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400亿132个项目挂图作战 青岛西海岸新区打响海洋攻势硬仗
在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实验室内,实验人员正在操作基因测序仪检测海洋物种基因。陆波摄
2月20日,总投资1000亿元的青岛海洋活力区在西海岸新区开工奠基。该项目重点打造海洋创新发展智慧领航区、国际经贸合作机构总部集聚区、东北亚航运中心商务核心区、区域金融贸易创新示范区、现代滨海都市活力时尚之心。
3月22日,世界500强中远海运集团投资的中远海运区域总部项目落户西海岸新区,该项目将打造海洋经济优势产业集群。
3月29日,青岛海洋高新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96亿元的和昌海云文旅小镇等3个重点服务业项目涉及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海洋文化等多个领域。
4月2日,青岛海洋高新区举行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德枫丹西厂区、普华重工等4个工业项目总投资10亿元,涉及风力发电机轴承、新材料研发生产等多个领域。
聚焦海洋经济,狠抓项目落实。西海岸新区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落实年”、市委市政府“15个攻势”的部署要求,全力全面推进“海洋攻势”,由6支攻坚队伍组成的“主力军”正朝着29个大项、135个小项海洋攻势作战任务发起冲锋。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总量达到200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7%。同时,海洋领域人才将占到全区人才总量的40%。”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王建祥说。
3月份,吴继法忙了两件大事:确保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疏港铁路项目具备与青连铁路联调联试条件,确保董家口原油商业储备基地项目竣工。作为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副局长、“三个向海经济”工作推进专班常务副组长,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解决海洋产业项目引进、落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
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三个向海”被确定为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路径。“三个向海经济”工作推进专班算得上新区海洋攻势中的“小分队”,由各大功能区、指挥部及镇街组成的力量更加庞大的“集团军”,正围绕着海洋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港口建设、生态环保、滋养文化根脉等六场“海洋攻势”硬仗发起冲锋。
六场“硬仗”激战正酣。“新区组建了6支攻坚队伍,将重点开展29个大项、135个小项作战任务,建立了包括总投资3400亿元的132个项目库,进行季度调度。”吴继法告诉记者。海洋攻势实施情况拟纳入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并建立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海洋产业项目引进、建设、新增纳统企业数量等方面设置考核指标。
强有力的保障下,各战场迎来了文章开头呈现的良好开局。
海洋特色,也正是新区的底色。
数据显示,2018年西海岸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3.6%,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35.5%。而2019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的目标定在了131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将提高到35%。
要想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和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双增长,产业转型至关重要。船舶制造与海洋设备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与涉海产品制造业、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是新区现有的四大海洋优势产业集群,突破发展迫在眉睫。
依托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青岛豪华邮轮制造基地及低速柴油机总部基地建设;实施规模化海底造礁和立体生态养殖工程,建设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在新区海洋攻势的行动方案中,一个个作战计划目标犹如一个个“军令状”,清晰明了地分配给了各个攻坚分队。
走进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千种鱼基因组项目、海洋哺乳类基因组项目、红树林生态系统基因组项目在各个实验室内正同步推进。
“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但鱼类的基因组发表的物种数目不足200种。千种鱼类基因组学计划从鱼类的系统发育树角度,选择1000种代表性的鱼类,对其进行高深度测序构建其基因组精细图谱,目前已完成328种鱼类的样本采集,完成基因组测序87种。”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范广益告诉记者。“我们也一直在加快建设青岛国家海洋基因库,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综合性样本、资源和数据中心,为西海岸新区及青岛的海洋攻势贡献华大基因的力量。”
海洋基因研究,只是新区加快培养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冰山一角”。
瞄准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业、海洋新材料业等领域,新区谋划着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役——
依托明月海藻、聚大洋藻业等企业,开发高值化、深加工藻类产品,建设全球海藻加工产业基地; 建立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发展海洋生物新材料、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和海洋化妆品; 推动正大制药有限公司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合作,参与“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创新研制平台; 引进1家以上世界知名海水淡化企业,形成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关键技术;
