涛对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围绕如何发展创业投资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靳海涛2004年-2015年曾任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因其在深创投期间的表现,靳海涛被业内人士称为创投界的“南帝”。

深创投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数量和金额都占75%以上,主要投资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及转型升级企业,并实现了多个第一。

2018年9月,青岛发布了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也称“国内最大规模”,重点投向智慧海洋、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洋资源与能源开发、滨海旅游等项目。

该基金将借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青岛优势科研资源,进一步引入产业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形成成熟的“科研+资本+产业”产融发展新模式。同时,对海洋传统产业,利用资本力量,加大并购整合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优化调整产能结构,加快实现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化进程。

能否解决科研转化成果低的痛点,能否像深创投一样提高青岛本地海洋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培育出青岛在海洋领域的硬科技创新企业,青岛还需要更多“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也需要更专业的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操刀者。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78u1bbSZew7tdF3EnsOF1A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