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加快渔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9-04-01 16:27:53 

  每年生产绿色、优质海产品250万吨,产值达350亿元;每年惠及全省捕捞渔民近8万人、捕捞渔船约1.2万艘,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目前,辽宁省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带动了苗种繁育、冷藏运输、加工销售等相关业态发展,同时初步形成了集海上观光、休闲垂钓、潜水采捕、特色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牧场产业体系。这是3月29日记者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的。

  辽宁省海域广阔,海域(大陆架)面积15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面积2070平方公里。陆地海岸线全长2292.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长的12%。近海生物品种繁多,有三大类520多个。丰富的资源为辽宁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辽宁省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连续多年提出“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辽宁省于2008年全面启动人工鱼礁示范区建设工作,已建设人工鱼礁示范区30处,投放各类礁体113万空立方米,形成礁区面积6.5万亩,示范带动建设各类人工鱼礁140余处,投放各种鱼礁近1000万空立方米,礁区面积达47万亩,为海洋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

  自2016年以来,辽宁省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辽宁省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水平,带动养殖业、休闲渔业发展,对于促进交通旅游、渔具船艇、户外运动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渔业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力建设海洋牧场过程中,其生态效益日益显现,辽宁省的渔业资源得到修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连续多年对放流海域渔业生物相对重要性指数监测显示,辽宁省近海生物群落结构和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渔业资源量明显增加,礁区内渔业资源量是礁区外的2至3倍。中国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种群得到明显恢复,已从常见种跃升为重要种。人工鱼礁区集鱼效果显著,渔业资源量及多样性明显提高。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19-04-01/60554.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