……
上述目标清晰地表明,新区的海洋攻势显然不只是“打赢”,重点在“打好”。
陆上看花+海上观光+影视旅游——3月27日,新区推出的“影视旅程”引爆了当天的微信朋友圈。这条全新的航线,途中可远观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国家一级渔港积米崖港、层峦叠嶂优美恬静的小珠山和两峡怀抱的唐岛湾,也可以近览临海而立的银贝大剧院、国内顶级的金螺秀场和众多影视剧的黄金背景珊瑚贝桥等十大景点。
作为涉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旅游被提到了海洋攻势的重要位置。
“除了推出电影之旅,新区还将继续开发设计串联前海一线及周边区域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国际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并将依托凤凰岛度假区、灵山岛自然保护区、灵山湾文化区、琅琊台度假区等旅游景区,发展滨海度假、海上休闲等精品旅游业态,开发海岛度假、渔村文化等新型旅游体验产品。”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燕亚超介绍道。
强长板,补短板。在海洋金融、航运保险、航洋产权交易等短板领域,新区计划持续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新区将支持金融机构设立海洋金融事业部,加快青岛(西海岸)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引进航运专业保险机构,做大做强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扩大海域海岛使用权交易规模,建设智慧海洋大数据共享支撑平台,构建国际一流海洋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在海洋领域招商引资方面,新区表现一直抢眼。
“到2022年,新区将每年至少引进2个投资过5亿元涉海制造业项目,每年至少引进1个投资过10亿元的涉海服务业项目,瞄准世界海洋产业新业态以及领跑团队、顶尖人才、最新技术、高端产品,盯紧国内外龙头,开展专业化、点对点的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新区招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区有十大功能区,涉海功能区成为了海洋攻势“主战场”。功能区之间如果不差异化发展,难免出现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为此,新区提前划分出了清晰的“战区”:前湾保税港区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金融业;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海洋船舶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新材料;董家口经济区则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涉海产品及新材料、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国际经济合作区将目标放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海洋科教服务业上。
这几天,董家口矿石码头公司市场部副经理万德仕一直为向江苏某钢厂运送铁矿石忙碌着。董家口港区拥有国内港口中面积最大的堆场,货物卸船后,可为货主提供仓储服务,港区内全国最大的“矿石超市”还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混矿服务。
海洋港口提质增效,是海洋攻势必须要打的硬仗。拥有董家口港和前湾港两翼的西海岸新区,给自己也定下了“过硬”的作战目标——到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400万标箱,集装箱中转比例提高到20%,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10%。泊位建设上,新增生产性泊位9个,总泊位达到13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3个。
打赢这场硬仗绝非易事。当下,新区正从提升港口国际中转功能、建设一流口岸环境、发展港航服务业和提升集疏运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强势发起攻势。由区交通运输局牵头,相关功能区、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海洋发展局、区商务局等部门参与的攻坚分队迅速投入了“战斗”。
董家口经济区率先冲锋。该经济区确定了中石化LNG二期、中石油原油库工程等总投资200多亿元的五个重点建设项目作为经略海洋首批攻坚项目,通过组建经略海洋项目建设攻坚小分队、工作专班,明确项目建设作战图、施工表。
“为了打通与企业及项目建设方的联系渠道,我们开通了‘董家口经略海洋项目建设微信群’,将经济区经略海洋突击队成员、各项目专班成员和项目企业分管负责人、项目建设方联系人纳入微信群,每天随时交流情况。”董家口经略海洋突击分队副队长、中石化原油商储基地项目专班负责人陈建慧介绍说,“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方随时能联系上我们,我们也能保证服务24小时不打烊。”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是打赢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硬仗的关键所在。融合了中科院涉海优势资源的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这个打造中的全球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将于明年正式运行;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也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这里将建设高技术船舶、海洋运载器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水下作业技术四个一流学科专业。
一个涉海引进人才的计划也在实施中。新区计划加快海外引智工作站建设,面向全球集聚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业、海洋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形成合理人才梯队。与此同时,支持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科院青岛科教园等高校做强优势海洋学科,培养涉海技能型、职业性和复合型人才。预计到2022年,海洋领域人才将占到全区人才比例达到40%。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VN9-AIZfxkfszSN-7LY5A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