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研换“真金”!青岛对标深圳做好大海的文章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9-04-18 15:31:26 

“学深圳赶深圳”的热潮在青岛掀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青岛1984年被列入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领风气之先。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海洋密切相关。深圳同样是一座海洋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坐标和时代背景下,海洋对深圳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更是其勃勃雄心的具体写照。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学深圳赶深圳”的第一步是对标,只有找准坐标、认识差距才能让发展的气力有的放矢。那么,对标深圳海洋科技及产业发展,青岛在海洋科研、海洋产业、海洋港口发展等方面有何优劣?

微信图片_20190418153104.jpg


海洋科研:深圳正加快提升海洋基础研究能力




全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均从青岛发端,进而推广至全国。上世纪80年代养对虾、90年代养贝类,青岛“以养兴渔”“科教兴渔”,掀起海珍品养殖产业浪潮,让昔日“贵族”鱼类变成百姓餐桌普通菜肴。岛城引领五次蓝色浪潮,并非偶然。青岛在海洋水产养殖方面的成绩离不开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青岛拥有800多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27.7%,这是得天独厚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基础。近年来,青岛的海洋科技力量加快集聚:国家级海洋创新平台形成——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聚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20多家“国字号”涉蓝科研机构;海洋科研人才“朋友圈”建立——重大引才专项行动面向全球引进数百名海洋高层次人才,青岛国际院士港等人才高地崛起;全球海洋科研对话渠道打通——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联合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建起海外研究中心。


深圳在海洋基础研究能力提升方面的脚步逐渐加快。 3月8日,正在全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迎来了海洋科研好消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深签约,将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组中心”和“海洋生物基因组中心”。近年来,深圳一直在加强海洋产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步伐,已建成相关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工程中心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集聚近千名海洋领域高级研究人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快速升级。


海洋产业:青岛亟须提升海洋产业化能力




作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城市,青岛市2018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327亿元,同比增长15.6%,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27.7%。青岛具备海洋科技优势,然而,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基础科研力量对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便是天方夜谭。 2018年12月,我省曾在青岛召开专题座谈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等十几位海洋科研专家汇聚一堂,就如何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出谋划策。座谈会的一大主题是,山东省明显的海洋科研优势,为何没能落地转化为“真金白银”?


对青岛而言,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深思,我市多年以来积累的海洋科研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海洋产业发展优势。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防在座谈会上坦言,公司近年来曾多次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海洋生物方面的科研成果,但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少之又少。“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还需要攻克原材料、设备、工艺、审批等一系列难题。就是这最后一公里,往往因为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而难以打通。”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建议,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人才、信息等有效结合,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


再看深圳,深圳拥有260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达1145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2016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1480亿元,约占GDP总量的8%。 2017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1666亿元。预计2020年深圳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亿元,深圳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2017年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深圳正积极部署海洋工作,坚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并专门制定海洋产业专项规划和未来产业政策,设立了每年2.5亿元的海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将海洋产业列为重点支持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目前,深圳市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海洋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30%。深海底探矿与地质勘查电磁探测系统、海洋浮式生态综合平台等一批高端项目落地。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设备制造业已形成集聚发展之势。


海洋港口:两大港口助力城市发展




深圳港和青岛港的发展有各自不同的区位优势。深圳港位于华南沿海、珠江东岸,毗邻香港、背靠珠江三角洲;此外,海岸线长度达到257km,东拥大鹏湾、大亚湾,西邻珠江口。从2013年开始,深圳港已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枢纽港。 2018年深圳港吞吐量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73.5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9%。伴随着深圳港从大港向强港的迈进,深圳港国际交往也迈上新台阶。近3年深圳新增10个国际友好港,已与23个国际知名港口缔结友好港关系,全面展现深圳港独特优势和潜力的大港风采,进一步提高了深圳港的国际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深圳港总体规划》,预计2020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800万标箱。到2030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标箱,港口可为深圳市形成3000亿元的经济贡献,带来600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量,同时,树立全球港城协调发展的典范。


2018年,青岛港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3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5%。青岛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五位、全球第七位。近年来,青岛港一直致力于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近期,青岛港正马不停蹄举办“经略海洋港城联动”融合发展推介会,青岛港来到郑州、济宁、西安等城市,将“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我市打响海洋港口提质增效的硬仗,目标是要让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实现新的突破,提升港口国际中转功能,建设一流口岸环境。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8dtmWh117k54SU5vvR6BD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